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祥
罗元发,1910年11月15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春参加当地农民暴动,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红军,曾任团、军分区政治委员,旅长、纵队司令员、军长,西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率部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解放西北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一把大刀显威风
1932年s月中旬,蒋介石调集约40个团的兵力,对活动于上犹、崇义地区的红三军团进行大规模“会剿”。为粉碎国民党军“会剿”,红五军团于6月初奉命投入反“会剿”作战。当时,罗元发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军第三十八师第一团机炮连政治指导员。全连除携带枪炮外,每个干部战士都有一把大刀。7月8日,部队在南雄以北水口圩附近与粤军第四师接触。时天降大雨,河水猛涨。部队从水口圩上游抢渡浈水,向粤军发起攻击。罗元发率全连泅渡浈水,他不会游泳,喝了好几口水,差一点被淹死,待爬上对岸后,没顾上喘口气,就指挥全连迅速投入战斗。这一仗,红五军团击溃粤军第四师两个团。粤军退入水口圩,由南雄增援的粤军6个团亦赶到水口圩,红五军团奉命撤出战斗。次日,水口圩之粤军开始反击。战斗异常激烈,部队的子弹都打光了,粤军乘势冲了上来。罗元发指挥战士,一边扔手榴弹,一边举起大刀向敌人冲去。罗元发参加红军前在本村武术馆练过武术,他挥舞大刀左砍右杀,带头冲在最前面。战场上,“杀!杀!”的喊声和刀枪碰撞的“乓乓”声响成一片。战士们越杀越勇,直杀得粤军胆战心惊,纷纷逃命。罗元发带着战士从战场凯旋时,第十三军军长赵博生握着罗元发的手说:“这一仗,打出了大刀队的威风,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1933年1月,罗元发升任红五军团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二团政治处主任代理团政治委员,随后率团投入第四次反“围剿”。2月25目,红五军团从吴村地区秘密北进,准备与兄弟部队一起,采取伏击战法,于黄陂地区围歼敌第五十九师。罗元发所在第一一二团担任军团主攻任务。27日晨,部队到达设伏位置。当敌第五十九师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圈后,随着嘹亮的冲锋号声,罗元发率全团指战员如猛虎般冲下山去,挥舞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再显大刀队的威风。正当酣战之时,得知敌第五十九师后续部队已迅速增援过来,为切断其前后联系,罗元发奉命率团抢占附近有利地形,对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师后续部队进行阻击。部队打得十分顽强,前后坚持10余小时,有力地保证了主力对第五十九师的分割包围。从27日上午战至28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主力经过两天激战,歼敌第五十九师大部,师长陈时骥被俘。
3月中旬,国民党军分前后两个纵队由黄陂、东陂地区向广昌方向进攻,企图攻占广昌。红一方面军以一部诱敌前纵队加速前进,以主力由洛口、小布、东韶向北移动,寻机侧击之后纵队。20日黄昏,敌后纵队第十一师进至草台冈、徐庄一线。21日拂晓,大雾弥漫,尚有淅沥小雨。罗元发奉命率团向草台冈方向急进,忽听到前方枪声大作,他一声令下,指战员挥起大刀,迎着枪声猛冲过去,与一股敌军展开激烈肉搏。战至中午时分,浓雾敞去,罗元发这才看清对手正是敌第十一师主力。战斗持续到下午5时结束。22日,红军又在东陂歼敌第九师一部。黄陂、草台冈两仗,红军共歼灭国民党军3个师,俘虏万余人,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
顽强抗敌不退却
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经过半年多的准备,于1933年9月下旬,开始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在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秦邦宪)“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指导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口号下,红军仓促应战,在北线接连受挫,被迫转入阵地防御,同国民党军打消耗战。
10月28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红七、红九军团。罗元发调红九军团第十四师第四十二团任政治委员。1934年2月9日,为阻止敌军向广昌进攻,红十四师第四十二团在樟村以西鸡公山与敌军1个师展开激战。鸡公山地势险要,山高坡陡,易守难攻。罗元发考虑到前一段时间战斗频繁,部队疲劳,减员较多,加之部队补充许多新成分,于是抓紧时间作战前动员。他说:“我团这次阻击的是多于我们十几倍的敌人。其实,我们共产党的军队从创建的时候起就一直是与十几倍、几十倍的敌人周旋,我们的传统和作风就是英勇顽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同志们,有没有信心打好这一仗?”“有!”战士们的回答响彻山谷。上午9时,敌军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以约两个团的兵力向鸡公山发起进攻。部队顽强阻击,打退了敌军的进攻。10时许,敌军除正面进攻外,又从阵地两侧迂回包抄过来。右侧第一、第三连阵地被突破。罗元发和团长急调第四、第五连增援。经几次激烈反击,夺回阵地。敌军不甘心失败,发起更加猛烈的攻击。第四十二团主阵地被突破,部队被迫退至第二道防线。中午,敌军暂时停止攻击。罗元发和团长趁机同师部取得联系,师长程子华命令他们坚守到黄昏。下午2时,敌军集中优势兵力,向第四十二团第二道防线发起猛攻。部队坚持到下午3时,第二道防线叉被攻破,遂退至鸡公山最高点。下午4时许,敌军约1个师的兵力从正面和两翼同时发起猛攻。第四十二团5个连队全部投入战斗,指战员们英勇顽强,用手榴弹和刺刀与国民党军拼搏,一次次打退强敌进攻。团长负伤,罗元发继续指挥战斗。下午6时,第四十二团完成了阻击任务,罗元发遂命令部队退出战斗,随主力南撤。鸡公山阻击战,敌军伤亡400余人,第四十二团伤亡270余人。
红军虽经节节阻击,但未能阻止国民党军的进攻。4月,红九军团因伤亡过大,撤销其第十四师番号,第四十二团一部编入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五团,罗元发任该团政治委员。
