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探索

2009-06-20 07:13张永芬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管理体制实验室

摘要:文章从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实验室队伍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几个方面对高校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进行探讨,提出高校应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建立规范化、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从而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功能。

关键词: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Q5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5-0198-02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地。随着现代高等学校的发展科研、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室的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验室工作的水平成为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加强高等学校的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使高等学校的实验室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适应,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和创造出更多的科学研究成果,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高校实验室在高等学校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高校实验室在高等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中规定“高等学校实验室必须努力贯彻教育方针,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实验教育水平;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生产试验和技术开发工作,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规定只是阐明了高校实验室的作用。而高校实验室的地位,一般认为,高等学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办好高等学校的重要条件,其工作水平能反映出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

实验室管理体制,因我国高等学校规模大小的不同,传统习惯的不同和改革方案的不同而异。鉴于目前我国实验室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几年来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可以认为建立以系(院)管实验室为主体,校管实验室为骨干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是适宜的。有的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实行校管实验室,成立校实验中心,有的学校则实行校、系(院)、室三级管理,管理机构也因各校情况不同而异。但是,不管实验室管理机构如何设置,必须贯彻《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精神,规定“高等学校应有一名校(院)长主管全校实验室工作,并建立或确定主管实验室工作的行政机构(处、科)”。

三、实验室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队伍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干、层次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是适应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搞好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基本保证。实验队伍包含教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各相关人员职责明确,其中实验室主任或副主任应由学校聘任或任命。实验队伍建立后,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各项工作,实行主任负责制,包括人员的培训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要有计划地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从多方面创造条件,给大家提供发展的机会。

四、实验室计划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计划管理,是指在政府计划指导下,根据国家任务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学校的目标,确定实验室系统的目标,然后制定计划,用它来组织与协调实验室的各项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效果。实验室计划管理的任务,简要地说,包括编制计划、执行计划、检查和分析计划执行情况、拟订改进措施等四个方面。实验室工作计划一般为年度计划和五年计划。

五、实验室经费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经费管理是指实验室管理工作者为了一定需要和目的,对实验室经济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合理、经济、高效,主要内容有实验室新建与改造经费的管理;仪器设备建设经费的管理;实验消耗物资经费的管理;开展有偿服务所发生经费的管理及其他经费的管理等,各种经费的投入与支出应由相关计划予以保证。实验室经费管理是实验室投资不断增长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充分发挥实验室潜力的源泉保证,是学校协调发展的重要结果。

六、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是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和科学研究活动的水平,是制约仪器设备效能发挥的重要因素,能够直接反映出实验室的教学保障能力。而要做好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的、长期性工作。

七、实验教学质量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教学的质量管理和研究,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实验室管理的中心,实验室的其他管理工作都应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目的。实践表明,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教育,要着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因此,组织好、管理好实验教学对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八、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既是实验室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实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实验室信息化水平越高,科学技术越进步,管理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也显得越重要。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所采用的现代化手段,依靠工具载体(电脑),适时地用它将实验室管理中的各信息要素进行贮存、加工、检索和传递,进行收集整理并综合分析,促进实验室工作水平,提高实验室效率。

九、实验室评估

实验室评估的目的,是确保并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使高等学校实验室在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方面多做贡献。通过评估用以指导和推动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改革实验室管理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促进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包括: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实验技术及实验装置开发成果等。针对本科层次的综合性大学,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验室评估标准有六大项目及多个子项目,实验室应针对六大项目进行规范化建设和管理:(1)体制与管理;(2)实验任务;(3)仪器设备管理;(4)实验队伍;(5)环境与安全;(6)管理规章制度。目前,我国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实行校、系(院)两级管理。系(院)管实验室成为校、系(院)两级管理体制的基础,它在系(院)的直接领导下,在实验室的建设上,可以整体考虑学生的技能培养目标,并系统地考虑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极为重要的。到目前为止,由于历史变革的原因,实验室是采用校、系(院)、室三级管理体制和校、系(院)两级管理体制共存。实验室管理体制还是采用二级管理体制为妥,不仅便于加强对实验室工作的领导,提高工作效率,使之更能适应现代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资源共享。理由:(1)通过整合实验室,进而实行教学实验室的空间共享,缓解了部分实验室的教学实验室紧张的矛盾;(2)通过整合实验室,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用效率,避免了各实验室重复投入,节省了财力;(3)通过整合实验室,可逐步建设完成应用服务协作平台并建立资源共享系统管理体系,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对外服务。同时,建设一支热心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素质高,能力强,基础理论深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稳定在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从而提升实验室的工作水平。

十、结语

实验室管理学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门新型学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接受。但是,由于各高等学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内容有较大的差异,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还需在实际工作中有待进一步探索、提高并完善,以丰富实验室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以此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实验室的功能变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叶汉侠.建立IS09001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27).

[2]闻星火.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与成效.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

作者简介:张永芬(1958- ),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旅游系讲师。

猜你喜欢
规范化管理管理体制实验室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