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荣
摘要: 课堂探究中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能够培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关于小学教师课程科学探究中教师提问的类型和价值的研究就显得比较重要。本文在明晰提问、问题及其关系,探究与科学探究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课堂科学探究中教师提问的类型和价值。
关键词: 小学科学探究教师提问类型价值
当今社会,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单纯感知知识、记忆知识的教学模式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在小学课堂探究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运用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而教师的有效课堂提问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核心载体。
一、提问、问题及两者的关系
对“提问”的解释很多,《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提问”指“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提问对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在教育领域里,“问题”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或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一般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推动学生的思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状态所设计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需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解决的认知任务,是发问方(在这里指教师)为了引起答问方(这里指学生)的一定的言语和思维的回应,通过语言的逻辑组织,呈现给答问者的陈述句。
问题和提问是内容与手段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问题是发问方进行提问时使用的工具,提问是发问方以问题为工具作用于答问方,以引发答问方进一步思考的一个过程。从词性上来说,问题是个名词,而提问是个动词。问题必须通过提问的行为才能体现出来,提问必须以问题为载体才能持续进行。
二、探究与科学探究
(一)探究及科学探究的内涵
“探究(inquiry)”一词源于拉丁文的in或inward(在……之中)和quaerere(质询、寻找)。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辞典》将探究定义为“探索研究;探寻追究”,即努力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从基本含义上讲,探究的目的是获得知识、真理,探究的途径或方法是搜寻、调查、研究、检验。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所采用的方法去进行的各种活动”。
将科学家的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目的在于使他们不仅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二)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及一般模式
儿童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都属于科学探究的范畴,但由于儿童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的差异,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必然与科学家存在着一定差异,因而也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
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在最理想的状态下,课堂上的探究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提出真实的问题,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帮助下形成有意义的能研究的科学性问题。所谓科学性问题是针对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生物体和事件提出的。
2.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问题的事实证据
在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收集证据回答问题。在这过程中要思考哪些资料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采用哪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学生用哪些形式进行资料的整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技能也会得到发展。
3.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
科学解释借助于推理提出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并在证据和逻辑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科学解释须同自然观察或实验所得的证据相一致,并遵循证据规则。科学解释还须接受公开的批评质疑,并要求运用各种与科学有关的一般认知方法(如分类、分析、推论、预测)和一般的认知过程(如批判性推理和逻辑推理)。科学解释要依据并超越现有知识,提出新的见解。对于学生,这意味着对现有理解的更新。
4.学生在证据和解释基础上形成科学知识
学生在解释的基础上利用证据时形成要学习的科学概念、原理和理论。学生反思观察结果、证据,进行再验证,收集更多的资料。
5.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
在课堂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公布他们的解释,使别的学生有机会就这些解释提出疑问、审查证据、找出逻辑错误、指出解释中有悖于事实证据的地方,或者就相同的观察提出不同的解释。学生间相互讨论各自对问题的解释,能够引发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将实验证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他们所提出的解释这三者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对于科学探究过程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研究者们依据不同标准对科学探究过程进行不同的划分,但综合而言,我们认为,科学探究主要包括参与、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五个步骤。
(1)学生参与围绕科学问题、事件或现象展开的探究活动,探究要与学生已有的认识相联系,教师要设法造成他们思维冲突,并且/或者刺激他们学到更多知识。
(2)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探究问题,形成假设并验证假设,解决问题,并为观察结果提供解释。
(3)学生分析、解释数据,并将他们的观点进行综合,形成模型,利用教师和其他来源所提供的科学知识阐述概念及解释。
(4)学生拓宽新的理解、发展新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于新的情境。
(5)学生和教师共同回顾并评价所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三、小学课堂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类型与价值
(一)小学课堂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类型
提问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各个学科最广泛采用的提问分类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认知分类系统。他把教学提问分成由低到高的六个水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每个水平的提问都与学生不同类型或水平的思维活动相联系。
回忆水平的提问是指用来确定学生是否记住先前所学的记忆内容的提问。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给我……的定义、尽可能多地指出等。
理解水平的提问是指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的知识,并弄清其含义的提问。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是:描述(复述)当时发生了什么、解释……。
应用水平的提问是指可用来鼓励和帮助学生应用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提问。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是:利用……的信息、开展一个实验表明……应用你所学的知识……。
分析水平的提问是指可用来分析知识的结构、因素,弄清事物间的关系或事项的前因后果的提问。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是:辨别……两者关系、比较和对比……、考虑另一种方法……。
综合水平的提问是指用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以另一种新的或有创造性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关系的提问。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是:如果……会……、设计一个实验……。
评价水平的提问是指可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事物价值的提问。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是:你对……有什么看法、评论……的设计等。
(二)小学课堂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价值
在参与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含有问题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集中精力参与探究活动。教师提问“为什么某事会发生”的疑问,有利于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解释,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评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概念。
在探究环节中提问学生需要进行描述、分类、发现关系和形成解释问题,这可以产生有效的研究,带来有意义的发现。提问开放性的观察问题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关注于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在解释环节要求学生在能够观察到的地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整合信息,要求学生根据数据发现规律和相互关系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完全地思考事实证据,进行更高水平的思维,解释也更具逻辑性。
在迁移环节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应用新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此前四个环节之后再提出问题有助于评价学生的所学知识、理解能力和探究过程技能。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申继亮.从观念到行为:对教学中的问题观及问题式教学行为的调查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
[3][美]国家研究理事会著.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4][美]阿瑟.A.卡琳,乔尔.E.巴斯,特丽.L.康坦特著.教作为科学探究的科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