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团组织培养创新人才的探讨

2009-06-22 03:41郭慧华
新媒体研究 2009年20期
关键词:团组织社团人才

郭慧华 张 翔

[摘要]创新人才应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健全的人格等创新素质。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发挥独特的组织优势,努力创造条件,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从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校团组织组织优势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020197--01

高校是科技人才的摇篮,“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团组织是党组织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学生中虽大的社团组织。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组织优势,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大批优秀创新人才,是高校团组织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团组织在培养创新人才活动中的组织优势

高校团组织在培养优秀创新人才活动过程中的组织优势主要有:基础的广泛性、联系的多样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权威性。高校团组织是一个从学校到班级都有建制的基础广泛的学生组织。在学生的心日当中,团组织是他们实现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为他们施展才华、展示自我、实现价值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高校团组织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方法各式各样,丰富多彩。高校团组织既是学生的“群众”组织,又是“官方”组织,具有正规组织的特性和权威。大学生们往往把参加团组织的活动看成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对团组织布置的任务和开展的活动,一般都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并积极参与。

二、正确的定位是能否充分发挥团组织优势的基础

新的形势为团组织服务青年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团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的观念根深蒂固,进行科技活动的观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高校后勤社会化、完全学分制所产生的学生班级松散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学生多样化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也给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新形势下团组织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动将团的工作纳入学校育人工作中去,在实践中明确位置,改进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完备的制度是高校团组织培养倒新人才的保障

发挥高校团组织优势,以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是高校团组织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措施。同时,努力创造条件,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将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

(一)建立高效的组织体制。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是涉及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团组织的力量不可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必须建立适应学生创新活动开展的组织体制,理顺和学校各主要部门在学生创新活动中的关系,明确学校各主要部门在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的职责,充分利用全校的力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二)拥有必要的支撑条件。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开展,涉及到从老师指导、经费落实、图书设备到位等一系列基本条件的保障,因此,必要的支撑条件必不可少。第一,指导教师保障。教师的指导直接影响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水平和层次,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保障指导教师的积极性。第二,资金保障。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稳定的经费支持。第三,图书设备以及实验实习场所等的保障。

(三)健全评估、激励机制。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管理,使学生科技活动朝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发展,建立起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势在必行。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从组织层面和学生层面来考核各级团组织的工作情况及活动效果。与评估体系相结合,激励机制也应从组织工作和个人成果两方面体现。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完善、制度健全、学生参与面广、指导教师投入的学院(系),可以设立集体奖;对于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团队),可采取与记学分、免课程、评奖、免试推荐研究生相挂钩的办法进行成果认定和奖励。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高校团组织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高校团组织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如何营造创新氛围,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社会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其核心在于将学生真正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创新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为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能动地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

(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体系。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要突出育人主题,发挥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上必须结合学生的需求,形成学生自发参与、重点突出、特点鲜明的活动体系。

(二)重视个性的发展,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重视个性的发展是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环节。创新意识是思想火花经过长期思考后的一种突然进发。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应该给予学生充分施展才能的环境,允许他们有灵感产生期、思考酝酿期、问题解决期、发明创造期。不要操之过急,也应该允许失败,不要求全责备。同时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在活动中确有独特想法的学生可以向校团委申报立项,学校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提出意见,对确实可行的项目下拨相应的研究经费支持学生研究。

(三)以学生杜团为有效载体,培养优秀创新人才。要真正将国家、社会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学生的学术性社团是承载这一功能的有效载体。社团由学生自发而成,实行民主管理;社团内部提倡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其知识的融会、交叉会进发出闪光的灵感;社团间互相交流合作,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道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实践中,学生学术性社团举办的科技论坛、科技竞赛、学术沙龙、课题攻关等探究型活动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综上所述,高校团组织只有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强有力的组织优势,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团组织社团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毛遂自荐
社团少年
为国家选人才
文学社团简介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代培生能不能在学校加入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