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
一、诗词名句导入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精练、优美、生动,学生喜欢朗读和背诵,很多名句都能出口成诵。而且这些内容学生熟悉,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些名句都出自谁的笔下呢?就是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笔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如此导入,学生兴趣盎然,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这首词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借助对作品的评价导入
这种方法开门见山,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准确把握作品的重点或难点。如教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可引入: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位著名的词人,他广泛引用前人诗词歌赋和经书、史书等典籍中的语汇、成句、历史掌故,将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词中,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中同样用了典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他高超的用典本领,看看通过这些典故,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三、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导入
这种导入的好处是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激发学习兴趣,受到美的熏陶,为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如在教授李煜《虞美人》时,给学生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这支曲子,在凄怆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并为理解词的情感奠定基础。再比如说,在讲授曹操的《短歌行》时,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断朗诵导入,使学生既聆听了优美的朗诵,又对曹操的英雄形象有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把握。
四、温故而知新导入
这是一种很常用的导入方法,此法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时老师可以采用横向联想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如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可以这样导入:古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像我们一起学过的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其中就有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有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北宋著名词人、婉约大家柳永的《雨霖铃》同样是这样一篇感伤之词!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不同类题材的诗词的导入。
五、故事导入法
文学史上很多文人的小故事,很生动,很有启示意义。以此导入既可以吸引学生,还能丰富知识。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教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时,我这样导入:
苏东坡和王安石是宋代文坛上的两大巨匠,同时也是以文相会的好友。其间他们中间发生的一桩文学趣事却鲜为人知。
一天,此时正值秋风习习、落叶归根之际,王安石看到自己的豪华庭院里落得洋洋洒洒的黄菊极为凄美又显浪漫,与庭外的纷纷落英与惨烈秋风形成鲜明对比,不禁诗性大发,挥毫落纸,写下了“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的诗句,引以为得意之作。悬于庭院之招牌处,煞是醒目,令访者无不惊叹宰相的深厚文学功底。
适时,东坡亦来拜访王安石,走过园林看到这幅题字竟心生恼火,感叹文人界的虚浮之风,立刻想找到介甫,与其理论诗之短长。不料介甫不在家。于是问管家要来笔墨,立刻展现出龙飞凤舞的苏体字。写下了“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这两句诗。意思是说菊花不像春花那样落英缤纷,而是按照自然规律枯萎在枝头,介甫这么描写显然是追求文笔的工整和华丽而忽略了客观事实。
介甫回家看到笔墨得知此事,也没有理睬这幅笔墨,令人把它从门檐上撕下。若干年后,介甫居然把东坡调到一个边远的小地方做官,东坡气愤介甫居然有如此小人之心,但也身不由己,郁郁不得志。此时恰逢秋风扫落叶之时,随性的东坡正与几个同道在林间小歇处饮酒,突然西风起兮万木枯,落叶洒了一地,诗人的敏感使他注意到脚边膝下到处都是金子般的菊花花瓣,他立刻醒悟到介甫派他来这儿的原因与初衷,想起了自己与他的文学之争,默默一笑,叹复王安石的深厚功底与细致的观察。
有时候,诗人间的通明与彼此的率真能够铸就出一段传奇佳话!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词进一步深入了解一下这位北宋宰相诗人的深厚的文学功底!
但是,故事导入也应注意时间的分配,不宜讲的时间太长,这样课堂的重点恐怕就难以完成。
六、借助书下注释、课文后助读导入
在实践教学中,很多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不够重视书下注释的内容。其实书下注释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帮手,老师应该很好地引导学生从这些注释入手,了解文章的背景。同时积累各类文学常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知识。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使用书下的注释来导入文章,以引起学生对注释内容的重视。如在讲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课文后面的题注不仅介绍了诗人的生平简况。还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等作了简要介绍。抓住这些介绍我们可以明确本诗的主要内容及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等。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题注是这样的:此诗又题作《别东鲁诸公》。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因遭排挤。解职离京。第二年,由东鲁南游吴越,行前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天姥山的诗与朋友作别。通过了解注释,再学习诗的内容,能让学生把握诗作的背景及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即通过梦游,抒写了对名山大川和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表现了作者鄙视尘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这样拾级而上,学生能顺利地读懂这首诗的思想内涵、表现手法、感情色彩等。
上面就是几年来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收获,当然诗歌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贵在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只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健康的思维,我想就是成功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