7月上旬,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发起全面进攻。红三军团第五师奉命在驿前以北高虎脑实施阵地防御。其部署是第十三团守主阵地,第十四团为右翼,第十五团为左翼。由于受到敌军的长期封锁,红军物资补给十分困难,加上连续的战斗的消耗,指战员们都很疲劳。为鼓舞士气,罗元发要求各连队深入进行政治动员,激励大家战胜困难,保证完成防御任务。他还再三要求部队加固工事,在掩体内挖掘防空洞,在阵地前埋设地雷、竹签等障碍物,以有效杀伤敌人,减少自身伤亡。8月5日,敌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以9个师的兵力向高虎脑发起进攻。在阵地上,罗元发和团长白志文指挥部队先以少数狙击手射击,造成火力不强的假象,待敌军踏入阵前雷区,再组织部队投掷手榴弹,然后乘对方慌乱之机,组织反冲锋,与之展开肉搏战。就这样,第十五团击退敌军一次又一次攻击。部队伤亡很大,有的连队甚至只剩下十几个人。
高虎脑战斗进行到第三天黄昏,第十五团接到
师部命令,要他们立即接替红四师和红五师的全部防御阵地,并且不能放弃一个山头。为完成防御任务,师部给他们补充了部分兵力。以1个团的兵力阻击数十倍的敌人,谈何容易。罗元发没有丝毫畏惧,当夜,第十五团重新调整了部署,罗元发率第一营接替红五师第十三团坚守高虎脑主阵地和左翼阵地,团长自志文和参谋长何德全分别率第二、第三营接替红四师和红五师第十四团阵地,罗元发要求部队在天亮前做好一切战斗准备。8日拂晓,敌军以高虎脑为重点,先是实施长达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然后以约1个师的兵力分路冲了上来,企图一举突破高虎脑防线。罗元发指挥第一营沉着应战。为节省弹药,他们利用有利地形,尽可能与国民党军展开近战和肉搏。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轮番攻击,都被他们打下去了。从拂晓到黄昏,高虎脑阵地始终牢牢掌握在第一营手中。当晚,第十五团接到师部撤出战斗的命令,遂转至黄土寨、驿前、小松一线,继续阻击敌军向石城方向的进攻。在高虎脑战斗中,第十五团虽然给国民党军以大量杀伤,但自身伤亡也很惨重,超过了全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团长白志文头部负伤。
湘江东岸阻顽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到11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从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及后续军团渡过湘江,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李天佑率第十四、第十五团在湘江东岸的新圩地区阻击桂军的进攻。罗元发和团长白志文接到命令后,率领第十五团迅速赶到指定位置,将第一、第三营部署在前,第二营为预备队。正当部队抢筑工事时,传来军团首长的电令,要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至四天。
28日,桂军第四十四师在炮火掩护下,从灌阳向新圩之红五师阵地发起进攻。桂军开始以一个营的兵力攻击第十五团阵地,被打退后,又以一个团的兵力进行冲击。罗元发和自志文指挥全团沉着应战,奋勇抗击。桂军正面进攻受阻,遂改变战术,从正面和侧翼向第十五团阵地同时发起攻击。第一天战斗,第十五团伤亡130余人,被迫退至第二道防线。29日拂晓,桂军第二十四师和第七军独立团投入战斗,并有飞机支援,战斗更加激烈。罗元发和白志文指挥部队与桂军展开自刃战,伤亡很大。中午,桂军再次集中兵力发起猛攻。第一、第三营营长牺牲,全团伤亡已达200余人。这时,师长李天佑打来电话,要求他们一定要继续坚守阵地,掩护中央纵队通过湘江后再撤退。罗元发代表全团表达了决心,同时也希望中央纵队轻装前进,快速过河,以减少部队伤亡。罗元发从阵地上观察,第十四团阵地也很吃紧,彼此支持已很困难。下午3时许,正当罗元发和白志文在前沿指挥战斗时,突然遭桂军火炮和机枪猛烈射击,团长自志文负重伤,罗元发头部负伤。为不影响部队士气,他忍着剧烈疼痛,继续指挥战斗。师长李天佑得知这一隋况后,立即派师参谋长胡震到第十五团代理团长。战斗进行到第三天,部队伤亡过半,胡震牺牲。罗元发把预备队和团部人员全部组织起来投入战斗。战斗到下午4时,罗元发接到撤退命令,遂带领部队渡过湘江,追赶主力部队。
抗日战场斗志坚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元发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政训处主任,团长为杨成武。8月22日,独立团在第一一五师编成内开赴抗日前线。这时,侵入山西北部地区的日军第五师向平型关进犯。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第一一五师决定利用平型关以北有利地形伏击日军,令独立团进至灵丘县腰站地区担负牵制作战任务,切断涞源至灵丘和广灵至灵丘的交通,打击日军之增援部队。23日傍晚,独立团进入待机位置。乘部队分配宿营地前的空隙,罗元发在驻地村外对部队进行简短动员,布置战斗任务,并要求备营连随时做好战斗准备。25日拂晓,在师主力于平型关发起战斗的同时,杨成武和罗元发率独立团向腰站日军发起攻击,激战终日,歼其300余人,迟滞了日军的增援行动,保证了师主力首战平型关的胜利。
10月上甸,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忻口会战,杨成武、罗元发奉命率独立团进到广灵、灵丘、涞源等地侧击日军,破坏张家口到忻口的交通补给线。10目,独立团收复涞源县城后,杨成武、罗元发等团领导商定,利用冯家沟一带有利地形伏击日军。冯家沟是位于广灵和灵丘间的一个小山村,周围地势险峻,连绵的大山之间夹着一条狭窄的公路。这是通往晋中的必经之路,又是伏击日军的好战场。11日,独立团第一、第三营连夜行军,于12日拂晓进至冯家沟地区;第一营在村南公路两侧的高地垭口处设伏,第三营在第一营阵地以南义泉岭设伏。3小时后,日军第五师第二运输营120多辆胶轮骡马大车,在20余名骑兵、30余名步兵护卫下,进入第一营伏击圈。第一营突然开火,毫无准备的日军顿时乱作一团。战斗进行约半个小时,全歼押运日军,缴获摩托车3辆、满载军用物资的大车120辆和骡马数百匹。接着,第三营伏击从灵丘方向开来的日军汽车s辆,缴获3辆。
10月,杨成武和罗元发率领独立团挺进察南,开辟抗日根据地。每到一地,罗元发都组织部队配合中共地方党组织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组织抗日团体,扩大部队和组织游击队。很快,独立团由原来的1700多人发展到7000多人,扩编为独立第一师,下辖3个团。杨威武任师长,罗元发任师政治部主任。11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下辖四个军分区,杨成武任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元发任政治部主任。
