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锦秋
摘要:本文通过古籍文献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图书分类史、图书分类法的比较分析,阐述了我国图书分类的社会文化价值。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分类社会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1-0103-01
自盘古开天辟地后,我们的祖先从最初的结绳记事、树皮记事、竹简书写,直至纸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把一桩桩、一件件的古老的中华文明记录了下来。把祖先从事的一切生产社会活动记载并传承给后人的,是那些珍贵的古籍文献,也就是今天的图书。
1 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图书在社会中的地位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活动,都依靠文字记载下来,便形成了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当时人们的文化生活,规范着人们的言谈举止,增进了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贡献,同时,书籍又传递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为后人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提供了佐证。从古至今,书籍是人民从事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
2 我国图书分类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我国的古代文明已经走过了三千多年,古籍文献浩如大海,针对这些古籍文献的积淀,早在我国古代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于25年称帝,公元26年建立了皇家图书馆,由当时的学者刘歆编辑的《七略》,把图书分类为辑略、文艺略、诸子略、诗赋略、数术略、方技略、兵书略七类,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法。公元473年,南朝时期刘昱登基,他任命王俭编辑了图书分类法《七志》,其分类体系为: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直至清代康熙年间编辑而成的《四库全书》,把林林总总的书籍类分为四部二十七种,即经部(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纬书、小学),史部(正史、古史、杂史、羁史、地理、杂传等),子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五行、医学、天文等),集部(楚辞、别集、总集)。《四库全书》使我国古代图书分类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1]。
至我国近代,民国时期的20世纪30年代,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引进中国,得到了中国图书馆界的热烈追捧,在这期间,我国出现了仿杜威书目分类,如《中国十进分类法》、《分类大全》、《世界图书分类法》等部分类法,各树奇见,目不暇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新中国首部图书分类法是1949年8月由辽宁图书馆编辑而成的,简称“东北法”;1952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而成,简称“人大法”;其后又相继出现“中小型表”、“科图法”、“山东法”、“武大法”等等,直至1975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简称“中图法”、“资料法”)的问世,为全国图书馆界的图书资料分类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依据[2]。
3 我国历代图书分类法的比较研究
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从东汉时期的《七略》至清代的《四库全书》,历经一千六百多年,期间,据不完全资料考证,大约编辑有五部图书分类法,这些分类法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对书籍的管理。但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书籍各类毕竟不多,因而这些分类法在当时,还是比较适应时代的需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显现出这些分类法的历史局限性,必须进行必要的修订或改革。当然,这些古代的分类法,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作为历史文献,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价值。从历史角度看,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的。
从民国时期引进的《杜威十进分类法》至新中国成立后相继编辑的七部分类法来看,不同程度地都折射出杜威的影子[3]。这正如毛主席所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975年出版的“中图法”,至今进行了六次修订,每修订一次,它的内容拓宽了,涵盖的学科更广泛了。使每一种图书都有了其恰如其分的合法“身份证”。“中图法”更为神奇的一面是它用了二十二个英文字母和中国式的标点符号相结合,组配0-9的阿拉伯数字,把所有图书准确定位,全部概括了进来,可为包罗万象。
4 我国图书分类“中图法”的社会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编辑的七部分类法,自1975年诞生了“中图法”后,其它六部分类法陆续退出了舞台,逐渐被图书馆界弃用。这是因为社会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其它六部分类法明显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远远满足不了图书分类的发展的需要。它们的退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图法”颁布实施34年来,得到了业内人士、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它的社会价值,就生活在社会的每一个人来说,不为人所知或知之甚少。但“中图法”的运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最新最前沿的科研信息,为那些莘莘学子面对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而烦恼时雪中送炭。它还有利于提高图书出版、发行部门的整体利益,减少大量的重复劳动,对于广开宣传渠道、扩大图书影响、增加发行数量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中图法”的社会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它是社会的无形财富,惠及社会上每个人。
参考文献:
[1]姚明达编著.中国目录学史[M].商务印书馆,1956.
[2]徐自强著.中国图书馆起源初探[J].四川图书馆学报,1981.4.
[3]谢灼华著.辛亥革命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1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