哀痛带不来力量,冷静过后必须更坚强。
汶川一震,无数生命牵动亿万人心。天灾当前,每一股力量都弥足珍贵。这是天崩地裂的历史定格,是灾难面前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气节。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灾害造成四川6,9万人遇难,1.8万人失踪,445万户群众住房损毁,1000多万群众无家可归。四川共有极重灾县10个,重灾县29个,一般灾区县100个,重灾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涉及6个市(州)、88个县(市、区)、1204个乡(镇)、2792万人。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五个多月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团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四川各级团组织视灾情为命令,把抗震救灾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充分发挥社会动员优势,号召组织社会各界志愿者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抗震救灾,累计接受志愿者报名118万余人,有组织派遣志愿者18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达178万余人次,涌现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绵竹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全国抗震救灾模范陈岩、蒙祖海、尹春龙等先进集体和个人,成为抗震救灾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各级党政的充分肯定,得到广大青年的广泛认同,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心与手,成为灾区一面闪亮的旗帜。
应急快速反应
迅速启动抗震救灾志愿服务
第一时间成立指挥机构。地震发生后,团省委应急快速反应,于5月12日下午庚即召开会议,实行战时动员机制,打破部门常规设置,抽调志愿者、学校、少年、权益等各条战线精干人员,成立由团省委书记张彤牵头,相关负责人分工配合的抗震救灾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志愿者指挥中心,分设志愿者招募、项目派遣、后勤保障、信息宣传等小组,全力围绕抗震救灾开展志愿服务。第一时间招募志愿者。5月13日凌晨,团省委即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方式,面向社会滚动发布抗震救灾志愿者招募公告,按照“就地招募、就近服务”原则,号召广大青年以所学之长、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同时,联合电信公司开通4条招募热线、96000声讯台和114报名绿色通道,24小时接受志愿者报名,广泛招募志愿者。第一时间派遣志愿者队伍。紧急与省应急指挥中心取得联系,迅速了解灾情,汇报志愿者招募组织情况并接受省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和任务指派。5月13日凌晨1:30,按省应急指挥中心要求,首批153名抗震救灾志愿者赶赴成都市都江堰灾区,搭建帐篷,协助医院收治伤员。
抓好组织派遣
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
一是招募工作注重针对性、长效性。接受志愿者广泛报名的同时,根据灾区需求按照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心理调适等类别建立志愿者数据库,详细录入每一名志愿者的联系方式、自身特长、服务意向等基础信息,制发相应志愿服务工作牌,为便捷、快速、有效派遣志愿者奠定基础。二是派遣工作强化项目化运作。将各类服务项目划分为全国项目、省内项目和自发项目三类,建立项目联络员制度,选拔优秀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社会志愿者、骨干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项目联络员,负责联系各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团委,逐一专项对接各服务项目,确保各项目按需派遣、有的放矢。同时,积极与各类民间志愿组织、慈善团体联系,在德阳试点建设志愿服务联合办公室,将西部计划志愿者、企业志愿者、民间志愿服务力量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三是管理工作倡导组织引导,志愿者自我管理。在受灾群众集中区域广泛建设志愿服务站、临时团支部、手拉手红领巾书屋“三位一体”志愿服务阵地。以此为载体,切实推行志愿者注册登记、岗前培训、挂牌服务等管理制度,收集掌握志愿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准确对接服务与需求。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志愿者驿站。为志愿者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集中生活区域,促进志愿者内部信息交流与沟通,倡导志愿者自我规范管理,依托骨干志愿者为新到志愿者提供技能培训、经验传授、心理调适等服务。通过有力服务志愿者所需,有效组织引导志愿者,避免盲目性和无序性。
按照“无灾区、轻灾区支援重灾区,重灾区积极开展自救”的原则,各市(州)团委结合实际,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重灾区绵阳开展志愿服务跟踪调查,针对志愿者服务质量,在受灾群众和负责部门中进行抽样调研。成都组织志愿者在五城区、高新区以及温江区、双流县和崇州市建立灾民安置点临时团支部、志愿者服务站11个,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德阳,团市委组织了近千名志愿者深入医院开展医疗救护和陪护。宜宾在网络论坛开设置顶报名帖和专门的电子邮箱,接受网友志愿者跟帖报名,并举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型募捐活动。攀枝花组织了一支400余人的志愿者专业救援队伍。包括由1D0余名退伍军人组成的民兵预备役分队,100余名由专业吊装工程师、大车驾驶员、挖掘机驾驶员、大型机械设备操作维修人员等组成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自贡将科学救灾放在首位,对报名的志愿者进行严格筛选,并请专业人士对初选志愿者进行了3项体能测试和面试(心理测试)。
抗震救灾志愿服务是对四川共青团在应急状态下社会动员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四川共青团有效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有效凝聚青年能力的检验。实践证明,四川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干部经受住了考验。
多难从来兴邦,大悲方显大爱。我们高声呐喊:加油,中国!加油,四川!
