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的粽子 浓浓的感情

2009-06-22 09:38徐立群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09年21期
关键词:五色粽子红花

徐立群

【主题阐释】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由于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具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的活动至今还流传在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限,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纪念屈原说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里,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习俗,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下面三篇文章都与端午节有关,有由端午的红花想到儿时的伙伴,流露浓浓的思念之情;有用苦艾叶煎的水煮的鸡蛋,虽有些苦却颇具特色;还有发生在端午节的亲情故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怦然心动!

【作品展厅一】

端午的红花

桑飞月

我会在端午临近的时候想起一种花,这花不漂亮,即使后来虽着了红装,也不艳丽,那细丝簇拥的头状花序,总会让人想起无爹娘照管的女孩子的发,且它的枝叶狰狞又带着刺,所以相对于牡丹芍药等,它有一个俗气的乡妞式的名字——红花。

红花花朵最初是黄色的,倒应了黄毛丫头之说,只是后来才出落成姑娘,披上红嫁衣。红花“灼灼其华”“大红大紫”的时候是在端午。

在我们老家,端午有一种习俗,小孩子们要佩戴五色线和香囊。

五色线,即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线拧在一起,戴在手腕、脚踝和脖子上,据说是能辟邪去病,到了农历六月六,才能解下来扔到溪水里冲走。我们小时候家里穷,无饰物,所以这个小小的活动项目对女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每个人总想把自己的五色线配得最为绚丽多彩——关于这五色线要有哪五色配成,好像当时没有固定的说法。当时我母亲是个教师,对这些小事情向来不多关注,我也便只好和邻家女孩娟子一起去配五色线或缝香囊。

我从母亲的针线筐里翻出白线黑线,然后和她一起用青草和红花,分别染成绿线和红线及黄线。摘红花的时候,她往往抢着去,说自己不怕叶刺扎。之后,她就用布满小伤口的手指给我系五色线,很开心的样子。

但这些快乐的日子仿佛很短暂,瞬间就流逝了。我上初中那年,她辍学了,因为此时她有了继母,她要照顾继母为她生下的妹妹和弟弟,还要做饭。之后我们便渐渐远离,我不见了她,她不见了我。倒是假日回家时,母亲说过一些有关她的信息:

娟子跟着她爸爸给建筑工地开吊车去了。娟子去广州打工了。娟子上个月回来了,手臂在饭店里被烫伤了,手指都长在了一起。

大二那年寒假回家,母亲告诉我:娟子结婚了,对象是王庄(一个和我们村相邻的村子)的,据说是在广州认识的,比她大十多岁。

想起去看她的时候,是很多年后的一个春节。我回老家路过那个村子,见一位婆婆正在路口翻晒柴草。便走过去问:“婆婆,娟子家怎么走?”婆婆摇了摇头。我又指着不远处的我们的村子对她说:“从小庄嫁过来的。”她恍然醒悟:“哦,你说的是王蛋蛋的妈吧!在外打工,两年都没回来了!孩儿跟着他奶奶呢,住前面……”

又过了一些年后,端午的习俗变了,我开始入乡随俗地插艾蒿、买粽子、买洁白的栀子花。但我一直觉得这是别人的端午,我的端午,应该是绑五色线、戴香囊的,还有就是和娟子一起手牵着手,去菜园子边上采红花的……可是,娟子在哪里?红花又在哪里呢?

(选自《扬子晚报》)

探究练习

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文章第二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读读文章第七段,试从写法或内容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4.如何理解文章第十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5.端午节中你有难忘的人和事吗?请简要介绍一下。

【作品展厅二】

端午的苦艾蛋

孙佳新

对于端午节,我有着久远的回忆和感悟。

家乡风俗,端午这天,除了家家吃粽子外,还要在门前摆放苦艾,孩子们把艾叶编在发辫里,佩在衣襟上,用艾叶烧水洗浴。我小时候除了盼过年,大概就是盼中秋和端午了。年和中秋不必说,盼端午是因为这一天可以吃到一个整鸡蛋,粽子倒不是很稀罕的。那时家里生计艰难,平常难得有机会吃到一个整鸡蛋。

在端午来临之前,我就开始想象那可爱的鸡蛋的样子。我可以尽情地把玩够了再慢慢地品尝它。然而我热切地等待总是遭遇失望———不是得不到那个期望已久的整鸡蛋,而是,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鸡蛋要用苦艾煎的水煮!

我每每捧着那个苦味的鸡蛋就会懊丧地想:我等了这么久,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既然给我鸡蛋,为什么要在苦水里泡?那苦苦的滋味里包裹的却又是我一心向往的东西!

以后的端午节我总是央求母亲不要用艾叶煮鸡蛋,母亲总是安慰我说:“苦是苦,但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你细品品,苦里面也有清香呢!”

