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

2009-06-19 04:26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24期
关键词:高考制度科举制度毕业生

为什么有84万毕业生放弃高考?

中国的高考制度,相当于1970年代企业的“统销统购”,统一购买材料、统一销售(97年以来改为仅统购,不统销)。我们的教育仍保持着计划经济弊端的影子

日前,中国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姜钢透露,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比去年约减少40万。另有84万应届毕业生不参加高考,占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10%。

84万应届毕业生放弃考试,根本原因在哪里?高考制度是否存在缺陷?高考改革的方向在哪里?高考之外,学生的选择空间在哪里?为此,本刊专访了教育家卿光亚先生。他是1949年后中国大陆第一家私立学校——都江堰光亚学校的创办人,1992年,为了给自己6岁的儿子提供好的教育,他辞去电视导演之职办学。

当初与儿子一同上学的160个孩子,有16个坚持到了高中毕业,最终8个被国外大学录取,其中4個拿到了奖学金,其中一个就是他儿子;一个去了法国的免费大学。2007年,他的光亚IB国际高中班有毕业生31名,也全被世界著名大学录取。

受访者卿光亚访问者实习记者李倩

1

你如何看待84万考生放弃高考这一现象?

卿光亚:这个现象到2009年才发生已经太晚。参加高考的目的,是为了进大学,但大学生就业率低、失业率高的现象已经持续好几年。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失业率达到8%,总统办公室就要亮红灯,如同飓风、地震等灾难一样。

但是,我们的大学生失业率已经达到40%,仍然没有引起重视。大学生失业率高,说明我们的高等教育是有问题的。如果高校不能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那学生为什么还要参加如此困难的高考?

还有人认为,“这个现象有其积极意义——减少了入学压力”,其实是非常愚蠢的看法。减少入学压力,并不能代表减少就业压力。即使考生减少了,大学入学率达到100%,就业率也不会提高。

2

你觉得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什么问题?

卿光亚:问题是责任不明细,专业设置老化,由此造成了就业率持续走低。自从1997高校入校学生不包分配开始,大学就成为了“无责任学校”。不包分配看似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但也推掉了高校的教学质量监管和教育责任。

大学每年都有足够的生源,因此大学不负责任的教育教学态度并不会影响其正常运行。学生进来学什么专业,怎么学,都没一个科学的搭配和一个监督的机制。有些专业是不符合社会需求、必然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入学时就能知道4年后必将失业。

3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形成,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卿光亚:有。我们的民族非常悲壮,很喜欢接受教育。从春秋时代开始,我们民族就有了读书的优良传统。人们无论什么情况都坚决想读书,但是不管读什么书都行,哪怕成了读了大学都找不到工作的社会废物,仍然无怨无悔。这个现象之所以悲壮,在于它不是由于学生的懒惰,而是学习内容不合理造成的。

4

有人把高考制度比喻为现代的科举制度,你如何看?

卿光亚:科举制度是正确的,因为科举制度目标很准确,它是选拔人才,它通过八股文选择符合农业社会管理和封建制度框架下的人才。科举制度的方式是为目标服务的。

5

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说,中国高考改革的方向是“使高考从单一标准下的考试功能转向为评价教育、评价考试、评价考生”,你怎么看?

卿光亚:这个改革方向没有抓到要点。学生不参加高考,不是因为高考不好,而是因为虽然高考成功了,但入读了大学也没用。因此这个改革是舍本求末,南辕北辙。真正该改的,正是大学教育。

6

高考制度本身不需要改吗?

卿光亚:高考制度需要改,但不应该是为了高考而改,改革的方向必须是让学生在12年的基础教育中更为健康成长。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因为选拔制考试造成不考不教,不考不学,学生们为了“上大学”丢失了12年的符合科学搭配的课程学习,过了12年的惨烈生活。现有的高考,没有体育考试、艺术考试和道德考试,学生人格和兴趣爱好的发展都是不健全的。

7

你认为先进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卿光亚: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中国这样的统一高考,没有高考,西方教育也并非一盘散沙。西方的高校非常重视入学问题,每个学校都有一套自己的招生标准和人才选拔体系。在1949年以前,中国也没有高考,但老牌大学一样选出了钱伟长、钱学森、茅以升这样的好学生。60年前,没有高考为北大选择文科状元,难道北大就不是北大了?

目前中国的高考制度,就相当于70年代企业的“统销统购”——统一购买材料、统一销售(97年以来改为仅统购,不统销)。30年前“统销统购”开始改革时,人们觉得完全不可能,经过20年就改过来了。同样,如果一所大学都不能自主招生,不选择自己想要的人才,我们怎么相信他们能教出好的学生来?所以,我们的教育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弊端的影子。

8

放开高校自主招生是一条教育改革的可行之路吗?有人也怀疑如果放开自主招生,难以保证公平公正。

卿光亚:公平公正我们要相信大学,就像我们相信企业能够自己进货、自己销售、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负责一样。高校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保证生源质量,仍然会择优录取。以前说“高考是太阳底下最公平的选拔”,但现在高考移民等问题就把高考的制度缺陷显示出来了。所以高考貌似公平,其实并非为此,只是老百姓不知道罢了。

9

如果不走高考这条路,学生还能有什么样的选择?

卿光亚:首先可以选择留学。国际教育市场是国内教育市场的上百倍,何必要挤高考这条独木桥?。在很多教育资源落后的偏远贫穷地区,学生最好是不参加高考,直接工作。因为学生参加高考本身就是陪考,考上的几率不高,即使考上了也无法负担高额的学费,宰牛卖房读完4年书后,仍然找不到工作。

10

会不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卿光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进入社会也是一种学习方式,高尔基、艾芜早就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过。

可以说,高考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中间的桥梁,百害而无一益。

猜你喜欢
高考制度科举制度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最“叛逆”的毕业生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高考制度改革:我们准备好了吗?
高考制度必须实行重大改革
谁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