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少东
[摘要] 体育教学对学生的非智力影响较其他学科更重要,应加强对学生非智力能力的提高,本文从动机因素的影响、对兴趣因素的影响、对情感因素的影响、对意志因素的影响、对性格因素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体育老师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启迪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自觉性,让体育教学发挥它特有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 体育教学 非智力 影响
现代体育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健身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健体强身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包括智力与非智力能力的培养。因此,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体育教学既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或受到消极的抑制。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掌握任何一项运动技术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必须经过几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的刻苦练习。在练习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感觉,如疲劳、疼痛等,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在此情况下,要完成教学内容就需要顽强的意志、勇敢的战斗精神来克服一系列心理情感,因此,掌握运动技术过程既是身体锻炼过程,也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所以,各种体育活动对非智力因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对各个非智力因素培养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坚持的意志
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的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体育教学是融知识、技能、素质、能力、道德与意志品质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它不仅需要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同时也能使之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伴随着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关系到现代人才全面培养的效果。
美国的心理学家通过对智力超常儿童的追踪发现,成就最大一组在意志品质,如自信、坚持、有恒、百折不挠等方面明显优于成就最小一组。这一研究成果说明了健康的意志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体育与其它学科不一样,除了对身体的锻炼,还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锻炼。有意地人为地设置一些困难,学生通过克服困难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来培养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另外,体育竞赛具有激烈对抗和胜负不稳定的特点,这能培养学生敢于拼搏、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
二、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培养智力方面,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而体育运动是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游戏过程中,想象力以及判断能力还有创新能力等都是培养学生的目标,游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与开阔,而且还可使学生的各种感观,比如,视、听、方位、运动等感觉,运动器官更加敏捷发达,认识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从而更好地促进智力的发展。
三、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
人在特定的场合,受到特定的情绪感染,往往产生特定的情感,在体育活动中尤其如此。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感知性情感产生之后,离开客观人物的刺激时,在一定情感下会重新出现情感,这叫情感的记忆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谈、举止、教态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时,精神饱满、仪容整洁,并且创造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可使学生精力充沛、心情舒畅、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体育活动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如布置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和运动场所,是一种适宜的自然,它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在怡然自乐的情感中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集体,是一种适宜的社会情绪,它可以使学生在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情绪中学习。又如,组织引导学生观看我国体育健儿在重大国际体育比赛中实况转播或录像,是创设特定教育情境之一。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亲身体验一场体育竞赛的胜负不仅能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和地位,而且能增强或削弱一个民族的士气和斗志。当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冉冉升起的庄严场面通过电视屏幕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备受鼓舞、个个扬眉吐气、欣喜若狂,这对弘扬民族正气大有裨益,短时间内就能激发起如此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感,恐怕是几节政治课的爱国主义教育都无法比拟的。
四、体育教学能改变学生的性格
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学习在塑造学生完整的个性,培养优良意志品质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体育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影响到对学习的态度,对项目的选择与努力程度。而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是多元的,又是各不相同的。体育教学能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就能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关键所在。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动机有以生理和心理直接需要和兴趣为动力的直接动机,也有以社会的需要为动力的间接动机。
这些直接的、间接的动机使学生对体育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具有精力充沛、好动、好奇、好胜和喜爱体育活动的心理特征,这是进行体育教学的有利条件。反过来我们应该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诸如男生对肌肉发达、身体结实健美向往;诸如女生对身体匀称、丰满协调的追求。并通过体育运动消除由于脑力活动造成的疲劳,使他们在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表现自己的勇敢与力量等直接动机的需求。同时,逐渐过渡到更好的学习为争取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将来参加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集体、为祖国争光的义务感和荣誉感等间接动机,并使它能够持久地对学生从事体育运动发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体育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体育教学起主导作用,做好两类动机的转化工作,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动机,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除了本身的智力教学以外,非智力教学是与其他学科不能比的,非智力教学非常重要,学生在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就是技能活动和脑力活动的有机结合。由于运动技术复杂多样,这就需要有敏锐的能力,比如判断要准确,反应要快速,观察要仔细,在体育活动中要培养吃苦耐劳和协作的精神,敢于向困难挑战。每一项体育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上锻炼人的意志,培养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塑造是提高智力的良好条件。因此,我们应积极提倡体育教学“独立练习”、“自主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体育教学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非智力素质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引发更大的进步。因此,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应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共性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启迪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自觉性,让体育教学发挥它特有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