李阳,一名普普通通的22岁农民。汶川地震发生后,李阳放下了月收入数千元的生意,不顾家中仍有外债,怀揣着借来的5000元钱来到了四川灾区,成为东北第一个只身赴川的农民志愿者。
李阳首先来到成都市博览馆的救灾物资配送中心工作,他一天24小时没日没夜地搬运、装载、清点、记账。有人粗略统计了一下,他一个人每天手拎肩扛就运送了40吨货物。
六月中旬,李阳和两名哈尔滨特警接受了守卫救灾物资的任务,守卫了五天五夜,没有一分钟离开岗位。蚊虫叮咬后的伤口发了炎,又患重感冒发高烧,但李阳一直坚守到最后。在为野战医院和医疗队服务期间,李阳一人搭建帐篷40多顶,运送伤员以千计,衣服被刮坏,全身血迹斑斑,越繁重的活他越抢着做,因疲劳过度先后休克过4次。
六月下旬的一个大雨天,李阳接受了野战医院向外排水的任务。他一人在雨中足足干了3个小时,全身淋透,寒战不断。
李阳以超乎常人的顽强毅力和博大无私的爱心为灾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雷达就决定到灾区去。在震后的第一时间,雷达在公司内振臂一呼,公司员工马上响应。
12日当晚,雷达和他的同事们便到了东汽受灾现场,扎帐蓬、送药品、发食物……雷达不辞辛劳,日日夜夜备战在救援第一线。所带的食物很快分发一光,雷达又马上驱车赶
往成都、德阳、绵阳购置,不断地往返,不断地运送,力所能及的给灾区群众送去救灾物资。6月8日,一直奔波在抗震第一线的雷达开车送复旦大学心理学专家孙教授前往绵阳后,折返德阳。天空依然晴朗,不幸突然降临,雷达遭遇车祸遇难,年轻、勃发的生命化作闪亮的流星划过灾区的星空。
在清理雷达遗物时,除了极少的个人随身用品外,剩下的就是一车顺路购买的救灾物资和一摞北川700余名正在接受心理治疗学生的名单。
雷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是千千万万志愿者的代表。
5月12日下午,皇甫志友就带上100万元和公司部分员工到了北京。租了一辆客车,加上他自己所开的商务车,连夜出发,赶往灾区四川。
5月14日上午7点,皇甫志友组织的救灾队伍到达成都,被分配到都江堰参加抗震救灾。5月16日下午,皇甫志友赶到了聚源中学,这里有两座教学楼倒塌。皇甫志友久久不能释怀,他发誓:“一定要让孩子们早点搬进新教室!哪怕就是倾家荡产,我也要把学校马上建起来!”5月19日凌晨。经过队员们数昼夜连续施工,聚源中学灾后的第一问教室终于建成。上午9点,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明媚的阳光,在震后的聚源中学操场上高高升起,90多名同学高兴地走进了崭新的教室。
不久,皇甫志友在绵阳三台四平小学捐款100万元,同时投资建立了绵阳市国强友旺建材有限公司,生产抗震救灾急需的建筑材料。工厂聘用了大量受灾群众,产品全部低价位销售,把更多的爱和温暖送到四川的千家万户。
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让九环线上的沟口乡交通、水、电、通讯全部中断,沦为“孤岛”。
那一刻,马俊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家人、不是年幼的孩子,而是与自家仅一路之隔的小学校,全乡300多名孩子正在那里上课。他和赶来的乡、村干部一起,镇定指-挥学生紧急转移。随后,马俊主动要求和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一起走进每一户人家,逐家动员转移。傍晚,当所有的人家都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带时,他才去寻找自己的妻子、孩子、父母。
马俊和村民们拿出了家里仅有的粮、油、菜,在路边支起了十几口爱心免费锅,为滞留游客煮饭、烧开水,也让寻亲的过路人得到些许慰藉。
马不停蹄的马俊又志愿投入到转运物资工作中。当时黑水、松潘严重缺菜,很多人劝他拉菜卖,可以赚点钱。马俊放弃了,他说:“地震中,我不仅懂得如何哀悼,而且懂得如何感恩和给予。”
5月12日地震时,王健正在成都担任四川省电业局男子篮球比赛总决赛裁判工作。第二天,王健才知道家乡广元也受到严重波及成为灾区,他立即返回广元。当他得知王家营物资仓库急需50名男同志帮助卸载物资,立刻组织带领了50余名志愿者,赶到了位于王家营正大油脂公司内的市抗震救灾物资接收站。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王健将人员分组,将救灾物资分类卸到三个仓库内,一干就是7个多小时。
在得知晚上还有一个外省物资车队即将到达,他又继续留在仓库,与二十几个志愿者通宵等候,在凌晨3点多将物资全部卸车入库。随后在仓库里仅仅休息了三四个小时,第二天又继续装卸,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回家。
从5月至今,王健已累计做义工600余小时。现在,他又带领885义工协会的志愿者在团市委的领导下,继续为广元重建家园抗灾自救努力工作着。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伍敏立即联系中科院、台湾儿童联盟、中华心理协会等单位相关专家,用最快时间拿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初步方案,并于5月15日组成“先遣小分队”赶到受灾第一线,在成都、德阳、绵阳等地初步了解情况。
