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赛
出身于医学世家的海蓝,最初学的专业并非心理学,而是眼科。1978年赶上恢复高考的好时机,17岁的海蓝顺利入学,4年后毕业进入杭州某大医院工作。人生仿佛是一枚进入被设计好预定轨道的卫星,运行正常且平稳。然而一次做值班医生的经历,冥冥中成就了某些改变的可能。
那天晚上,正好轮到海蓝值班,一个满脸是血的急诊病人被送进来。经检查,双眼已经难保。而眼睛距离脑部很近,为了避免感染,必须立即手术。手术还算顺利,病人恢复也还正常。不久该病人准备出院了,在写出院病历时,海蓝望着自己笔下的“病愈出院”几个字愣了半天神“怎么才叫‘病愈?”从医学角度来说,创伤恢复愈合即算,但对此病人而言,没有了双眼就意味着基本失去劳作能力,作为家庭的唯经济支柱,病人一旦丧失劳动能力,一家数口人的生活如何为继?面对病人未来生活的无奈无望,海蓝第一次感觉到,医生能做的其实相当有限。
虽然后来通过努力考上博士,师从有着“眼科之父”之称的郭秉宽教授,有幸成为其两名关门弟子之一,但学业的成就从未让海蓝停止过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博士一毕业,海蓝便飞赴美国留学,从做访问学者到成为拿绿卡的永久居民,她只用了3年时间。在别人看来顺利而风光的生活,于海蓝而言似乎并不那么快乐。她说,那不是她真正想要的状态。做科研工作的所有闲暇,海蓝几乎全用在了对心爱的心理学的研习上。渐渐地,她意识到人最重要的不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不是事业的辉煌,而是心灵的平静与安宁。心的力量足够强大,便不受环境的限制、不被困难所阻碍。37岁那年,面临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的选择,海蓝决定把爱好变成职业,转而投入心理学领域,重新开始学习。朋友说她疯了,但海蓝不为所动,她知道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找到真正的快乐。
重回校园,几年的学习经历让海蓝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别人头疼不已的大部头教科书,她却像看小说般痴迷。在班里,她是唯一的外国人,毕业后却第一批找到了工作,而且还是在美国最大的心理咨询公司任职。有来访者评价海蓝是一个“充满温暖和爱的人”,海蓝说因为人与人的交流是可以跨语言跨文化跨国界的。
在做了11年的心理咨询师后,2006年海蓝举家回国,她说她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想做一个内心平静安宁的爱的使者。她将所学用于推动国内心理服务领域的发展上,回国不久就开办了个人工作室,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大城市,授课、演讲、做访问、做调研……512地震发生后,海蓝作为上海首批心理援助志愿者几赴灾区。然而,看到心理服务的各种现状,海蓝坐不住了。“心理咨询不能那么做,他们需要更系统更科学的帮助!”她义无反顾关闭了上海的工作室,以高级督导的身份加盟“512心灵守望计划”,深入一线灾区。她把目前国际心理界公认的最好的治疗方法引进灾区心理服务,并主导设计了“心灵守望计划”的整个项目方案。
“要想深刻地了解人们的康复过程,一定要去到现场,才有真切的体会!”海蓝说。随着工作的持续深入,在上海和四川间飞来飞去成了家常便饭,海蓝意识到这不应该成为生活常态,性格果决的她决定扎根四川,把家迁到项目主要服务地德阳。随她同来的还有丈夫和11岁的女儿。“女儿还是与母亲待在一起比较好,我舍不得她,她也舍不得我。”
半年过去,各种不适应逐渐淡化,但每日早出晚归,让身体损耗很大,所接收的各种心理宣泄也令情感负载不轻。但令人欣喜的是情况都在好转,项目有了自己的服务基地,工作方法也越来越成熟,很多来访者从最初的拒绝变成了现在的接受甚至依赖。虽然疲累,但她心怀感恩。“很难说谁帮助了谁,这个过程中他们(来访者)也帮助了我,助力我成为更好的培训师和咨询师。”“I love chal-lenge。”海蓝一脸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