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顶云经验”的壮丽华章

2009-06-17 03:00本刊调研组
当代贵州 2009年22期
关键词:活动建设

本刊调研组

关岭,又名“关索岭”,一个以三国名将关索之名命名的县城。诸多史实可以佐证: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地,就在今天关岭境内。

关岭是一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30年前,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按下18颗鲜红的手印,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与此同时,关岭顶云乡农民在“两个凡是”还是中央主要方针的情况下,率先冲破极“左”路线的束缚,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创造了全国闻名的“顶云经验”。“北凤阳,南顶云”,成为悬挂在我国农村改革最前沿的两面旗帜。

关岭自治县县委书记王猛舟说,“顶云精神”是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是改革开放的光辉典范。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紧扣“大力弘扬‘顶云经验,推动关岭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以“四个突出”凸显实践活动成效,就是为了让“顶云精神”永放光芒。

如今,同样的精神和故事继续在关岭演绎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关岭县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开发,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走特色化的小城镇建设道路……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全面建设小康之路正在关岭全面铺开。

王猛舟告诉记者:“横跨关岭自治县白水镇、城关镇的坝陵河特大桥在日前顺利合龙,这座全国第一、世界第六的悬索桥,将黄果树景区到关岭县城的车程从30分钟减少到10分钟以内,我们在‘十一五期末准备将关岭县城建设成为6万人口的生态旅游城,让黄果树景区的西大门越来越靓。”

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建“大县城”,促“大流通”

关岭交通优势明显,目前县内陆路交通四通八达,320国道、210省道和2003年建成通车的关兴、水黄高等级公路穿越县境,全县现有公路里程达800公里以上,3条高等级公路的6个出口加1个快捷铁路站,道路网络体系在安顺乃至全省的交通枢纽优势已经凸现。

同时,关岭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关岭是黄果树西部的门户,是昆明进入贵阳及东部的通道,东北、西北与镇宁自治县、六枝特区毗邻,西南以北盘江为界,与黔西南自治州的晴隆、兴仁、贞丰三县相望。

“正是有这样的优势,所以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两项重要目标就是要建‘大县城,促‘大流通。”关岭自治县委组织部长潘登岭介绍,建“大县城”,就是围绕6万人口的生态旅游城市扩大建城区面积,增加城市人口。目前,该自治县正按照“拉开建设、优化布局、新区先行、带动老区”的思路,城市建设在建项目在3亿元以上,总投资1930万元的生活垃圾填埋工程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总投资335万元的廉租房一期工程和总投资740万元廉租房二期也在进行基础施工。

关岭的促“大流通”,就是加快推进交通水电等项目建设,形成“大流通”的科学发展道路。目前,总投资1500万元的县城大岩新区关索大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00万元;总投资1.05亿元的关岭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实施,累计完成投资1900万元;10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城市路网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切入点,城市路网覆盖面越广,城市规模扩张就越快,推进城镇化的空间和载体也就越大。”关岭自治县县长杨开华说,为加快实现建“大县城”促“大流通”的目标,今年,关岭正坚持以路网规划建设引领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大城镇路网建设力度;全力抓好关岭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关兴公路连接道路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抓紧县城大岩新区关索大道全线贯通,继续实施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确保全面完成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任务。

开展“百千帮扶”活动,携手共筑干群“连心桥”

古人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关岭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学习实践活动单位扎实开展“百千帮扶”活动,携手共筑干群“连心桥”。