5月20日志愿服务队在摸清大致情况后,正式进驻汉旺镇,在该镇4个社区提供临时灾后心理干预志愿服务。
6月,伍敏在共青团四川省委和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带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志愿者15名,心理志愿者6名开赴彭州灾区进行“5·12灾后心理重建——心理志愿者培训项目”的具体执行。项目邀请了中科院心理所及台湾儿童联盟的专家团队作为培训老师,并同时对项目进行跟踪指导。
截止到9月,共培训由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志愿者组成的种子志愿者20余人,培训灾区教师150余名,培训涉及的山区中小学共10所,灾区群众500余人,团体辅导灾区儿童2000余人……
以上6人同获第三届四川省十大杰出志愿者荣誉称号
博爱力量
拜耳公司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迅速做出反应,支援灾区。拜耳公司捐赠了大量亟需的医疗物资,杀菌药品和农作物保护药品,加上员工个人的捐款,总价值达到了1430万人民币。
随后,“拜耳博爱计划”启动,拜耳公司继续为灾区重建贡献力量——该项目总投入825,000欧元,为位于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教室、宿舍、和移动诊所等设施。这项工程已于2008年9月1日学校开学前完成。
在拜耳公司救援的第三阶段行动中,希望通过“拜耳博爱计划”——以拜耳员工志愿者的方式参与灾后重建,将另一个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投入到灾区重建中去。员工志愿者将在临时居住点支持社区建设并为地震灾区的儿童提供一对一的照顾。
从10月25日开始,第一批拜耳志愿者开始陆续抵达四川省江油市,协助当地政府为流离失所的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并在临时居住点开展各种关爱活动。在完成每天工作的同时,拜耳志愿者还负责宣传社区服务精神并鼓励当地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的社区体制来满足当地人娱乐、社交等需求。在志愿服务当中,拜耳志愿者也会通过疾病预防和农作化学等讲授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和农业科学的相关知识。
除此之外,拜耳志愿者们还为地震中的孤残儿童提供帮助。志愿者承诺在三年的时间内,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对孩子提供远距离的关爱,并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来满足孩子们的必要生活费用,以及专家为孩子们进行的康复治疗费用。
通过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并建立志愿者这个平台来为地震灾区重建提供中长期的支持,拜耳正在积极地为满足地震灾区非物质上的需求贡献自己的力量。
守护光明
在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不是活跃在救灾第一线的救援尖兵,也不是在生死垂危中为挽狂澜的白衣卫士。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到过救援现场。即便如此,他们却是救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灾区人民最强有力的支撑,是他们给了困在憧憧黑暗中的灾区人们第一缕希望的曙光。他们是来自四川省电力公司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对于灾区人民,他们是电力工作者,也是光明的守护神。
四川省电力公司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05年9月,现有注册志愿者2000名。近年来,服务队一直本着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宗旨,结合电网企业特点开展具有电力特色的服务活动,使四川省电力公司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志愿者活动品牌。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公司团委通过团青
网站、短信平台、文件及时向公司系统团员青年发出倡议,要求大家迅速行动起来,采用各种形式投入到抗震救灾行动中去。面对余震威胁,广大电力青年坚守岗位,奋力救灾保电,踊跃参与各类赈灾活动,积极开展特殊电力服务,与灾区人民心手相连、真情相守。
高度重视救援及时
