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淑君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157-01
作文教学,历来是令语文老师头痛的,作文难教,作文更难改。作文批改,任务重,收效低,往往是老师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地为学生习作大动手术,而学生对此却只是粗粗扫视一番,更有甚者只关注最后的等级。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来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的一些心得,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 讨论式批改
每个星期一的第一节语文课,是笔者和学生们一起“说作文”的时间。相对于写作文而言,学生比较不怕“说作文”,其原因有二:一是笔者尽量找一些“老掉牙”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说,像《难忘的一件事》、《我的同桌》、《老师,我想对你说》、《今天我值日》等等,学生以前写过这些作文,脑海里还留有一定的印象,就算不会说,可谈起来时也不至于无从说起。二是,笔者对“说作文”的要求比较简单,属于“片断式”作文,不一定都要做到“选材新颖”、“中心明确”什么的,只要求把自己想的尽量表达出来,而且如果真的说不下去了,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接龙”。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听的同学要认真听,然后可以畅所欲言,从增删一些细节的描写到的一些词语的使用,都各抒己见,一起讨论批改。学生可以从这样的讨论中受益匪浅。比如有一次,在早读课前几分钟笔者出了这样一篇材料作文,让学生展开想象:“今天是我生日,可偏偏轮到我值日。我心里很急,想早点回家吃生日蛋糕,于是把垃圾扫到隔壁班的卫生区……”经过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后,学生发言很积极,特别是对如何体现“我”内心的“急”,学生讨论得很激烈。有点仿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写法,很好。有个调皮的男生站起来说:“我觉得有几个词不是很好。我平时回家都想早点回家,(说到这,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常常我都是下课铃一响就冲到卫生角,抓起扫把往外冲的。我觉得“冲”和“抓”更能体现我内心的急。”学生的发言常常让笔者感到意外。这样的“七嘴八舌”消除了学生“怕”的心理,养成了注重细节描写,注意遣词用句的好习惯,也可取长补短,把别人的一些好想法及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
2 聊天式批改
写完作文后,学生往往就草草收兵,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于是笔者鼓励学生在作文初稿完成后,先给老师看看,和老师进行交流,让老师对作文进行最初的、大略的口头批改。当然这样的批改不公要找学生的不足,更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不要求过于斟酌字词等细微之处,主要是从文章结构、内容主次、中心的选择等大方面进行个别的指导,让学生明了应该怎样下手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这样批改,不会像面批那样费时,而且可以让学生改进作文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最后达到师生同乐的效果。记得今年刚开学时,笔者布置了一篇小作文,要求把寒假生活中最难忘的一幕写下来。有个女生把她的作文拿到办公室给笔者看,对于她这一举动,笔者很高兴,她的作文水平较差,也比较怕作文。她的这一篇作文文句不是很通顺,但是很有感情,而且选材也很好。她写春节中一个伤心的早晨,她在睡梦中寻找妈妈,醒来后跑到车站去找,可是只看到妈妈的背影。她很伤心妈妈不和她说一句话就走了,可是想到妈妈给自己带来的许多礼物,想到妈妈是为了给自己兄弟姐妹挣学费才离乡去外地找工作的,心里又伤心又充满了对妈妈的爱。笔者对她的作文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指导她可以多一些心理描写,也可以加入一些回忆的句子,同时用词可以朴素一些,不一定要用那些优美的词。她很高兴地接受了笔者的意见离开了办公室,并很认真地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了修改。从后来她的表现中,笔者可以体会到她更喜欢笔者这个语文老师了。这样的聊天式的批改作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3 小组批改
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也是学生取长补短、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独立批改作文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于是,笔者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批改作文。放学后每个小组发给一两本作文本,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一起认真批改,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批改符号,让他们也做一回“小老师”,为别人的习作动动小手术,从简单的字到标点的正确使用,从作文提纲的编写到作文选材、立意,通过集体的讨论后进行批改,最后写评语,打等级。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使学生在对他人习作的共同批改中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而这表现得尤为突出的是学生写评语水平的显著提高。
4 总结批改
小组批改后,老师可以再次把作文本收上来,对习作本身和小组的修改及评语浏览一番,进行总结批改。这时候老师的评语可以写得相对简单一些,如“你进步了,老师真高兴!”“写的同学很用心,改的同学也很细心!”这无疑对学生是一种很大的促进。另外,总结批改也是和学生情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的一种好方法。乡村的小学生受实际生活和知识面的限制,作文取材较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所以学生作文选材要围绕身边发生的事或亲身经历来展开,但笔者也常常从中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一次,我班学生张健文在《给老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敬爱的老师:你好!最近好吗?其实我知道你肯定不太好的,因为有我就够您受的了!”作文成了笔者和学生交流的阵地,作文批改也成为笔者和学生共同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