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刚
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理念性、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要讲好这门课程就要多动脑筋,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校园内外的植物资源,利用同学们熟悉的植物种类进行教学。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185-01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制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今后学习《中药学》、《中药栽培学》、《中药炮制
学》提供学习基础,所以,学好这门课程尤其重要,而《药用植物学》与过去笔者所讲授的《植物学》的侧重点又不同,学习目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并且差别还比较大。《药用植物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识别、鉴定,进而掌握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为今后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现就笔者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过程的一些体会综述如下,与大家共勉。
1 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
《植物学》的教学过程,主要针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讲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解剖结构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从宏观地认识到微观地认识植物的特性,进而理解并掌握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从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认识掌握,还要更加理解它们的组织解剖结构,自然就强调从显微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植物的分类、识别、鉴定要求停留于常见种的了解和认识。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也能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但《药用植物学》的主要侧重点又在药用植物的识别、鉴定,以及掌握它们的药用价值为主。在教学上就要注意结合植物实物的自然分布来让学生掌握知识要求,如果仅靠单一的常规教学手段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必须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来充实教学,也可利用数码相机将学生常见的植物拍摄下来制作成幻灯片在教学中使用,让学生能从身边的了解植物开始,以先前已建立的生活感性认识开始,逐步把这些生活中熟悉常见的,在理论上听起来又陌生的药用植物联系起来,从而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上去认识,进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教学的单一性、机械性、枯燥性,变为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从而适应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2 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室内与室外相结合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性都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科学称谓多、名词专业术语多,且大多学生自认为好似熟悉又陌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识别、鉴定植物,并要真正了解它们的生物生态环境,而植物在不同的生境中其根、茎、叶也要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讲的——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单纯的在课堂上讲解大多数学生是理解但不认识,这就要在室外进行实物学习和了解;又比如,讲同一植物体上异形叶是怎么回事呢?没有到课堂外校园内亲自观察,学生亲手触摸,怎么能加深这个概念的认识呢?对叶的形态的准备认识,就叶形而言就有八种,叶尖而言有八种,叶基而言有九种,还有叶缘又是九种,这些仅仅在课堂上讲解,学生感到既枯燥又记不住,还不理解。这对以后药用植物识别、鉴定影响就大了,等等。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应当用一半时间在课堂上讲解,一半时间至课堂外讲解,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3 紧密联系实践进行教学
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植物形态学部分与采集标本相结合
形态学部分主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六大器官的外部形态。讲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比如单叶和复叶、根与根茎、缠绕茎与攀缘茎等,真正拿实物让学生区分时,很容易出错。像这样的一类问题在这一部分比较多,我们可以利用实践教学的机会将学生带到室外,让他们采集各类有代表性的标本,然后拿到实验室集体讨论。当学生真正把实物区分开来时,便是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考试前也就勿须再死记硬背了。
3.2 植物解剖学部分与显微实验相结合
解剖学部分是本门课程的教学重难点。但是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尤其是根、茎的初生、次生及异常构造对于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除了要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外,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验课教学。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照显微镜下生动逼真的物像加以理解掌握。通过镜下观察,要求每位学生将观察到的物像描绘成较准确的显微结构图。通过反复观察,绘图,学生自然能透彻地理解各器官的内部组织构造特征了
3.3植物分类学部分与药用植物种植园的现场教学相结合
学生初学分类学这一部分时,一般感觉到记忆内容较多且枯燥。当结合到药材种植园的现场教学时,教师一边讲解科特征,学员一边在现场观察鲜活的药用植物,并对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加以记录,从而加深对植物分类知识的理解。若校内暂时还没有药用植物种植园,也可带学生去学校附近的药用植物密集的场所进行教学实习。
总之,在教学中要紧紧把握教育规律,按照教学大纲,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