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晓虹 谭 静
摘要:奶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畜牧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奶类产量、乳品加工量和城市居民乳品消费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奶业的生产规模、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面对奶业发展的广阔市场和蓬勃势头,我们也应该看到奶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金融支持力度不够,保险服务落后等。其中,金融支持难以满足奶业发展实际需要,日益成为制约奶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这既影响了奶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热情,也不利于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纵深发展。为此,本论文力图深入分析奶业发展过程中融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奶业融资对策
一、奶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奶业近年发展较快。上世纪80年代初到1999年,我国奶业开始起步并得到较快发展,奶牛存栏由64.1万头增至442.8万头,奶类产量由136.7万头增至806.7万头。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奶业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2006年,奶牛头数发展到1363万头,奶类产量达到3302.5万吨,人均奶类占有量从7.3公斤增加到25.1公斤。奶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奶业融资的问题
我国奶业在蓬勃发展的趋势下,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1.农户和企业自有资金不足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增收趋缓[1]。特别是西部那些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农户收入增幅减少,而农民的负担却在不断地加重,因此很难再扩大生产,进行产业化经营[2]。而奶牛企业投资主体多为中小企业甚至是普通农户, 由于资金投入有限,企业往往不能形成规模。鉴于企业规模的局限性,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就显得十分有限。
2.担保抵押难以落实
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须要有有效的保证方式(符合条件的担保、抵押),但奶牛(生物资产),奶牛场租赁土地(基本上都是租用集体土地)均不能作抵押,以牛舍为主的简易房屋等固定资产折价后抵押价值不高,专用机器设备抵押率一般不到其价值的20%,而担保公司进行担保需要反担保并收取担保额不低于1%以上的手续费,大部分养殖户难以接受造成无法落实有效担保或抵押物不足值,不易获得信贷支持。
3.手段和渠道过于单一
当前中国奶牛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还是依靠商业银行贷款。一方面,由于奶牛行业的特殊性,还款压力较大,风险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商业银行资本的“逐利性”以及一贯的“嫌贫爱富”的信贷投放模式,都将导致奶牛企业的融资变得非常艰难。
4.保险介入深度不够
引入奶牛保险制度可以为奶业产业链中的原料奶生产环节提供风险保障,保险范围和力度不够,养殖户投保积极性不高,出现自然风险和饲养风险后难以得到有效补偿,增加了银行收回贷款本息的不确定性。
5.行业整体诚信现象欠缺,银行贷款减少
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奶业普遍出现信誉危机,销量下降,银行对奶牛企业也缩减银贷,加之奶业行业特点,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工作量大,获利少[3],不愿将资金投向奶业,无形中构成奶牛企业和农户融资难的政策运作障碍。
6.产业链尚待完善
产业链是否完整,能否控制得住风险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决定贷款与否的重要条件。我国奶业发展中,畜草规模种植、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环保)、鲜奶生产收购、奶制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有效链接有待完善。
三、建议及对策
通过分析奶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融资问题,在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奶业的巨大前景基础上,围绕奶业的融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国家政策应加大对奶牛企业的扶持
国家应该从政策上加大对奶牛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等形式直接使奶牛企业受益。通过这种政策扶持,一方面可以使奶牛企业在“幼稚时期”得到保护而快速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对银行也可以起垂范作用,能够间接拉动银行方面对企业的投入。
2.解决融资担保难题
一是单独成立奶业担保公司,配套单独的运行、管理、风险消化等政策措施,解决奶业融资担保不足问题;二是进一步降低担保准入门槛,如将担保比例调整为自有投资的50%;三是进一步提高担保公司损失财政补贴率,适度降低担保费率;四是进一步从税收、防疫等多方面减轻养殖户负担。
3.采取多途径拓宽融资渠道
国家要制定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拓宽奶业融资渠道,允许中小型市场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实行与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同等的待遇,制定优惠政策,减少信贷程序,扩大信贷资金投放量,鼓励奶业企业和个人通过商业信用来减少资金的需求。
4.提高保险范围和力度
企业和个人还可通过与保险公司的合作,适当规避和转移风险。因为,奶牛疫病风险也是很多银行不敢贸然进入奶牛企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通过在保险公司的投保,可从风险规避方面增强企业的融资。提倡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享受政府补贴,并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政策性保险方式,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的范围和力度。
5.提高行业整体诚信水平
良好的诚信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把良好的诚信建设作为奶品行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大事来抓,严格树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债务优先偿还的融资思想,促进整个行业融资水平健康发展。
6.解决产业链条问题
液态奶、奶制品收购加工是奶业发展链中重要的一环,建议政府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协调养殖、加工方紧密合作,定向、保底、包量收购,防止出现卖奶难的问题,并从税收、费率、补偿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引导奶牛规模养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彦,霍学喜,刘军仓.“公司+农户”模式中农户融资瓶颈的个案分析及一般政策建议[J].科技导报,2004(7)
[2]夏永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查中的金融支持[J].农业经济问题,2003(4)
[3]申济丰.浅谈畜牧行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禽业导刊,2004(5)
作者简介:郇晓虹,女,汉族,1983年6月,籍贯:山东,工作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