11月24日,日军为确保后方交通安全,调集2万余兵力,分八路对刚刚成立的晋察冀军区进行围攻。12月2日,由易县出动之日军一股300余人进占紫荆关南大龙华镇。杨威武、罗元发指挥第一军分区部队一部于当夜袭击大龙华,毙伤日军200余人,残余日军逃回易县。27日,第一军分区部队叉在浑源、广灵间的乱岭关两侧高地伏击由应县出动的日军,毙伤200余人,迫使日军进占广灵后未敢冒进。至12月21日,参加反围攻的晋察冀军区各部队和第——五师第三四四旅,经过多次伏击、袭击作战,毙伤日军1400余人。日军除一部进占蔚县、行唐等部分县城外,其余大部退回铁路沿线。
1938年3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一四师步兵第一一五团及炮兵、骑兵各一部,由易县向涞源进攻,企图打通易县至涞源、涞源至蔚县的公路,分割和封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罗元发配合杨成武指挥第一军分区部队,与第三军分区一道,采取游击队广泛袭扰与主力部队机动出击相结合的战术,经过数次激烈战斗,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到4月中旬,共毙伤日军1400余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和马匹,迫使日军退回易县。
1938年10月27日,武汉失守,抗日战争逐渐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在正面战场停止了战略性进攻,逐步回师华北,企图集中优势兵力摧毁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1939年4月,目军开始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进行“扫荡”。日军为打通易县至涞源公路,分割北岳区与平西区的联系,以其第一一〇师一部及伪军共700多人,由易县向西进犯。5月7目,日军1个连及伪军一部共270余人,侵占大龙华。第一军分区决心消灭这股目伪军。18日,分区召开干部会议,部署战斗任务。会上,罗元发介绍了敌情,讲明了战斗意义,分析进行此次战斗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号召部队开展杀敌立功竞赛和创造模范班、排、连活动。20日凌晨,战斗打响。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主攻部队激战终日,占领大龙华,毙伤日、伪军400余人,缴获备种炮6门,轻重机枪6挺、步枪近百支。在这次战斗中,还缴获了日军华北方面军和第一一〇师的一批重要机密文件,对研究日军作战计划和提出对策很有意义。为此,受到聂荣臻的表扬。
10~12月间,日军集中2万余人,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冬季大“扫荡”。10月25日,目军独立混成第二旅主力由涞源出动,分3路南犯。晋察冀军区遂决定集中第一、第三军分区和第一二〇师各一部歼其一路。罗元发给所属部队打电话,要求各团政工干部深入部队,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教育干部战士加强与兄弟部队的团结,坚决消灭进犯之日军。11月3目凌晨,日军独立混成旅独立步兵第一营等部1500余人,分别向水堡、走马驿、银坊方向进犯。第一军分区部队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于雁宿崖狭谷两侧设伏,毙伤日军500余人,缴获各种炮6门、轻重机枪13挺、步枪210余支,骡马300余匹、无线电收发报机2台。
4日晨,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旅长阿部规秀中将率独立步兵第二、第四营共1500余人,再次向雁宿崖方向急进,企图对第一军分区主力进行报复。第一军分区部队迅即做好准备。为鼓舞士气,激发斗志,罗元发向部队传达了聂荣臻关于“打一个更大的歼灭战”的指示。部队战斗情绪高昂,下定决心歼灭这股日军。7日,第一军分区主力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于黄土岭地区对日军进行伏击,毙伤日军9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被迫击炮弹击中,当场毙命。日军哀鸣: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岁月。从8月中旬起,目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杨成武、罗元发率部进至易县狼牙山地区。9月25日,目军3500余人对狼牙山地区进行围攻。第一团第七连奉命掩护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该连完成任务后,为甩掉尾追日军,遂以第六班掩护全连转移。该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将目军引向狼牙山主峰棋盘坨。目军误以为包围了第一团主力,遂向棋盘坨猛攻。该班连续击退日军4次冲击,毙伤日军90余人。最后,子弹耗尽,在目军蜂拥而至的情况下,该班5名战士毅然砸毁武器,跳下悬崖。班长马宝玉、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负伤后被救。10月18日,聂荣臻发布训令,号召全区军民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1942年春,当地政府和第一军分区在狼牙山主峰修建了纪念塔,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罗元发、副司令员高鹏等撰写了碑文。
1942年4月,罗元发调任雁北支队政治委员兼中共雁北地委书记。雁北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于日军的不断蚕食和实施残酷的“三光政策”,雁北根据地已被分割成若干小片,中共地方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群众生活处于极度困难之中。雁北支队指挥机关进驻下关时,全镇已被目军夷为一片废墟。罗元发从根据地、游击区和日军占领区的不同情况出发,提出了巩固根据地,以游击区作战场,支持日军占领区民众斗争的方针。他特别要求部队,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牢牢把握武装斗争这一中心任务,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化整为零,深入敌后,打击日伪军。根据罗元发的指示,雁北支队和各县游击支队、武工队不断袭击日伪军小股部队,破坏公路和电话线路,打击伪村公所、乡公所、维持会、新民会等汉奸特务组织。仅1942年冬,雁北备部队歼灭日军,500余人,俘伪军70余人,割断目伪军电话线4000多公里,破坏日军交通线200余处,摧毁据点40多个,并在100余个村庄建立起表面应付日伪军,暗中为八路军办事的“两面政权”,使雁北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保卫延安“铁脑壳”
