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澎
摘要:文章在考察法国高等教育系统和工程教育的基础上,探究法国工程师文凭的内涵。通过分析法国工程师教育课程,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不同的思路。
关键词:工程教育体系;教育课程;法国高等教育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5-0200-02
法国高等教育结构与美国或欧洲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不尽相同,其重要特点就是高等院校的类型多样化。法国有3000多个高等教育机构,其中包括综合大学、工程师学院、高等商业学校,此外还有众多的艺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辅助医学院和世界闻名的科研中心等。
法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向全世界展示了其在空间、运输、电子、电信、化学、生物技术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法国工程师的杰出能力,而他们正是得益于法国各类工程师大学
的高水平工程师教育。
一、法国高等学校主要类型
第一类是(综合)大学(Universites),例如巴黎一大(Université Paris 1 Panthéon Sorbonne)、巴黎十一大(Université de Paris-Sud-Paris 11)、斯特拉斯堡一大(Université Louis Pasteur-Strasbourg1)。这些学校多为综合性大学。综合大学学制一般分为3个阶段,学生在每个阶段考试合格后都可以取得相应的文凭:第一阶段是为期两年的基础理论教育阶段;第二阶段则是专业基础教育,时间为1~2年;第三阶段是专业深造阶段,根据时间不同可以取得硕士或博士文凭。
第二类是高等商业与管理学院(Les Grandes Ecoles de Gestion et de Commerce)。法国共有将近230所高等商学与管理学院。这些或属于工商会(CCI)或私立的高等专业学院提供适应经济环境演变及新的企业管理实践的专业课程,采用实习和与国际交流密切结合的教学方法。不少高等商学院的课程使用法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不同语言教学。这类学校中也有许多出类拔萃并在法国和欧洲享有盛誉的名校,例如,HEC (高级商业研究学院 )、ESCP-EAP(巴黎高等商学院 )、ESSEC (巴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 )、里尔北方高级商业研究学院(EDHEC)、里昂企业管理学院(EM LYON)以及各高等商业学院集团(ESC),等等。商学院颁发的文凭均为校颁文凭,但都得到国家和企业界的承认。
第三类是高等专业工程师学院(Les Grandes Ecoles dIngénieurs )。法国共有不同性质的高等专业工程师学院近240所。这些工程师学院都具有能够保证工程师文凭质量的共同特点,专业设置涵盖工学的所有领域。学习合格者获工程师文凭者同时也被授予新制硕士学位(Master)。法国的许多公立高等专业工程师学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例如,巴黎综合理工学院(Ecole Polytechnique)、中央理工学院(Ecoles Centrales)、矿业学院(Ecoles des Mines)、国立路桥学院(ENPC)、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学院(ENSAM)、国立综合理工学院(INP)、国立应用科学学院(INSA)以及各类技术大学,等等。高等专业工程师学院须定期接受法国全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的资格认可与评估。工程师学院既培养通才型工程师也培养专才型工程师。工程师学制根据学校不同为三年制或四年制。
第四类是高等艺术院校(Les Ecoles dArt)。法国的高等艺术院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法国文化部管辖并属于高等专业学院(Grande Ecole)性质的国立高等艺术学院(Ecoles Nationales Supérieures dArt),学制4~5年,合格毕业生可获得由学校颁发的国家文凭。招生录取淘汰率高,具体程序因校而异,有的允许在学制中途插班录取,有的则不能。这类学校中最著名的有: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ENSB)、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ENSAD)、国立高等工艺设计学院(ENSCI)、国立高等图像与音响技术学院(FEMIS)、国立路易·卢密耶高等电影学院、国立阿尔勒高等摄影学院,等等。第二类是高等应用艺术学院(Ecoles Supérieures dArts Appliqués),属于国民教育部主管;它们也享有盛誉,教学质量备受应用艺术专业行家的一致公认;入学选拔严格,可颁发两年制(Bac+2)至五年制(Bac+5)的高等艺术教育国家文凭。法国最著名的高等应用艺术学院有:高等应用艺术学院(“杜贝莱[Dupérré]”学院)、家具与室内装饰工业高等应用艺术学院(“布尔[Ecole Boule]”学院 )、国立高等应用艺术与技艺学院(“奥列维德赛尔[Olivier de Serres]”学院 )、高等平面设计艺术学院(“艾斯田[Ecole stienne]”学院)、国立高等戏剧艺术与技术学院、高等戏剧艺术学院,等等。第三类是由法国文化部主管的高等美术学院(Ecoles des Beaux-arts)。高等美术学院分国立和区立(或市立)两类;无论国立还是区立,美术学院均可颁发三年制或五年制国家文凭;美术学院的入学选拔也极为严格。
后三类又可以统称高等专科学院,一般来说规模都不是很大,但对于法国的综合性大学(université)而言,其专业性更强,更重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以培养社会各界精英而闻名于世。在法国及欧洲的就业市场上得到了很高的认可,被称为法国的精英教育。
二、工程师教育——独特的精英教育体制
在法国,高等专科学院中的“专科”是指专门的、专业的培养,而绝非我们国家“大专”的含义,也不同于德国、荷兰等其他西方国家的高等专科学校,否则这种学校也不会被熟悉法国教育制度的中国专家称为精英教育体制,更不可能培养出密特朗、希拉克和诺斯潘等杰出的国家领导人。工程师教育体制就精英教育体制的典型代表。其成功的要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法国工程师教育目标非常明确,早期的工程师学院旨在为皇家行政部门培养工程师和管理人员。随着时代的推进,现在的工程坏死学院已经把目标锁定在培养工程领域的管理者上。工程师学院的教育主线围绕着四个主轴展开:第一是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知识,这将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基础以便在他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可以不断更新;第二是外语,一般工程师学院要求学生掌握两门外语,一门英语(必修),一门可以是德语、西班牙语、汉语、日语等;第三是公共关系,即和别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第四是企业知识,即所有可能与企业相关的知识,例如企业管理、市场、项目管理、经济、质量、企业决策等。
