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然
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筹备十余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横空出世。尽管学术界和媒体对创业板的推出时机、推出细则有颇多的争议,但无论如何,创业板的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新一轮的“博弈”已在悄然进行。
十年磨砺
在资本市场上引入创业板,可以说是早晚的事。十年之前的1999年,创业板推出的呼声非常之高,很多公司是在听到“创业板即将推出”这个风声后匆忙成立的,而这些公司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术、产品和市场,也不懂管理。许多风投公司也匆忙收购了一大批准备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的股权,致使大部分资金被套住,他们希望创业板赶紧推出,尽快解套。除了市场的不成熟外,众所周知,当时全球股市也正发生剧烈的震荡,美国的纳斯达克高科技泡沫破裂,而香港的创业板点数也日益走低。在那种情况下,推出创业板已经非常不现实。
时间到了2004年,这一年的5月28日,中小企业板正式登陆深交所。人们所期盼的创业板并没有推出。中小板以运行独立、监察独立、代码独立、指数独立与主板市场相区别,但是它的基本属性是主板的组成部分,在上市门槛上与主板也基本一致,也就是说许多达不到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仍然无缘上市,这让很多人失望。创业板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中小板的产生可以说是创业板推出的过渡和铺垫。
时间又到了2008年,就像苹果熟了终将落地一样,创业板的推出可以说是呼之欲出,只是遭遇金融危机,人们对具体的推出时间还在揣测不已。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创业板推出的消息让许多人惊喜。
谁会在创业板上受益
既然推出如此慎之又慎,那么,创业板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可以预见它所带来的影响必然是巨大的,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谈到创业板推出的意义时对媒体表示:“创业板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创业板有利于拉动民间投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比较大。创业板不仅为优秀创业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支持,而且也通过完善退出机制,能够大大带动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民间投资的活跃和发展。第二,创业板有利于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推动我们国家一直强调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最重要的是,创业板有利于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的目标。我们知道,75%的就业都是通过中小企业来实现的。”
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是指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给。因此,创业板推出的最大也最直接的受益者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非常普遍的,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提供金融体系支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比如它经营稳定性不是特别强,再加上信用制度又不太健全,可抵押资产有限等,通过信贷、担保这些间接的融资手段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融资瓶颈问题。创业板的推出,从根本上拓展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给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的、稳定的又有较高风险承担性特点的股本型资金。
谁将成为中国的微软
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二板市场。纳斯达克市场诞生于1971年,上市规则比主板纽约证券交易所要简化得多,渐渐成为全美高科技上市公司最多的证券市场,并且涌现出一批像思科、微软、英特尔那样的大名鼎鼎的高科技巨人。30年后的纳斯达克市场羽翼丰满,上市公司总数比纽约证交所多60%,股票交易量在1994年就超过了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的成功无疑给各国股市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而中国的创业板推出后,谁又会成为中国的微软呢?
自创业板推出的消息传出,各大媒体纷纷对首批上市的企业进行猜测,甚至制造出一份候选企业名单,其中最热门的莫过“北碧水,南天涯”。北碧水指的是北京的碧水源科技,作为国内污水资源化和膜生物反应器研发与应用领域实力最强的企业,碧水源无疑是有实力问鼎创业板的,而根据各大媒体的报道,碧水源也默认正在准备冲击首批上市。而远在海南的天涯在线,因为品牌和用户都在中国和华人市场,在国内上市,对天涯来说,具有本土优势,也可以说是最理想的选择。而天涯的高层也多次对媒体表示正在积极备战创业板。但是,在最近一段时间,在创业板真正要推出的关键时刻,天涯的上市热情却又出现冷淡的迹象,有人猜测可能是由于其财务指标尚未达标,现行模式不具可持久盈利性。这个猜测的准确性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天涯的暧昧难言也让我们看到了企业在面对是否登陆创业板时也是慎之又慎的。毕竟,这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三思而后行总是没有错的。
针对有鼻子有眼的候选企业名单,《经济》记者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名单和事实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名单上的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通信信息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自主研发、自主生产以及规模销售的民营企业,公司总资产超亿元,可以说实力相当不俗。而公司的一位刘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创业板的一系列相关细则还没有完全制定出来,故而公司的董事会也没有作出最终的决定,而创业板和主板都有可能是最后的选择。
相反,同样在名单中的英惠尔生物却有可能今明两年都不打算在创业板上市,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公司内部调整了发展战略,我们暂时不会考虑上创业板。”而这位负责人也并不讳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公司的某些方面达不到创业板的门槛要求,也是他们暂时放弃上板的原因之一。
无独有偶。天津的生机生物也在名单之中,但是公司的一位曹小姐表示:“我们公司在2007年年底就在做上板的准备,但是去年中期我们就停止了,公司也进行了内部调整。”曹小姐还透露公司负责该项工作的主管目前正在休假中。
名单中的北京鼎普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信息安全应用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和安全服务的高科技公司,公司一位负责人宋先生告诉记者:“我们是在今年1月初听到创业板即将推出的消息之后才有了上板的想法的。”他同时表示,公司的各项指标都满足创业板的门槛,而公司也计划将成功上板后募集的资金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以便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虽然不在所谓的候选名单之中,但冲击创业板的实力却不容小视。北京海林自控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中央空调及供暖系统控制设备、末端温度控制设备和楼宇控制设备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暖通自控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其生产的中央空调温控器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低于30%,而且还有35%左右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欧洲、中东等50多个国家。海林的董事长李海清告诉记者:“由于公司的股改自去年开始后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结束,故而首批上板可能赶不上了,但是明年上板还是很有希望的。我们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上市一定是为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合适的时机自然而然地去上市。”
