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得瑟
霍岱珊,河南沈丘人,52岁,淮河卫士(环保NGO)会长。208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霍岱珊曾是一名记者,供职于《周口日报》,专事摄影。
霍岱珊说,以前,他家在河边,夏天常带着孩子下河洗澡。1990年前后沙颍河河水逐渐变黑变臭,渐渐不能下河洗澡,再往后,死鱼死虾成片漂在河边。1994年7月中旬,他将镜头对准淮河最大的支流——沙颖河时,层层叠叠的鱼尸让他“手抖”。
淮河1997年达标时间点过了,但霍岱珊眼中的淮河却是黑水、死鱼和臭气。当时,担任沈丘县某基层政府领导职务的倪安民是霍岱珊少年时代的伙伴。倪为水污染一事多方奔走。后来,倪安民患癌症去世了,这件事情长久地折磨着霍岱珊。倪的前任也是患食道癌去世的。
1998年3月,霍岱珊开始对淮河全流域进行摄影考察。据他回忆,第一个是沈丘人庞逸辛,是个老共产党员,在发现淮河污染问题后,到处作演讲,向有关部门发出呼吁,现在已经去世了。霍岱珊曾经采访过他,深受他的影响。第二批关注淮河污染的是当地一批老干部,他们多在当地人大、政协工作,也为淮河水污染问题多方奔走。所以霍岱珊说,他是“第三人”。1998年起他独自走过了淮河沿线20多个县市,自淮河源头到淮河尽头行程4000多公里;自费拍摄了15000多幅有关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作品。出发前,他辞去了记者的职务,很多人不理解,但他毅然决然。依靠乘车、徒步以及骑自行车,他完成淮河流域水污染的考察报告。考察当中,他遇到了很多原本没想到的新问题。比如,在反映当地水脏水臭水污染问题时,当地百姓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日常吃水难的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时年轻人在外打工、上学时身体正常,但每逢过年或者假期回家后,就开始拉肚子。霍岱珊的调查表明,不少企业直接排污,一些村民因水污染致病。在霍岱珊看来,当时的问题是淮河污染严重,但上级部门不了解真相,“我想走出一条民间的传递信息渠道,把真实情况报告给政府。”
2003年开始,他精选自己拍摄的淮河生态图片120多幅,制作成105块展板,以“淮河家园的呼唤”为主题,先后在北京、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知名高校和沿淮城市进行了70多次展出。同时举办了“淮河——两亿人生命之所系”的演讲,受众超过100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淮河环保热”。
霍岱珊有两个儿子,一个在东莞打工,做美术设计,另一个在郑州做平面设计,两个人干得都不错。但是,因为缺人手,霍岱珊最终让两个孩子都回到自己的身边,成了志愿者。大孩子还没有结婚。有一次办影展,前一天晚上霍岱珊和家人刚刚吵了一架,第二天一大早就一个人倔强地拉着东西出去了。当他爬到电线杆上捆扎铁丝时,突然感觉到脚下好像有人,低头一看,原来妻子和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来到了现场。大家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干活。
他用尽了20多万元的家庭积蓄,投入淮河水污染治理的各项环保活动。因为辞职没有了固定收入,很长一段时间靠“零活”维持生活。霍岱珊拯救淮河希望工程的三大任务(清洁饮水救助、医疗卫生救助、对淮河水污染及其治理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与监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霍岱珊以强烈的参与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淮河水污染问题,为加快淮河水污染治理,代言公众诉求而上下奔走。他第一个向全国揭露了“淮河十年治污一场梦”的真相和淮河水污染给广大农民带来的生态灾难。2003年10月创办了淮河流域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淮河卫士。建立“淮河水系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推出实施拯救淮河希望工程。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15家污染企业已关闭,救助癌症村已争取到部分救助资金和项目,为癌症村每家每户安装了滤水器,发放了治癌药品,救助癌症患者200多人。国家根据他反映的情况,决定每年拨款4000万元为污染区打深水井,第一批打井款已到位,数以万计的农民喝上了清洁水。他沿着淮河无数次行走,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为国家治理淮河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在他的努力下,国家在淮河沿岸村庄设立了监测站、建立了民间水污染灾害预警机制。
从2004年开始,霍岱珊的工作范围从清洁饮水扩大到医疗卫生救助,3年多共募集药物100多万元,累计救助患者200多名。在2006年,这个范围扩大到儿童。他们曾经救助过一个名叫王会美的女童,她是一个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救助下去上海做了手术。她的故事后来上了CCTV《新闻调查》。2007年,霍岱珊他们救助了17个需要救助的孩子。
2007年岁末,霍岱珊获得“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个人奖。霍岱珊是基层民间环保组织中的唯一获奖者。在颁奖现场,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宣读的颁奖词是:“10年来,霍岱珊以一个普通公民的力量,推动淮河治理为世人所关注,他对于环境与健康的前瞻式呼吁,也为现实所验证。他的参与验证了民间力量能够成为政府监管的重要补充。”
莲花味精的改变被霍岱珊视为一个成功的范例:莲花味精曾因污染问题饱受诟病。但是现在,莲花味精确立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从污水中提炼出复合肥等有用的东西。“最多时莲花味精曾经有87眼深水井同时取水,现在只剩下7个:以前他们每天排放1 2万吨废水,现在只有1.2万吨了,最终要实现零排放。”霍岱珊说。
人与自然和平共处不是贫穷的理由,环保也不应该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