2.人才选拔严格。在我国,很多人的普遍看法是高考已经是一个很严格的选拔。但是在法国,学生要进入工程师学院学习,单有通过法国高中毕业会考(BAC)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注册就读为期两年的预备学校或设在高中的工程师学院预科班(ECOLE PREPARATOIRE)。预科学校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得以进入工程师学院。所以每个预科班在每年四月和五月接受来自全世界的数百名申请入学者,按其严格标准挑选学生,有些预科班还有面试程序。在预科阶段,学生经过两年的专门培养,再参加竞争激烈、淘汰率高的选拔考试(Concours),通过者才可根据成绩双向选择,然后进入某一工程师学院。
3.规模小、专业交叉、重视人文教育,教学环境与工业界实际技术环境接近甚至同一。在中国的各个大学不断扩大招收的今天,在工程师学校却经常可以看到几百年的老校只有几百名学生的现象,这个系统非常接近中国的研究生院,但不是搞基础科学研究,而是参与企业工业项目的研究工作。
4.时间长,强度大。除预科阶段以外还要有3年的学习,分为基础专业阶段和专业自选阶段。每个阶段要求学生到企业实习,在第三年实习期为半年,技术性极强,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立刻负担工程中的各种责任。以中央理工大学的教学计划为例:第一年总学时(包括实验课和辅导课)有600多个小时。
5.注重教学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工程师学校的部分课程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调整。这类课程没有教材,只有老师的讲义。授课教师中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占有很大比例,在第三年的教学中来自企业的老师甚至会占到50%。学校里设有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车间以及实验室,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产品。学生的课题研究题目来源于企业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就工程师学院来说,在课程计划中除了有常见的“教师授课”、“辅导课”、“实验课”还有“自训课”以及“项目答辩”。这就是要训练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中国工程教育的启示
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历史已相当久远,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工程教育至少有100年的历史。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正在不断摸索着自己的发展道路。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工程教育的培养规模大致占30%~40%。不难看出,在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后,中国的工程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工程科学技术人才,初步形成了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工程教育体系。
但是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大大加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工程教育面临着良好机遇的同时,还有一些不足。
1.人才培养结构体系不够完善,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划分过细,知识面较窄,结构也不尽合理。
2.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近年来,在工程教育中存在重“学”轻“术”的倾向,许多工程院校,直接为工业企业培养人才的人数偏少,甚至直接为工业企业服务的工程性论文和设计的数目也偏少。而法国的工程师教育注重的就是多层次的实习训练和大量的实用课程。学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课程中在中实践训练很多,主要表现在课程设计繁多,多数课程设计提名都是工厂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把自己当成项目负责人,动手解决这些生产实际问题。学生毕业的时候早已经对工厂那一套胸有成竹,加上学校学习的新东西,所以一进公司立即就可以胜任工作甚至立即担任领导工作,类似我们国内本科、硕士生只知道书本上的一套的情况是很少出现的。
3.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层次技术人才;企业是使用各类人才,使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并向学校提出新需求的主要机构。为此,工程院校必须面向企业,企业必须依靠工程教育,只有两方面的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法国的工程师教育之所以成功,其中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也是分不开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努力站在国际学术的最前沿,紧密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努力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创新来自于智力资源的拥有者,而智力资源的拥有者主要是来自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法国的工程师教育重视基础、重视学科交叉、重视实践正是我国工程教育所缺乏的。为此中国教育部早在90年代就有“4+4”项目,即四所中国著名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和法国中央理工大学的四所学院联合培养项目。2005年,在中国教育部的支持下,第一个中法合作的工程师教育实验田——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合作的法国学校正是参加“4+4”项目的法国中央理工大学。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法国的工程师学校也在逐步扩展自己在亚非国家的影响力,让法国工程师教育真正让世界认可。相信这个项目在中国的工程教育体系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等工程教育就是应围绕推进教育创新进行各种有益探索,努力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具有国际视野、适应时代要求的工程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Emmanuel Thévenon.Ecole primaire,collège,lycée:enroute vers le bac[J].France diplomatie www. Diplomatie.gouv. Fr.
[2]曹国新,黄颖.法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J].中国研究生,2003,(4).
[3]http://www.education.gouv.fr/.
[4]孙伟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6,(3).
作者简介:张澎(1976- ),吉林扶余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院长助理,毕业于法国南特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