地震发生后,公司团委立即行动,动员并组织各级团组织积极自救和参与灾区救援抢修工作。各级团组织相应成立了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绵阳电业局团委首当其冲,因地制宜建立了临时救助站、医疗站,做好受灾员工、家属安置医疗工作。同时,也及时救助和治疗受灾、受伤群众,救助站先后安置、医疗受灾群众588人。
5月13日至16日,公司所属5家单位的9支青年突击队、志愿者服务队奔赴都江堰、绵竹、青川等地受灾严重地区开展救援抢修工作。志愿者服务队从都江堰冒着余震的危险,徒步9个多小时到达映秀镇,为当地灾民送去急需的物资,并参与营救了当地5名幸存者:在绵竹,青年突击队两天挑灯夜战,用最快的速度恢复了香山站的供电,为东汽厂的搜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除此之外,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到武都小学的救援中,连续奋战三昼夜,共救出幸存师生19名;在茂县,志愿者服务队协助给当地政府搭建了临时疾病控制中心,为救灾部队搭建了一座四百多平米的防震棚,并帮助部队将空投食物等物资运输到安全地带。
情系灾区奉献爱心
公司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团委号如召,通过力所能及的形式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一方面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交纳“特殊团费”活动。另外,当青年女工们得知灾区妇女急需卫生用品时,还专门对灾区妇女儿童开展献爱心活动。经过自愿筹资,购买了近2000元的卫生巾、女用清洗液、清洁内裤等物资,托卫生部门送到了了灾区。
随着灾区伤员、群众陆续向后方转移,各级团组织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电力服务队,及时对政府、灾民临时安置点、医院等都涉及抗震救灾工作的地点进行保电供电。配有多工种抢修人员和青年志愿者。实行24小时值班,配置了发电机、饮水机等设施,还准备了大量瓶装饮用水,随时向震区伤员及家属提供服务。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各地的电力青年志愿者还拿出自己的业余时间参与当地抗震救灾的行动:到医院做义务护工照料受灾群众,积极协助食品公司装运赈灾食品等。5月20日至22日,公司11家单位60余名青年志愿者,装运了价值6万元的食物、矿泉水、药品等灾区急需物资:赴绵阳、彭州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开展志愿服务,还主动联系了两位心理医师同行,为灾区人民进行专业的震后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建信心。
爱在攀西
在“5·12”汶川地震和“8·30”攀枝花地震中,攀枝花东区志愿者协会行动迅速,组织有力,成绩显著。
为汶川地震受灾群众献爱心
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东区志愿者协会迅速向志愿者们通报了灾情,大家纷纷表示应该为灾区做点事情。在一些商家的支持下,经过精心准备,东区志愿者协会于5月17日开展了义卖活动。当时的场景热烈而感人:市民们带着孩子一起踊跃参与,物品很快销售一空,5849.5元善款在次日即存入市红十字会账户。5月19日晚上,协会组织志愿者在市中心广场开展了祭奠“5·12”遇难同胞活动。广场上人山人海,志愿者们围绕着巨大的心型烛圈齐声高呼“四川加油!汶川雄起!”泪流满面的人们紧紧牵手,为灾区同胞默默祈祷祝福。
全力投入攀枝花抗震救灾
“8·30”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成为东区志愿者协会的中心工作。志愿者协会及时与志愿者们取得联系,确定志愿者们均安然无恙。9月1日,协会到震中拉蚱村和东区银江镇及部分市区做了现场调研,掌握了灾情的一手材料后,一系列抗震救灾行动迅速开展起来。一是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在不影响学校志愿者学习的前提下,协会通过网站、QQ群、手机短信等方式在志愿者中招募有医护、心理辅导等特长的志愿者参加应急志愿者队伍,与团区委一起共同组建了1000余人的应急志愿者队伍。二是开展心理辅导。针对震灾后部分市民产生的恐慌情绪,组织十余名有高级心理咨询师的志愿者组成心理服务小分队在市中心广场和群众临时安置点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的紧张情绪。三是志愿服务进社区。志愿者协会与各基层团组织合作,成立社区志愿服务队,发动志愿者广泛参与社区抗震救灾和惠民帮扶工作,义务治安巡逻,为受灾孤寡老人清洗衣物,打扫卫生。在各居民临时安置点设立10个服务站,为群众宣传抗震救灾知识,提供开水、药品等,帮助群众搭建帐蓬,解决实际困难。很多志愿者每天下班后就到社区服务,往往忙到凌晨才能休息。还有的志愿者在自家房屋财产遭受一定损失的情况下,舍小“家”顾大“家”,不叫苦、不怕累,默默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