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连海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下面简单地谈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学环境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以前人们把中学教育的职能仅看作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传送带,实施的是英才“应试教育”,其实,中学教育是小学到大学的过渡和小学到社会过渡的分流线,而后者是主要的,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应由“知识应试型”转向“知识、能力、素质型”,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学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开课前先让学生猜两个谜语。第一个是“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这个谜底同学们猜了好久才猜出来了是杨莓(草没),然后接着又说一个谜“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这个谜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是杨莓(羊没),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问同学们:为什么第一个谜语猜了好久才猜出了,而第二个老师一说出来同学们就都猜到了。经过这个猜谜游戏不仅拉近了老师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解决第二个问题是因为有了第一个问题作为基础。从而让学生从三角形、梯形等已知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去思考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
二、实施“主体教育”培养创新素质
所谓“主体教育”,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学生就有了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这就要教师让学生有机会表现,学生有了探索的空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表现。
(一)精心设计问题,提供探究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表现。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先帮学生复习三角形、平形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的领导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剪、拼、联想等方法打到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引发学生合作、讨论,在合作、讨论中表现。教学中加强讨论除了剪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还可不可以把它剪拼成其他图形来推导呢?这样学生在推导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之后再让他们分组讨论,更容易发挥学生们的创新才能。有的学生就想出了可以拼成三角形来推导,有的学生甚至想把它拼成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宽了。
(三)巧设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所创新。练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有思考性的练习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巧设练习,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这样不仅可以开放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三、更新质量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数学跟着应试的指挥棒转,即使是素质教育也还得接受考试检验,不是考不考的问题,关键是怎么考,考什么。所以,应试发挥考试的指挥棒的优势,以试题为导向。考试的形式和试题的内容都要体现“素质”培养的要求,课程改革若不辅之考试的改革,必定是一纸空文,无法落实。当然考试制度的改革是复杂的。但试题改起来是能办到的,一些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对数学教学改革将起积极导向作用。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要依据,怎样处理好中学数学教材,科学地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进行能力培养?
1.处理好教材的重、难点和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维是数学的精髓。教学中,只有抓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才能抓住知识的本质。教师应明确如何去实现教学目标,宏观驾驭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达到教学思想的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在介绍教学史中培养,在内容讲述中提示,在例题教学中感染,在完成作业中养成,在课外活动中提高等途径或方式,增强学生爱国热情,激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细致认真、严谨学习的科学态度。
四、树立质量标准,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子
学生学习活动是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通过数学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规范书写、自学检验、订正错误的优良学习品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课内思考、课后复习等。
3.以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身的数学素养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
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拓展数学空间,提升数学实效
各种教法均是教师、学生、知识及知识载体这四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组成,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处理好“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矛盾,这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数学方法的科学性、艺术性、多样性与综合性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构成教法的基本要素,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桎梏,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即使体现一点学生活动不外乎是集体回答,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这种单一教法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