长大以后,我才发现原来苦也别有滋味,苦味的蔬菜和饮品对人体往往大有裨益。细想起来,觉得人生路上也时时会遇到那苦味的鸡蛋。从懵懂少年到生命旅途中淡泊的行者,曾经有过多少梦想和期待!可是费尽了心力得来的未必是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身体的疲惫和内心的焦躁无不是生命的苦,有谁可以逃避?可以聊以自慰的是,在期待中努力,我一天天成长;从失望中找寻新的方向,我也一年比一年成熟了。

这时,我才明白,母亲说的“苦里面也有清香呢”,包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

(选自《读者》)

探究练习

1.试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谈谈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如何理解文章第五段中“苦是苦,但对身体有好处的。你细品品,苦里面也有清香呢”这句话的含义。

3.作者小时候盼望端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这篇文章阐述了怎样的道理?说说你的看法。

【作品展厅三】

端午节

曾苗祥

刚过了春节,母亲的话就消灭了我们的余兴:没米了。父亲无言。嘴上的旱烟管衔着红点,闪闪灭灭。末了,旱烟管在虎口上一碰,红点“滋”的一声在水中散成了一朵烟花。父亲背起一副麻绳,扯上扁担,厚厚的嘴唇紧闭着,望了我们兄弟仨一眼,走出了家门。

母亲一阵风似的追了出去,很久很久,直到看不见父亲的背影,才慢慢地转过身走回屋里,一双眼睛红肿红肿的。

开头,母亲还能从张婶李嫂那借来一升半米,米和着野菜煮,碗里荡出另一个我,一动,它就颤悠悠的。以后,野菜就独霸天下了。

张书记的儿子小凌是我的同学,身上挤着的是调皮捣蛋的肥肉,双眼的位儿都让它们霸占了许多。他的母亲很疼他,每天几次在楼上长一声短一声地呼唤他吃这吃那。去年的端午节,我听着小凌的母亲呼唤他吃粽子,喉咙直痒,我们家只熬了一锅比平常稠了一些的米饭,我就问母亲:“我们干吗不包粽子呢?我们也包吧,妈!”

父亲把眼睛瞪得老大,端起饭碗正要吃饭的母亲又把饭碗放下,我吃了饭,走进母亲的房里,她斜躺在床上,双眼吊着泪,拉过我的手抚摩着我的脸,声音很小很小,但我听来却像炸雷:“明年咱们也包粽子!”

今年端午节,母亲真的开始在裹粽子了,我们兄弟仨就忙着抬水、烧火,高兴得没法形容了。

包好了,母亲将粽子一个个数着放下了锅,刚好三十五个,一阵旺火猛攻,粽子煮熟了。

这时候父亲竟回来了,他一脸的黝黑,背又驼下去了许多。母亲很高兴地接过父亲手中的扁担,边为他打水边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我也为你包了五个粽子哩。”

“粽子?我们也敢吃粽子?”父亲望见了挂在墙上很神气的粽子,沉下脸来说:“我干十天苦力还赚不来这么多的粽子,这是官家的排场,我们一下子就吃了我半个月的血汗钱!”

我很少看到父亲生这么大的气,他抖着胡子,一步跳到母亲的身旁,“啪”地一掌印在母亲的嘴上:“你也变得贪吃起来?”

母亲捂住涨得通红的脸,正想说什么,蓦地一个女人的声音得意扬扬地从墙门缝隙透了进来,挑拨得房里嗡嗡作响:“小凌,粽子熟了,快来吃呀!”

母亲忘了一切,一下子年轻起来,对我说:“快,把门打开。”

我听话地去开了门,母亲用双手围成喇叭状,连叫着我们兄弟仨的名字:“来呀,粽子煮熟,快来吃粽子啰!”我从没听到过母亲的叫声会如此洪亮。

她笑了,满是皱纹的脸笑得灿烂照人。

父亲又扛着扁担走了,母亲在他简单的行李里塞进了五个粽子。

我先后吃了十个粽子。

我问二弟,二弟说:“我吃了十个。”

三弟歪着头,用两只手比画着,两腮一鼓一鼓地笑着说:“我也总共吃了十个。”

(选自《小小说选》)

探究练习

1.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

2.读读文中的画线句子,试分析人物当时的心情。

3.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传神生动,试从文中找出一例作简要分析。

4.文章最后交代每人吃粽子的数目有什么用意?

5.读过文章后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香香的粽子 浓浓的感情》

作品展厅一:

1.第一段写红花的作用一是为引起下文对娟子的回忆;二是红花的普通也衬托了娟子的朴实无华。2.比喻。用姑娘来喻红花,更有新意,形象地写出了红花初始时的俗气,到后来的成熟,同时也推动后文情节的发展。3.写法上这段文字用的是短句,略写娟子的生活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娟子的关心和思念。4.最后一段文字点明文章主旨,由端午想到了儿时的朋友娟子,流露出对儿时朋友的关切、思念之情。5.略。(能写出有关端午节的人和事即可)

作品展厅二:

1.第一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叙述。2.苦不仅是无法逃避的,还别有滋味。3.因为这一天可以吃到一个整鸡蛋。4.大凡成功人士,又有谁没有经历过人生之苦呢?身体的疲惫和内心的焦躁这些人生中所遭遇的苦,对人生何尝不是一种磨砺?甘与苦相依相生,相辅相成。

作品展厅三:

1.这位穷人家的母亲性格善良,对孩子和丈夫充满了无限的爱。2.表现了母亲痛苦和无奈的心理。3.如“父亲又扛着扁担走了,母亲在他简单的行李里塞进了五个粽子”这处细节描写,母亲虽然挨了丈夫的打,但最后还是塞给他五个粽子,表现了她的善良。4.前文有交代共包了35个粽子,说明母亲一个也没舍得吃,展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疼爱。5.略。(围绕母爱谈即可)

猜你喜欢
五色粽子红花
好吃的粽子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ПРАЗДНИК ДУАНЬУ И ЕГО ИСТОРИЯ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端午节,粽子香
五色人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