1944年11月,罗元发离开雁北,到延安参加党的“七大”。由于会议延期,总政治部安排罗元发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目,罗元发参加了“七大”。大会闭幕后,罗元发正准备返回抗日前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彭真和聂荣臻找他谈话,要他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政治委员。罗元发一心想回抗日前线,并希望得到组织的批准。过了两天,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又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对他讲了当前的形势和留在延安工作的重要性。总司令亲自做他的工作,这使他很受感动,同时也深感任务的光荣和艰巨。他当即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决定,愉快地到教导第二旅工作。
正当罗元发准备上任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派车把他接到枣园。毛泽东微笑着对他说:“耍你到教二旅去工作了,今天特地找你来谈谈,看你还有什么意见。”罗元发回答说:“本来我想回前线去,朱总司令、聂司令员和彭校长(彭真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都跟我谈了话,现在思想通了。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努力做好工作。”毛泽东听了,点点头说:“这样好。其实想回前线去,这想法并不坏。我们边区虽是抗日后方,但也是前线,我们不能老唱‘空城计。军委决定调几个旅回陕北,是根据当前形势决定的。敌人在磨刀,我们也要磨刀。胡宗南带着几十万大军在磨刀,我们不磨刀是要吃亏的,这叫有备无患。”毛泽东接着说:“现在是两个中国之命运在决战。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中国的光明前途,为了新中国。抗日战争就要胜利了,可是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向何处去?我们和蒋介石的想法并不一样,斗争还会继续。”毛泽东还说,现在部队中少数人有一种和平麻痹思想,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觉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天下就太平了,该回家种地去了,忘记了几十年来国民党每时每刻都想消灭我们。毛泽东的一席话使罗元发深受教育,他当即表示,一定按毛主席的教导带好部队,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
毛泽东接见后的第三天,罗元发到教导第二旅上任。为时刻防备国民党军的突然进攻,罗元发率教导第二旅一边生产,一边战备。1946年4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进行整编,教导第一、第二旅合编为教导旅,罗元发任旅长兼政治委员。
6月,全面内战爆发。是年深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到教导旅驻地视察,要求教导旅加强防御措施,做保卫党中央的近卫军。根据总司令的要求,罗元发组织部队进一步加紧抢修防御工事,在临真、金盆湾一线的正面和纵深设置了三道防线。
1947年春,国民党军开始对山东、陕北解放区
实施重点进攻。在陕北战场,国民党军集中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集团、西北行辕副主任马步芳、马鸿逵所部和晋陕绥边区总部,共25万余人,由南、西、北三个方向围攻延安。当时,陕甘宁解放区仅有4个野战旅及3个地方旅2万余人,且装备很差。中央军委决定,利用陕北有利地形和良好的群众基础,诱敌深入,歼其有生力量;必要时放弃延安,采取“蘑菇战术”,牵制胡宗南部主力于陕北地区。令教导旅及警备第三旅第七团共5000余人,于延安以南临真镇、金盆湾及牛武、茶坊一带,担任运动防御,掩护中共中央各机关及群众转移。
3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视察教导旅一线阵地。彭德怀问罗元发:“你们旅能在这里坚守几天?”罗元发谨慎地说:“可以抗击5天。”彭德怀说:“你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抗击一星期。你们多防守一些时间,中央机关和延安人民就有充裕的时间转移。毛主席指示我们,以运动防御为主,迟滞、消耗与疲劳敌军,伺机给敌人以坚决打击和杀伤,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罗元发当即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3月13日,胡宗南所部整编第一、第二十九军共15个旅14万余人由洛川、宜川一线分两路北进,并扬言3天占领延安。当日8时许,胡宗南部第一梯队12个旅8万余人,在数十架飞机的配合下,向教导旅第一、第二团防御阵地发起攻击。罗元发指挥教导旅依托既设阵地,顽强抗击,给国民党军以大量杀伤。经过一天的激烈争夺,胡宗南所部始终未能突破教导旅的第一道防线。
14日,胡宗南派出一批又一批飞机,对教导旅阵地进行狂轰滥炸。轰炸过后,国民党军用督战队迫使士兵向教导旅阵地进行集团冲锋。部队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不多了,战士们就用刺刀与国民党军展开白刃战。国民党军正面进攻受阻,遂改变进攻方向,乘夜间插入教导旅第一团与第二团结合部。此处路险林密,不便于大部队行动,故教导旅只布置了两个连另一个排的兵力。部队虽经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阵地被中间突破,威胁到第一团和第二团侧翼的安全。罗元发当机立断,命令旅直属特务营火速增援。经激烈拼杀,终于夺回阵地。
激战至15日晚,罗元发命令部队撤至第二防线。入夜,罗元发要求各团连夜抢修工事,在阵地前沿和大小路口布设地雷,并派出小分队不断袭扰和疲惫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企图3天占领延安的梦想破产,遂于16日向教导旅第二道防线发动更加猛烈攻击。教导旅对冲上来的国民党军,几乎都是以白刃战与之厮杀。阵地一次次被撕开口子,罗元发指挥部队一次次把口子补上,如同一道铜墙铁壁,使国民党军始终前进不得。战至下午,彭德怀给罗元发打来电话:“毛主席说,‘你们打得很好,打得英勇顽强,给敌人很大的杀伤,掩护了中央和延安人民的转移。”罗元发代表全旅再次向中央表达了决心。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他指示政治部,把毛泽东的表彰抄写出来,读给千部战士听。部队听到毛主席的表彰,备受鼓舞,战斗情绪更加高涨。