据记者了解,海林的上市筹备工作已经做了差不多一年了,在这期间,海林接受了包括南京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培训,在财务管理等多项工作中做了充分的准备。许多企业希望上市募集“救命钱”,而李海清表示:“如果说为了比较稳定地发展的话,我们海林不缺资金,我们的市场很稳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还是需要大量的资金。中央空调这个产业是个小产业,它的市场容量有限,而供热采暖和太阳能则是很大的产业,市场非常广阔,如果海林未来几年想做大,想快速发展,想提高国际化的程度,上市是最理想的选择。”
李海清也透露,目前海林的厂房和生产线还比较拥挤,自动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很多还是靠人工操作,希望通过上市募集到资金,首先改善公司的硬件措施,然后扩招人才,扩大生产。
除了条件优越的海林,还有许多企业也算得上卧虎藏龙。记者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总部在厦门的35互联,作为国际知名的为全球企业用户、组织机构、商务人士及个人用户提供互联网应用服务的提供商,条件十分出众,首批上板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谁将会成为中国的微软尚不可知,但毫无疑问,有实力的企业都在积极备战,跃跃欲试。
游戏规则
把创业板比作游戏或许不太合适,但是任何公平的竞争都有一定条件约束的,这又和我们玩游戏有相似之处。在创业板中不守规则,结果很有可能就是game over,直接出局。创业板连接了方方面面,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企业、投资者、券商、律师、会计师,等等;这些人都在游戏里扮演了角色,哪一方面出了问题,所导致的结果都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创业板的投资风险较之主板和中小板都要大很多,不能盲目追求暴利而把创业板当成赚钱的基地,一旦失误就有可能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而对于券商来说,创业板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以前适用于主板和中小板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并不一定适用于创业板,故而券商也应当尽快做出调整。另外,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上也应该加大力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准备上市的企业进行前期的培育工作。
同样,对于作为创业板主要受益者的中小企业而言,在上市之后,公司的股权有可能发生变化而导致公司未来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企业的董事会多方考虑。而公司的各个股东,在股市的巨大诱惑面前能否经得住考验也是需要实践来检验、时间来证明的。
作为监管部门,中国证监会对于创业板的推出可以说是慎之又慎,而近几日推出的一系列创业板专有的政策措施,较之主板,都体现了证监会的谨慎态度。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助理荆林波看来,中国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并不少,而创业板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更多的千里马,创业板本身就应当成为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赛马场。
链 接
创业板的概念及特点
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是指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给,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
创业板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
在中国发展创业板市场是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方便的融资渠道,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同时,这也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改革的重要手段。
对投资者来说,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要比主板市场高得多。当然,回报可能也会大得多。
各国政府对二板市场的监管更为严格。其核心就是“信息披露”。除此之外,监管部门还通过“保荐人”制度来帮助投资者选择高素质企业。
创业板的历史
在证券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创业板刚开始是对应于具有大型成熟公司的主板市场,以中小型公司为主要对象的市场形象而出现的。19世纪末期,一些不符合大型交易所上市标准的小公司只能选择场外市场和地方性交易所作为上市场所。到了20世纪,众多地方性交易所逐步消亡,而场外市场也存在着很多不规范之处。自60年代起,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和欧洲等地区为了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开始大力创建各自的创业板市场。发展至今,创业板已经发展成为帮助中小型新兴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科技公司融资的市场。
20世纪60年代可以称为创业板的萌芽起步时期。1961年,为了推进证券业的全面规范,美国国会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所有证券市场进行特定的研究。两年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放弃了对全面证券市场的研究,而是将目光盯住了当时处于朦胧和分割状态的场外市场。SEC提出了“自动操作系统”作为解决途径的设想,并由全国证券商协会(NASD)来进行管理。1968年,自动报价系统研制成功,NASD改称为全国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体系(NASDAQ系统)。1971年2月8日,NASDAQ市场正式成立,当日完成了NASDAQ系统的全面操作,中央牌价系统显示出2500个证券的行情。直到1975年,NASDAQ建立了新上市标准,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必须将在NASDAQ市场上市的公司和OTC证券分离开来。
世界二板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1971年,美国全美证券商协会建立了一个柜台交易的证券自动报价系统——纳斯达克(NASDAQ),开始对超过2500种柜台交易的证券进行报价。1975年,NASDAQ建立了新的上市标准,从而把在NASDAQ挂牌的证券与在柜台交易的其他证券区分开来。1982年,NASDAQ最好的上市公司形成了NASDAQ全国市场,并开始发布实时交易行情。但是,直到90年代初,NASDAQ的运作并不十分理想,1991年,其成交额才达到纽约股票交易所的1/3。NASDAQ市场真正得到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第二阶段。
二板市场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其背景及原因是:
(1)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大量新生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起来;
(2)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迅速发展,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为各国股市的发展指出了一个方向;
(3)风险资本产业迅速发展,迫切需要针对新兴企业的股票市场;
(4)各国政府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纷纷设立二板市场。
在此背景下,各国证券市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设立二板热潮,其中主要有:香港创业板市场(GEM,1999)、台湾柜台交易所(OTC,1994)、伦敦证券交易所(AIM,1995)、法国新市场(LNA,1996)、德国新市场(NM,1996)等。
创业板设立目的
(1)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2)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评价创业资产价值,促进知识与资本的结合,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3)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出口”,分散风险投资的风险,促进高科技投资的良性循环,提高高科技投资资源的流动和使用效率。(4)增加创新企业股份的流动性,便于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等,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价值创造。(5)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