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舆论监督

2009-06-19 04:26张富杰
新闻爱好者 2009年8期
关键词:南阳舆论监督日报

张富杰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日趋激烈,争夺与反争夺、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表现得十分突出。作为意识形态物化表现形式之一的新闻媒体,如何沉着应对,趋利避害,使党的喉舌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在斗争中占据主动位置,进而立于不败之地,颇值得新闻界同仁深入研究,并积极寻求良策。

现在有一种论调,认为开放了,一切都放开了,新闻媒体可以抛开党性原则,甚至脱离党委领导,无拘无束地搞所谓的“新闻自由”了。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倾向,尤其是一些社会生活类报纸的某些表现尤为突出,而其焦点问题则反映在对舆论监督的片面理解和认识上。个别媒体公然提出所谓新闻是“第四种权力”的错误言论,并堂而皇之地称之为新形势下新闻媒体的必然选择和首要责任,等等。

事实上,关于舆论监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个别媒体上早有倾向和苗头。少数报纸在开展舆论监督的过程中,由于对舆论导向的把握不力,新闻取舍不当,致使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还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分析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没有进行全面调查的情况下,听信一面之词,被矛盾的一方所利用,甚至被矛盾的一方当枪来使。二是思维简单,就事论事,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只问结果,不问原因,不问背景,把树木当森林,把一斑当全豹。三是强行介入敏感问题,不由分说,草率报道,抢新闻。不管能报道不能报道,报道的时机是否成熟,结果事与愿违,甚至引火上身。四是感情用事,把报纸当成自己发泄情绪的工具。五是不考虑社会全局利益,为局部利益呼号,使全局利益遭受损失。六是凭道听途说写报道,造成报道失实。

上述种种问题,与稿件采写者和审定者均不无关系。一些记者片面地认为写批评报道容易出名,而且把问题写得越严重,越容易出名。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不惜夸大事实,大肆渲染,不管这个问题适合不适合公开见报,见报后会不会产生不良影响,都要想方设法做工作使稿子尽快见报。还有的记者,自认为是正义的化身,是“救世主”,对问题不分轻重,盲目写稿见报。更有个别记者,为泄一己私愤,公报私仇,以权谋私。作为审稿者,或碍于情面,认为记者已将稿子辛辛苦苦写成了。不发面子上过不去;或因工作繁忙,没有仔细审阅稿件,匆匆浏览一下便签发上版;或认为报纸有批评报道好看,有“卖点”,不管三七二十一,轻率上版。

一个时期以来舆论监督的得与失,大概如上所举。

那么,舆论监督究竟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尤其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实施舆论监督?这是一个关乎媒体新时期正确定位的大命题。

破解这个命题的“法宝”在哪里?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指导新闻舆论监督的强大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新闻宣传的灵魂,作为新闻宣传有机组成部分的舆论监督,同样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思想。如果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为批评而批评,为监督而监督,其结果必将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搞什么“新闻自由”,则极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舆论导向,成为党和人民之祸,对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构成威胁。需要明确的是,舆论监督的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喉舌,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政治家办报。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大局服务,在大局下行动。舆论监督要出以公心,积极审慎,把握好时机,对党委、政府安排部署要求做好而没有做好的工作进行监督,促使受众关心的、各级领导重视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力求真实准确,做到有理有据,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维护稳定。在现阶段开展的舆论监督活动中,务必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此来审视和指导舆论监督,以此来评判舆论监督的效果。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监督就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着眼于帮助各级党委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问题,选择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例,抓典型,抓群众关注、领导重视、事关大局的问题,抓能够推进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事情,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听取意见,充分掌握材料,把事实搞确凿,用事实说话,有头有尾,跟踪报道,向积极的方面引导,及时反馈处理结果,不能只是提出问题而没有下文。这里仅以《南阳日报》在具体操作中的一些成功做法来说明问题,以资兄弟报社借鉴。

一、主动与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支持、指导和帮助。《南阳日报》在开展舆论监督时,始终牢牢地把握这一工作方法,从而掌握了舆论监督的主动权,避免了许多无谓的纠纷。如在《红庙西路农药一条街为何难取缔》报道中,报社编辑部一开始就与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通报情况,达成共识,在采访中,与几家部门联合行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在报道写出后,又请上述几家职能部门领导审稿把关。由于这些前期工作做得扎实,从而在该报道见报当天,工商、环保等部门便迅速行动,依法取缔了为害群众的农药一条街。当农药经营户以无处经营为由拒不搬迁时,市规划部门又立即规划出新的农药市场,使商户们心服口服,顺利地完成了取缔、搬迁工作。可以说,如果没有与职能部门的密切联系与合作,该报道很难取得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由此可见取得党政机关支持的重要性。

二、要敢于和善于回答广大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群众的支持。实践证明,广大人民群众是欢迎舆论监督,积极参与舆论监督的。《南阳日报》编辑部每天都接到许多读者来信来电来访,为开展舆论监督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线索,也使舆论监督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譬如,南阳私营企业——豫震公司出现金融风波,集资户纷纷要求退款,使该公司一度陷入困境。《南阳日报》接到集资户反映后,及时介入此事,参与调查,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在报纸上发发消息,向市四大班子领导发《内参》,使这一风波迅速平息。《南阳日报》应群众要求,将化解这一金融风波的经验总结后在报纸上刊发,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为化解类似的金融风波提供了经验。在这起事件中,群众自觉地站在党委、政府的立场上支持舆论监督。

三、要寻求法律的支持。领导的理解,群众的支持,无疑是实施舆论监督的有利条件。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只有把舆论监督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才能卓有成效。《南阳日报》编辑部收到一位矿业工程师的来信,他在信中痛心疾首地反映了独山玉矿遭到掠夺性开采的重大问题,编辑部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篇大文章。因为独玉是世界四大名玉之一,是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多色玉资源,其唯一的产地就是南阳的独山,对它的掠夺性开采,将导致这一珍稀玉种的枯竭。编辑部经过研究,派文字和摄影记者深入独山矿区,实地采访,并采访了南阳市矿业主管部门——地质矿产局,还邀请矿业界的专家座谈,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南阳日报》以《国宝独玉呼唤保护性开采》为题,将这篇报道突出处理,从而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读者来信来电称赞这篇报道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然而,一些小矿矿主却认为该报道断了他们的财路,是同他们过不去,到报社胡搅蛮缠,还打电话威胁记者。报社的同志没有被这些人的嚣张气焰吓倒,报社请来市地质矿产局领导和律师研究对策,矿产部门和律师拿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细则》,并证明这些小采矿均不具备采矿条件,属违规开采。有了这些依据,报社的同志更加理直气壮。小矿主又来要说法时,记者拿出有关法律法规,小矿主们立刻哑口无言,灰溜溜地走了。市领导看到该报道后,作出重要批示,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关停了一批小采矿,使独山矿区秩序明显好转。

总之,只有导向正确,方法得当,舆论监督才有威力和说服力,新闻媒体才有征服读者、决胜市场的能力,我们的媒体也因此才能在竞争和斗争中赢得胜利。所以,舆论监督一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履行好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神圣使命,帮助党委、政府改进工作,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编校:杨彩霞

猜你喜欢
南阳舆论监督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