16日晚,罗元发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率全旅转移到第三道防线。罗元发考虑到,这是教导旅实施阻击的最后一道防线,胡宗南集团可能会集中全力进攻,一旦被突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他对部队再次进行动员,并把旅直机关人员和预备队派到各团,帮助加修工事。果然,国民党军见教导旅不断收缩,越发猖狂。17日,在数十架飞机和猛烈炮火的配合下,集中全力向教导旅阵地发动猛攻,从前沿到纵深燃成一片火海。教导旅指战员拼死抗击,用白刃战打退胡宗南部一次又一次冲击。战至中午,磨盘山阵地陷落。这是第一团防御阵地的支撑点,如不及时夺回,就会陷入包围;更严重的是,胡宗南部队还会由此越过山峁,直逼延安。情况十分紧急!罗元发抄起电话,严令第一团马上把预备队拉上去,不惜一切代价,把阵地夺回来。第一团预备队经数小时激战,最终夺回了磨盘山阵地,稳住了防线。
教导旅伤亡很大,战至18日,罗元发把旅直机关参谋、干事都派到前沿去参加战斗,始终没有让胡宗南部队越过第三道防线。当晚,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等主动撤离延安。罗元发按照彭德怀的命令,于22时率教导旅撤至青化砭以东隐蔽待命。通过延安保卫战。罗元发赢得“铁脑壳”的称呼。
智勇双全出奇招
延安保卫战后,罗元发又率部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8月6日,为调动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集团主力北上,从战略上策应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和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中原,直接配合陈(赓)谢(富治)集团由晋西南渡过黄河,挺进豫西作战,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共8个旅,由绥德北上,发起榆林战役,调动胡宗南部主力北上。在这一目的达到后,遂于12日撤围榆林。随后,乘胡宗南部整编第三十六师孤军向沙家店地区前进之机,集中主力发起沙家店战役。
18日,沙家店战役打响。教导旅原定任务是会同第二纵队攻歼整编第三十六师师部。当他们向沙家店开进途中,突然听到常高山方向传来密集的枪炮声。罗元发立即登高观察,发现胡宗南整编第三十六师第一二三旅正向西猛攻我新编第四旅阵地。他判断,这股国民党军有向师部靠拢的企图。如果该部与其师部及一六五旅会合,这个仗就会变得很难打,且第二纵队左翼也会受到威胁。于是,他果断命令第二团增援新编第四旅,加强常高山防御力量;第一团仍执行原定任务。为了便于观察,罗元发爬上常高山制高点。他发现,新编第四旅的阵地是一个半圆形,国民党军第一二三旅为向师部靠拢,正拼命向里面钻。看到这种情况,罗元发又产生了新的想法:如果教导旅从新编第四旅右翼插到国民党军第一二三旅后面,就会把该旅包围起来,一鼓作气将其歼灭。这样,虽然会相对减少第二纵队的攻击力量,但消灭了这股国民党军,也会保证其侧翼安全。他一面向第二纵队司令员王震和野战军司令部报告自己的想法,一面命令第一团改变原定计划,掉头向东围歼敌第一二三旅。这一方案立即得到野战军司令部批准。罗元发与新编第四旅旅长张贤约取得联系后,商定新编第四旅从左翼、教导旅从正面和右翼,将敌第一二三旅包围。两旅密切协同,战至黄昏,将其全歼,敌旅长刘子奇被俘。与此同时,整编第三十六师师部及第一六五旅,除师长钟松、旅长李日基化装逃跑外,亦被第一、第二纵队全歼。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6000余人。至此,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危难关头顾大局
1947年10月11日,西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以教导旅、新编第四旅组成第六纵队,共13万余人。罗元发任纵队司令员。
1948年1月,西北野战军转入战略进攻。2月下旬至3月初,罗元发率部参加宜川战役,和兄弟部队一起全歼刘戡所率整编第二十七、第九十师共4个旅。随后同第一纵队乘胜攻取宜川,全歼守军。宜川战役后,西北野战军主力乘胜向南、向西进攻。
4月初,彭德怀根据战场态势,令第一、第二、第四、第六纵队向西府地区挺进,调动、寻歼国民党军第五兵团一部,并相机夺取胡宗南部的补给基地宝鸡。4月17~22日,罗元发指挥第六纵队连克长武、灵台等城镇,完成了截断西(安)兰(州)公路,保证主力右侧安全的任务。26日,第一、第二纵队攻占宝鸡,歼敌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部及两个团,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27日,敌整编第八十二师抵至崔木镇;第五兵团抵达凤翔附近。西北野战军为摆脱被夹击的不利局面,于28日撤出宝鸡,向陇东转移。
5月5日,第六纵队教导旅及第三团转移至镇原东南屯子镇时,突遭敌整编第八十二师包围。罗元发考虑到,镇子周围地势开阔,对部队突围极为不利;且野战军指挥机关和主力部队在自己背后约30余公里,一旦拖不住这股敌军,就会使其腹背受敌,后果更为严重。遂决定以屯子镇为阵地,固守待援;同时令附近的新编第四旅向教导旅靠拢。电台一时与野战军司令部联系不上,情况十分紧急。罗元发与纵队领导研究后,决定乘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十二师包围尚未合拢时,派纵队副司令员张贤约带人先突围出去,向上级报告情况。教导旅及第三团利用围墙、房舍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伤亡很大。傍晚,新编第四旅赶到屯子镇,从外围向敌整编第八十二师发起攻击,减轻了教导旅的压力。6日凌晨,彭德怀得到第六纵队教导旅遭包围的消息后,为拖住并消灭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十二师,一面令罗元发坚守,一面集中第一、第四纵队及新编第四旅从敌整编第八十二师侧后发起攻击。因协同不好,虽歼国民党军2000余人,但未解屯子镇之围。
鉴于胡宗南、马步芳部南追北堵,其兵力占有优势,主力在屯子镇不能恋战,彭德怀遂令教导旅自行突围,主力向荔镇方向转移。接到彭德怀电令后,罗元发立即警告自己,作为一个指挥员,此时最需要的是沉着、冷静、决断、果敢。他从大局出发,和纵队其他领导认真研究了彭德怀的指示精神,明确指出这一决定是完全正确的。随后,他叉在纵队、旅两级千部会议上向大家作了解释;并决定利用敌军昼打夜停、不善夜战的弱点,于夜间突围。22时许,部队按预定突围方案开始隐蔽行动。到第二天拂晓,部队终于从敌军缝隙中跳出包围。至12日,西北野战军几经激战,摆脱胡宗南、马步芳两部追堵,转移至解放区马栏、转角等地。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2.1万余人,巩固和扩大了黄龙解放区,收复了被国民党军侵占1年另1个月的延安。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罗元发率部参加了荔北战役,在醒醐镇一带歼国民党军第一四三团大部。10月8日,第六纵队集结于胭脂山、坞泥镇、柳家塬、汉村地区休整待命。