关岭县人劳保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款活动。向帮扶村新铺乡松德村、黄丰村的贫困党员帮扶捐款。在捐款活动中,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干部职工积极踊跃参加,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共捐献人民币1040元,送上全局干部职工的一片心意。县人口计生局开展“百个支部,千名党员”结对帮扶捐款活动,活动共收到捐款1400元,捐款用于贫困老党员和“独双户”的帮扶慰问。县国土资源局深入到帮扶点胡生村,实地查看和走访困难群众,摸清了帮扶村的种养殖业结构、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同时兑现帮扶资金2万元。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党员干部争做群众的贴心人,使学习实践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为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实现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县农业局积极深入帮扶点,指导帮扶村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并投入9900元购买复合肥5吨,杂交玉米种100公斤,全部免费发放给牛角井和孔落箐两个村的农户;结合今年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在孔落箐和牛角井两个村示范开展火龙果种植技术培训;通过开展火龙果种植技术培训,引导当地农户利用好天然的热量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火龙果种植,改善两个村农民的经济水平状况;通过新型农民培训项目支持,为牛角井和孔落箐两个村组建了科技书屋。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农户学习应用科技知识的能力,让农户通过科技知识脱贫致富。

县残联将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在全县开展了“爱心助残”系列活动,把扶残助学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通过助学慈善活动、宣传法律法规、为残疾群众开展义诊等方式,为该县残疾人送上关爱和帮助。县教育局坚持做好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集中帮扶和平时帮扶相结合,深入到帮扶点普利乡养马村、长冲村调研农村教育情况,发现当地村民对送子女入学不很积极,一些是适龄儿童承担的家务劳动过重对读书产生厌学情绪等,针对这一情况,该局多次做学生家长思想工作,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和帮助,在教育局的努力下,两个村的入学率逐年提升。并为养马小学、长冲小学解决教师配备、办学条件、图书、实验仪器、体育器材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为两村解决教育办公经费各5000元,为两户贫困学生家庭捐资1000元。县地方税务局在了解到帮扶点学校缺少课桌的情况后,出资购买了30套课桌送到学校,积极支持农村教育事业。

化劣势为优势,走特色化小城镇建设道路

关岭县绝大多数城镇地处山区,城镇建设中存在“三多一少”困境,即房屋拆迁多,道路占地多,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多,建设用地少。为化解这一发展瓶颈,关岭县化山区建设用地匮乏为走“中心成长型”道路,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了一定数量的省外工商户和少部分县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镇务工,经商和居住,带动城镇范围的市民、干部、职工和乡镇在职干部职工投资房屋建设和购买商铺、住宅,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县域经济,使城镇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以县城为中心的辐射和带动战略初见成效,花江镇等城镇也形成了一定的建设规模。

由于缺少强势产业的支撑,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条件还不充分,成为制约关岭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弊端,关岭县积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优势”激活物流量与人流量。化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为走“产业优势型”道路。目前,关岭县已建成了以断桥、八德为中心的5万亩蔬菜基地;板贵的1万亩花椒、沙仁基地;坡贡、关索的5万亩生姜基地;新铺的1万亩菜用豌、胡豆基地;形成了猪——沼——粮或猪——沼——蔬的生产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社区向新型文明社区转变。

关岭县为有效解决建设资金短缺困难,努力开拓“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型”道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县里积极自筹资金搞小城镇建设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本地“市场机制”,盘活本地土地一、二级市场,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乡镇企业在城镇范围聚集,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镇经商办企业。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挥本地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 围绕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依托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招商引资成效日益显著,各地房地产开发企业陆续进入关岭。

此外,关岭县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积极推进交通项目建设。一方面加强以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开发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开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15万元。花江大峡谷与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捆绑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申报材料已呈报国家城乡建设与住房保障部。另一方面,总投资1500万元的县城大岩新区关索大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00万元;10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为乡村旅游开通了道路。全县依托旅游业加紧推进林业建设。通过采取技术攻坚、抓政策宣传、抓组织保障等有力措施,完成人工造林8838亩,封山育林1414亩,形成了以关兴公路沿线为重点的喀斯特地貌风景林区,有效改善了石漠化地质状况。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关岭人民曾经踏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之路。如今,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关岭人民正在用自己的心血、汗水、智慧续写新的“顶云经验”和激动人心的故事……(调研组成员陈德健、叶 蓁、陈正府,执笔郭芮羽)

猜你喜欢
活动建设
“活动随手拍”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The Spring Festival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