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雁 方 静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贫困生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由于男女两性在社会化过程的显著差异,使得贫困女大学生面临较男性更大压力,这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给予关注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 弱势压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费用全部由个人、家庭负担,高校大学生人均培养费用一万元左右。对于一般家庭来讲,支付这样高的费用已经很困难,贫困家庭则更难负担,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高校贫困生群体。由于传统社会的性别歧视意识在当代社会依然存在,两性社会化过程中也存在显著差异,致使贫困女大学相对于贫困男大学生来说,面临的各种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都有需要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注,对她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2009年9-10月,作者对江苏省某高校的贫困女大学生现状进行了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主要采用个案访谈的方法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用开放式问卷对112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其中贫困女大学生60名,占53.6%。贫困男大学生52名,占46.4%。
二、研究结果
1、学业压力
在被访谈的60贫困女大学生中,有35名在班级成绩比较优秀占58.3%。获得国家奖学金、校奖学金等比例高于男生。相对于一般同学来讲,大多数贫困女生比较看重自己的成绩,希望通过发奋成才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困难境遇。另外一方面,相对于贫困男大学生来讲,她们更加乖巧懂事,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报答父母心理急切程度高于男生。但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不少心理压力,学业上的心理焦虑程度高于男生。此外,大学不同于中学的教育模式,它更强调综合素质,例如,英语口语的流利、计算机的熟练使用、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等。贫困女大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因为农村中学教育模式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在英语口语听力、计算机的熟练使用水平在入学时很难达到大学教学要求,这就使得贫困女大学生要付出必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此外,成绩只是大学生价值评价之一,个性特长、组织与协调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大学中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评价大学生的重要因素。对于在中学只要学习成绩优异就能获得较高评价的贫困女大学来说,在大学里很、可能因为这些因素而不能获得较高的评价,这种落差一方面激励着贫困女大学生努力奋斗完善自己,另一方面也造成她们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
2、人际交往力压力
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0%的学生感觉人际关系不适应,有60%的感觉人际关系适应,逐步趋好。这说明在贫困女大学生群体中多数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敏感、自闭等人际关系不适应的一些问题。大多数女贫困生表示,原来的生活环境比较简单,生活群体相似性比较高,与陌生群体交往不多,而进入大学人际交往的范围也开始扩大,面临形态各异的社会群体,人际关系也更为复杂。问卷调查中有 30.1%的贫困女生表示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而不希望别人知道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同学,更喜欢跟家庭背景的女生互动,形成友谊小团体。当组织宿舍、班级联谊、社团活动时,她们表现出尽量回避参与的态度。由于贫困女大学生交往范围小, 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容易和他人产生矛盾,以致产生很多烦恼。另外,在与异性的交往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她们内心渴望与异性交往,以发展、充实自己,但另一方面,贫困女生的封闭心态,自卑心理,特别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力购买服装、化妆品等,认为在外表上不如其他女生,在与异性接触方面表现得比较被动。
3、就业压力
在被访问的60名贫困女大学生中一部分贫困女大学生都认为,虽然现在生活困难,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自己一定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但相当多的贫困女大学生在面临择业、就业方面表现出的焦虑比普通的同学严重。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后,竞争越来越大,特别是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日严峻。大学生为提高竞争力,在大学期间,通过各种途径考资格证书、培训,积极备战考研。然而家庭贫困的女大学生来讲,她们因为缺乏有力的经济保障而在这些方面处于劣势。同时社会转型期间,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并未彻底消除,用工单位的不愿意录用女性,这些都使贫困女大学生比贫困男大学生承担更大的就业压力。另外,找工作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资金,更加重了贫困学生的生活负担。因此,贫困女大学生使她们在就业方面所表现出的焦虑会更加严重,从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对策
当今贫困女大学生因面临学业、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多方面重视的特殊群体。因此,为了实现贫困女大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需要国家、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国家要加大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关注
贫困女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等各种压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由经济上的贫困造成的。因此,加大对贫困女大学生经济资助力度,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2007 年我国出台了 《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采用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勤工助学、校内奖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措施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虽然这类奖助学金说种类繁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贫困大学生的生活问题。但是,能够获得此类资助的学生,多是学习成绩优异。而对于不能适应大学生活,暂时处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并没有很多机会获得相应的资助。另外,对学生资助力度较大,又没有学习成绩限制的国家助学贷款,名额有限,手续繁琐,要求又极为严格,很多需要的贫困生同学并没有真正获得相应的资助。因此,国家应该结合实际,通过完善国家助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女大学生的学费、住宿费问题,从而消除其心理上的焦虑感。
2、学校建立完善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咨询机制
学校应该在入学大学新生中,针对贫困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针对这些学生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跟踪管理,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助于及时排除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的心理障碍,恢复她们的心理健康。首先应该认识到,贫困女大学生大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她们能吃苦耐劳 ,意志坚强、自我约束力强等优点。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与其自我认识失调有关。因而加强对她们的心理引导,帮助她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学会悦纳自我 ,学会全面接受自己的优缺点,可以减轻她们因不正确的自我评价而导致的焦虑感。其次同时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她们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技巧知识,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使她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中。其次,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的心理咨询培训,及时解决贫困女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除此之外,通过积极宣传优秀贫困女大学生的典型事迹,激发贫困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热情,预防其发生心理问题。
3、开拓各种渠道,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由于女性的心理特征,在外求学的贫困女大学生对家庭情感的需求比男生多些,对她们来讲,家庭仍然是其重要的情感支持。但是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感情交流意识淡薄,而且多数父母情感表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较为含蓄、深沉致使贫困女大学生的正常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应当呼吁家长对子女的关注,特别是情感的交流要重于经济和物质上的帮助,使尚未完全成熟的贫困大学生遇到困惑时,可以得到及时的缓解和排遣。此外,加大舆论对优秀贫困女大学生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了解其贫困现状。激发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支持资助的热情,努力争取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的无偿援助。企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贫困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勤工助学岗位,以有回报式的资助方式,减少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并激发其自强自力意识,实现资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可以邀请社会上各行各业女性成功人士,为贫困女大学生现身说法,激励她们自力自强,培养坚忍不拔的品格。
总之,在当今社会,男孩偏好的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存在,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形成的性别角色的刻板观念对女性的消极影响以及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偏差,使得贫困女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承受着经济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诸方面压力,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需要国家,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扶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中去,促进贫困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2001。
[2]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 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 李虹.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J].心理科学,2002,25。
[5] 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2005,(28)。
[6] 马建青,王东莉,王晓刚.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1998,(3)
[7 李美英.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探[J].中国农业大型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2)。
作者简介:
李鸿雁,女,1980年出生,河海大学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方静,女,1980年9月出生,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