10日下午,罗元发得到情报,胡宗南部约1个团的兵力正向纵队驻地开进。他判断,敌军敢以1个团北犯,其后必有主力跟进。他立即向野战军司令部报告了这一情况,并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原来,胡宗南得知其第十七、第三十八军荔北作战失利,遂从耀县、兴平等地调集第一、第六十五军等部,连同原在蒲城、大荔地区的部队共6个师约9万人,对西北野战军进行反扑。11日8时许,第六十五、第一、第三十六军主力共六个师,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配合下,由大荔分左右两路向北进攻。自延安保卫战以来,罗元发还第一次遇到这样猛烈的炮火,强大的爆炸声把指挥所的屋顶震得沙沙落土。午后,第六纵队第一道防御阵地被突破,遂退至第二道防线,第六十五军随后进至汉村、李家坡、大壕营一线。12日拂晓,西北野战军乘其立足未稳,以第一、第三、第六纵队发起反攻。在罗元发的指挥下,教导旅迅速包围位置较为突出的第一八七师第五六〇团,歼其大部,活捉其团长冯直夫,并突破一二三师阵地,对其指挥所形成合围之势。与此同时,新编第四旅亦夺回11日失掉的大部分阵地。战至黄昏,敌军大批增援部队迅速赶来,西北野战军决定停止战斗,以第六纵队及第一纵队一部为掩护,主力向韩城、石堡(今黄龙)以南地区转移。
接到命令后,罗元发再一次感到,一场恶战在即。他要求部队,要寸土不让,坚决完成掩护主力安全撤离的任务。13日9时许,敌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以2个军的兵力向第六纵队阵地轮番猛攻。罗元发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打退国民党军几十次冲锋。11时,部队分别撤至第二道防御阵地。激战至下午2时许,教导旅东窑头阵地被突破,国民党军后续部队不断跟进。而距此不远处就是野战军司令部和第六纵队指挥所。罗元发立即拿起电话,严令教导旅旅长陈海涵,立即把东窑头阵地夺回来。陈海涵从来没见过罗元发发这么大火,立即命令第一团进行反击。突击队分兵两路隐蔽接近东窑头,随后两面夹击,一鼓作气,夺回了阵地。就这样,第六纵队和第一纵队一部顽强抵抗了一整天,于19时奉命撤出战斗。此役,西北野战军共歼国民党军2.5万余人。
解放西北一猛将
1949年2月,西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指示,改番号为第一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罗元发为军长。所属教导旅改为第十六师,新编第四旅改为第十七师。
5月11日,彭德怀根据战场形势,决心发起陕中战役,第六军奉命向西安攻击前进。罗元发首先派出侦察分队到咸阳地区侦察国民党军在渭河两岸的防御部署,随后率部队向西安方向急进。19日下午,到达渭河北岸。国民党军为阻止第一野战军进攻西安,抢走了渭河两岸的船只,炸毁了大桥。为确保抢渡成功,罗元发带领备师主要领导干部察看了渡河地段的水深、河道地形和国民党军的兵力部署,听取了各师的抢渡计划。随后,罗元发下达了作战命令:以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第十六师第四十七团为先行团,从咸阳以东偷渡,消灭对岸守军,掩护全军主力渡河。主力过河后,从三桥镇、鱼化寨向西安方向开进。
20日凌晨,第六军炮兵悄悄进入阵地;渡河部队也已进至河边。这时,对岸国民党军阵地上飞起几颗照明弹,把河水照得通明,接着就听到国民党军向渡河部队猛烈射击的枪炮声。罗元发当机立断,将偷渡改为强渡,并命令备师集中一切火力予以还击。顿时,各种轻重武器一齐开火。对岸国民党军的火力很快被压了下去。黎明时分,第六军先行部队抢渡成功,全歼河防守军。主力过河后,乘胜前进,从西安西门、北门攻入市中心,歼守军第十七军一部及暂编第二旅大部共2000余人,西安获得解放。当晚,彭德怀致电罗元发、徐立清,嘉勉第六军全体指战员。
6月17日,为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需要,第一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决定,将原有的6个军组成两个兵团。罗元发所率第六军隶属第二兵团,随后率部参加扶郦战役,和兄弟部队一起歼灭胡宗南集团3个军和马步芳部1个军,解放了陕中广大地区,完全割断了胡宗南和马步芳、马鸿逵两个集团之间的联系,为尔后各个歼灭之创造了有利条件。
扶郦战役后,胡宗南部退据汉中,依托秦岭设
防;马步芳、马鸿逵部分别退据兰州、宁夏,胡、马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为迅速解放甘肃、青海、宁夏诸省,彭德怀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于8月4日发出攻取兰州、西宁的作战命令,决心以一部分兵力牵制胡宗南、马鸿逵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马步芳部主力于兰州地区。第六军在西进途中,相继解放通渭、内官营、新营镇、榆中等城镇,于20日进抵兰州城郊,与其他备军对兰州形成合围。
兰州北濒黄河,三面依山,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就筑有坚固的城防工事;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又加修了许多钢筋水泥碉堡,并将一些重要山头改造成众多断崖、削壁。21日,第一野战军部队向兰州南山诸阵地发起进攻,其中第六军的任务是夺取兰州城南皋兰山主峰营盘岭。营盘岭是敌军防御的重点,它位于皋兰山中央,地势最高,并与设在西面的沈家岭阵地和东面的马家山阵地互为依托。能否拿下营盘岭,是决定战役胜负的关键一环。6时许,罗元发指挥第十七师第五十团和第十六师第四十六团迅速攻占营盘岭脚下的下庄。但是,当部队继续向营盘岭攻击时,守军从断崖、削壁的暗堡中钻了出来,拼命抵抗,使担任爆破任务的分队难以接近。部队暴露在守军火力之下,伤亡很大。此时,其他备部队的进攻亦严重受阻。
22日,彭德怀根据战场形势,下令停止进攻,要求部队总结经验教训,侦察敌情,调整部署,改进战法,做好攻坚准备。当天下午,第六军召开作战会议,总结进攻受挫的教训。在会议进行当中,彭德怀打电话询问第六军的情况,罗元发怀着沉重的心情汇报了战斗经过和进攻受挫的原因。听过汇报后,彭德怀要求第六军很好地总结经验,用3天时间做好准备,争取一举攻克营盘岭。最后,彭德怀问罗元发还有什么困难。罗元发说,就是军里的炮火弱了些。彭德怀当即决定,把野炮营拔给第六军指挥。
鉴于第一次对营盘岭攻击火力分散的教训,罗元发决定,把全军17门野炮、15门山炮、3门榴弹炮、6门重迫击炮和备团的追击炮集中使用,组成两个炮兵分队,分别由两个师的副师长指挥。他要求炮兵分队,要反复精细地侦察敌人火力的具体位置及火器配置情况,切忌盲目射击。他同时提出,部队在进攻时要仔细观察,精密计划,充分准备;要集中优势兵力、火力,狠狠地打击敌人,做到不攻则已,攻必奏效。进攻中,必须随时准备应对和歼灭敌人的反冲锋部队;要密切步炮协同,实施火力、爆破和突击相结合,以对付敌人的外壕和陡壁;对于敌人的坚固工事,要用大量炸药予以摧毁,保证部队及时攻击前进。他还特别指示攻击部队,一定要想到战斗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出现的新情况,制定出有效对策。他说,攻打营盘岭是一场硬仗、恶仗,是兰州战役取得胜利的关键。一定要精心组织,精心指挥,打好这一仗。
