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适应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

2009-06-21 08:27
科教导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辅导员民族

王 庆

摘要文化适应是对不同文化的积极融入,良好的文化适应和积极的文化适应方式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基于笔者的调查结果,结合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理论的研究,笔者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文化适应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

1 文化适应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

不同社会或社会群体在伦理道德、社会规范、行为和思想等这些文化方面上所表现的差异是文化差异。而当不同文化群体相互接触时,这些文化差异会对双方群体成员造成影响,其成员可能不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而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产生冲突体验,从而经历文化适应的过程。文化适应研究和心理健康研究关系密切,这在很多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文化适应研究目的之一就是分析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近年来,由于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心理健康服务面临更大的挑战。从2001年起,教育部发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并组织心理学专家研制完成“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组织专家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以及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专题研讨班等等,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基于多元文化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2.1 多元文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

虽然总体上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学生有不少共同之处,但是在某些本族文化意识方面还是存在相当的差异。因此在心理健康服务的制定和实施上,多元一体的理念仍然适合,但是在具体和细节操作方面,需要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尤其要关注来自于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和差异。

首先需要加强心理健康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各个民族的大学生都需要得到更多的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消除对心理健康服务不正确的认识。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多元反映了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具体文化的针对性。之前文化适应的分类学研究发现双重分离(汉文化认同和行为参与较低,本族文化认同和行为参与较高)是采取人数比较多的文化适应方式之一,双重分离在本质上说是一种传统化,过度的保持本族的传统文化,所以对心理健康的态度和认识也可能更具有民族的特点和差异。因此包容不同文化的服务需要认识到不同民族存在的文化差异;认识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传统、习俗和教养方式;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背景对其在心理健康问题、治疗、和求助行为的态度上的影响;能够制定适应多元文化学生和家庭需求、价值观和习俗的干预措施等。

另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较强,因此尊重是多元文化心理服务的关键。

2.2 多元文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

目前高校都有专职的专业心理健康咨询人员,但是辅导员也承担了一部分相关工作。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一般更愿意去找辅导员解决。一方面,大学生和辅导员的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和他们倾诉心理问题比较容易;另一方面,因为对心理健康专业服务的认识不全面,因此会对心理健康咨询人员有顾虑。

多元文化理念下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应该帮助所有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和民族文化差异:帮助学生,尤其是来自不同文化环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支持体系;与辅导员紧密联系,观察可能有潜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同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认识差异: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适应其文化需求的心理服务。

目前有的高校招聘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承担辅导员的工作,这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专业素养。

具有多元文化能力的辅导员具体来说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表露自己的情绪;能够认识到少数民族学生对上流文化环境的适应状况和民族认同;使用有关多元文化的材料加强学生的自我形象、民族认同和民族自豪;创造更多机会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与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帮助发现需要转介的情况。此外,专业的学校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和辅导员都应该加强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鼓励使用心理健康服务设施。

3 小结

从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方面,应该发展一种多元文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无论从服务体系、服务人员上都需要考虑和理解文化差异的存在,形成一种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文化敏感性。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辅导员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