25日晨,对兰州守军再次发起总攻。罗元发举目四望,周围一片漆黑,皋兰山上显得异常平静。他两眼紧紧盯着手表,6时30分,3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总攻开始了。罗元发一声令下:“开炮!”霎时间,整个营盘岭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在第六军炮火猛烈轰击下,整个营盘岭硝烟弥漫,火光冲天。30分钟炮击过后,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五十团突击队第七连从正面向主峰发起攻击。连长陈金奎、指导员曹德荣带领全连,一路连续组织爆破,摧毁暗堡,炸平堑壕,为大部队开辟道路。守军疯狂反扑,突击队伤亡很大。陈金奎立即将剩下的战士编成3个班9个战斗小组,交替掩护,继续前进。当接近一个暗堡时,陈金奎命令战士火力掩护,随后趁势冲了上去,连续把两颗手榴弹塞进暗堡火力孔。随着两声炸响,暗堡被炸掉了。陈金奎带领战士打退守军再三反扑,自己负伤,全连也只剩下10余名战士。指导员曹德荣带领战士继续战斗。当大部队冲击到营盘岭主阵地前沿时,被一道又高又陡的峭壁挡住了道路。由于土质坚硬,几次爆破,均未奏效。运动到前沿的4个连队,一时上不去,下不来,完全暴露在守军火力之下。罗元发从望远镜中看到这一情况,抄起电话,命令第五十团团长刘光汉,立即组织连续爆破,坚决冲上去,占领阵地。打完电话,正当他转身准备去第十七师指挥所时,忽听一声巨响,只见对面峭壁被炸成一道斜坡,战士们从这个缺口攀登而上,向山头冲去。十七师师长程悦长向罗元发激动地报告说,七连指导员曹德荣舍身炸峭壁,英勇牺牲了。罗元发放下电话直奔十七师指挥所。程悦长向他汇报了战斗经过。原来,营德荣眼看3次冲上爆破的同志都牺牲了,而峭壁仍未炸开,遂抱起3个炸药包,大喊一声:“跟我上!”首先冲了出去。两名战士应声而上。快接近目标时,守军射出密集的子弹,一名战士牺牲了。曹德荣连续扔出两颗手榴弹,趁着浓烟升起的一刹那,靠近了峭壁。峭壁像一堵高墙,没有支架,无法安放炸药包。曹德荣高高举起炸药包,紧紧按在峭壁上,对跟上来的战士大喊一声:“快撤!”战士有些犹豫。曹德荣怒吼着:“我命令你撤下去!”战士含着泪,翻身滚下山坡。一声震天巨响,峭壁被炸开了一道缺口。战士们高喊着曹德荣的名字,男猛拼杀,很快攻占了守军的第一道防线,逼进守军第二道防线。
在第五十团进攻的同时,第五十一、第四十六团从营盘岭东西两侧发起猛攻。激战至中午,守军第二道防线被攻破,营盘岭主阵地已陷入第六军三面攻击之中。下午1时,在强大炮火掩护下,第十七师第五十、第五十一团和第十六师第四十六团同时向营盘蛉主阵地发起攻击,与此同时,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第十六师第四十八团也从后面调了上来,投入战斗。罗元发手持望远镜,一直注视着战场的变化。只见营盘岭上,红旗竖起叉倒下,倒下又竖起,如此反复六七次。罗元发知道,红旗的每一次起落,都有许多同志在流血牺牲。直到第八次,有十几面红旗同时竖立起来,营盘岭主阵地终于被占领。此时,守军第二四八师师长韩有禄不甘失败,组织1个营的兵力,从二营子方向反扑过来。第六军指战员坚决反击,将其毙伤过半,赶入二营子。罗元发令部队继续攻击,二营子和头营子阵地相继被攻破。战至下午5时,第六军占领皋兰山全部高地。
攻破营盘岭后,第六军乘胜追击,直抵兰州城下。26日12时,在第一野战军的强大攻势下,兰州宣告解放。
开国元勋再建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六军奉命随王震第一兵团进军新疆。11月,第六军正式转隶第一兵团。进疆后,罗元发兼任北疆区党委书记和北疆军区司令员。他一面派出得力干部到备县发动群众,开展改造旧政权、实行减租减税、培养民族干部等工作,一面组织部队开展生产,帮助当地各族人民兴修水利。
从1950年3月始,新疆少数反动军官和旧官员,相继聚众叛乱。为稳定新疆局势,保卫各族人民的胜利成果,新疆军区于3月上甸决定成立北疆剿匪指挥所,由罗元发任指挥。在他的指挥下,第六军剿匪历时1年多,大小百余战,先后歼灭乌斯满、尧乐博斯等各路叛匪,生擒匪首贾尼木汗、乌拉孜拜、
司迪克、布尔布加甫、沙开等人,争取艾山、哈里克、胡赛音、谢尔都曼等80多个部落归降,解放各族群众2.3万余人。
1952年5月13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六军军部和西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合编组成西北军区空军,罗元发任西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过程中,罗元发坚持“五湖四海”,不搞任人唯亲。无论是从第六军调来的干部,还是西北军区航空处的干部,都一视同仁,根据工作需要和每个干部的德才表现,合理配备使用。在罗元发的领导下。西北军区空军相继建立起空军第二十五轰炸师、空军通信学校和西北军区空军军政千校;新建了临潼、武功、闫良、拉萨、玉树等机场,并在有关地区建立起气象站。为提高干部作战指挥能力和专业技能,西北军区空军还先后选送了500多名优秀干部到备航校学习专业技术。到1954年上半年,西北军区空军基本上完成了组建任务。
1954年8月,中央军委派罗元发到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5年9月,罗元发被授予中将军衔,并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7月,罗元发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毕业分配时,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找到罗元发,对他说:“军委要我征求你的意见,准备调你去担任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我已和刘亚楼同志说过,他欢迎你去。”罗元发本想回陆军工作,因为他知道,自己文化底子薄,而空军是现代化军种,担当空军领导职务,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经过一番考虑,罗元发还是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决定,决心边实践边学习,努力做好这一工作。当月,罗元发接到任职命令,随即到北京赴任。
为适应首都防空需要,罗元发积极抓紧部队组建、扩建任务。到1958年下半年,在中央军委和空军直接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北京军区空军组建了第一支地空导弹部队。紧接着,叉组建或扩建了歼击机、轰炸机等航空兵部队,以及雷达、高射炮等部队,并在北京、内蒙古、山西、山东、江苏的徐州和连云港等地区陆续建立起航空基地,初步形成了首都防空体系。与此同时,他以保卫首都安全为基点,坚持“稳步前进”的训练方针,在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部队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战术训练。他提出,在复杂多变的空中作战中,航空兵部队要做到灵活运用技术,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技术战术性能,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战术训练。他根据“有仗则打,无仗则训”的原则,针对国民党空军活动的特点,指示机关精心制订训练方案,组织和指导好部队战术训练。对新组建的地空导弹部队的训练,罗元发尤其关注,经常带领机关干部到地空导弹部队检查指导工作。在他的培养教育下,这支部队日夜苦练基本功,始终保持高度的战备状态,在后来的防空作战中,屡建战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台湾当局急于获取情报,两个月内出动U-2型飞机11架次进入大陆侦察。鉴于U-2型飞机屡遭击毁,国民党空军在飞机上叉加装了欺骗回答式干扰系统和红外线照相设备。罗元发根据科技人员的建议,指示地空导弹部队在制导雷达上加装了新研制的反千扰设备,加强了反干扰训练。1965年1月10日,国民党空军一架U-2型飞机飞至包头上空。地空导弹第一营使用反干扰设备和“近快战法”,在U-2型飞机预警装置和干扰系统未打开之前,连发3枚导弹,将其击中,生俘国民党军少校飞行员张立义。
“文化大革命”中,国防科委备项工作受到严重干扰。为加强国防科委的领导,1968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与罗元发谈话。对他说:“罗元发同志,要你到国防科委工作。你去后主要是抓政治工作。有什么意见?”罗元发感到突然,便说:“总理,国防科委是搞科研的单位,技术性强,知识分子多,我是工农干部,文化程度低,是不是找比我更合适的同志去。”周恩来笑着i兑“元发同志,你文化虽然低,但也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过。你过去做过政治工作,在北空工作得很好嘛。希望你到科委后,边工作边学习,抓好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完成科研试验任务。”面对周恩来的亲切谈话,罗元发不好再说什么,遂表示:“我服从组织决定,尽力做好工作,请总理放心。”9月29日,周恩来签发命令,任命罗元发为空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
罗元发到国防科委上任后,即遵照周恩来关于边工作边学习的指示,带领政治机关紧紧围绕科研试验开展政治工作,并多次参与各项试验工作的组织领导。在西北卫星发射中心和核试验基地,他深入到各个团站和边远点号,同干部、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了解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勉励大家扎根边疆,一心一意完成好各项试验任务。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前,国防科委领导分头深入发射试验现场。每到一处,罗元发都再三嘱咐大家,要一丝不苟地进行检查,一颗螺丝钉也不要放过,真正做到周总理要求的那样,安全可靠,万无一失。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罗元发听到从卫星上传来的“东方红”乐曲,激动得热泪盈眶。
1969年10月中旬,国防科委机关干部“一锅端”,到河南省遂平县搞“斗批改”,各部门只留下少数人守摊子。作为主抓政治工作的副主任,这时已经很难开展工作。12月初,国防科委成立军管办公室。指定罗元发兼任军管办公室主任。他坚持部队实行正面教育的方针,积极维护科研院所和试验部队的稳定,为此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击和批判。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积极参与了各项重大试验任务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他深入到科研院所和试验基地蹲点,参加整顿,一面抓安定团结;一面抓科研生产,为完成各项试验任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工作中,罗元发与钱学森、朱光亚等科学家积极共事,凡与科研工作有关的事情,经常请教他们。他们相互支持,彼此建立了深厚友谊。
书写青史育后人
1972年8月,国防科委调整领导班子,罗元发担任国防科委顾问。退居二线的罗元发以大局为重,热情支持新的领导班子的工作,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为国防科委的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1981年,罗元发集中精力,着手准备撰写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战斗历程的长篇回忆录《战斗在大西北》。
1982年10月,罗元发主动给中央军委写报告,要求离休,获得批准。离休后,他亲赴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会见老战友,收集资料。经过前后两年多的努力,《战斗在大西北》终于在1983年付梓。
罗元发在撰写回忆录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担任了中国贫困地区文化促进会、闽西地区扶贫促进会的顾问。他不顾劳累,行程几千公里,到革命老区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在京时,他还经常受到邀请,到部队和学校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
1988年7月,罗元发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1992年后,罗元发已年逾80高龄,他再次到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召开100余次座谈会,广泛收集资料,于1995年8月出版了27万字的《罗元发回忆录》,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作序,赞誉道:金戈铁马岁月稠,南征北战几十秋,老骥伏枥书青史,白发丹心照神州。当年,罗元发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
现在,百岁老将军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他生活简朴,活动有序。每天读书看报,时刻关心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他所说:只要一息尚存,便奋斗不止。
责任编辑兰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