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玉部》中有关“圆”义的字

2009-06-17 03:00朱乐川
文教资料 2009年36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章太炎

朱乐川

摘要: 2008年末,中华书局出版了《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其中“玉部”中所涉及的有关“圆”义的字,太炎先生讲解颇精。今把此类字集结在一起,试从同源字的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圆”义字同源字分析

2008年末,中华书局出版了《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以下简称《笔记》),其中章太炎先生的很多见解甚是精辟,甚至从未被前人论及,所以此书为研究《说文解字》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给人以新的启发。近日在读《笔记》时,笔者发现其中的“玉部”记载了一些为圆形的玉名,如:瓊、璿、环、琁、璇、璚、瓗、球、琬、瓃,而这些字所含有的“圆”义已渐渐被人所忽视。今试把此类字集结在一起,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探讨。

《说文·玉部》:“瓊,赤玉也。从玉、敻聲。璚,瓊或从矞。瓗,瓊或从巂。琁,瓊或从旋省。(臣铉等曰:今与璿同)”《说文》所言,瓊与环、璚、瓗、琁(璇)、璿关系甚密,而观《笔记》中章氏之分析,亦能肯定许慎之见。现把章氏对这几个字的分析列于下,再综合分析之。

《笔记·玉部》周一①:“赤玉也”,段氏改为“亦玉也”,非。古读瓊音似环,环有圆谊,故瓊亦有员谊。凡从敻声字皆有员谊,《诗》“独行睘睘”,亦作“煢煢”;《书》“敻求”,亦作“营求”;营、环古通用,自营为厶,自环亦为厶,古营有员谊,敻亦有员谊。瓊或从矞作璚,或从巂作瓗,故璚、瓗皆有员谊。(“立视无巂”亦有员谊)

璿②

《笔记·玉部》朱一:“敻求”=营求(《尚书》),营,厶也。自营为厶,自环为厶。琁亦有圆环意,瓗【规】③(“立视无巂”)亦有员意,璚【橘】亦有圆意,旋机[亦]④圆,皆相通。况琁、瓊音近,故可通用。

朱二:《周髀算经》等皆作“旋机玉衡”,“旋机”或训浑天仪,或训北极星。

《笔记·玉部》朱一:环,古人只做营。《诗·周颂》“嬛嬛在□”,亦作“煢煢在□⑤”。

朱二:旋还,循环。段以为还字。煢、縈声义亦近,睘、煢通用可证。

按:章氏所言凡从敻声字皆有圆义,甚是。如藑,《汉语大字典》解释为:“旋花。旋花科。多年生缠绕草木。”旋,旋转也。缠绕,盘旋也;盘旋,旋转也。俯视旋转之状,呈圆形,故从敻得声的藑有圆义。单看声符“敻”,《说文》:“敻,营求也。从?摇?摇、从人在穴上。《商書》曰:高宗夢得說,使百工敻求,得之傅巖。”而今本《尚书·商书·说命序》作“营求”,可见“夐”、“营”可通用。营,繁体作營。营本义为四周垒土而居,后指居住,又引申为围绕、缠绕义。“自营为厶”即“自环为厶”,环,绕也,故营亦为绕也。而以“营求”训“敻”,则敻亦有“缠绕”义,缠绕呈圆形,故敻亦有圆义。

璿,亦作“琁”。《集韵·□韵》:“璿,或作琁、璇。”琁,璇之省写。琁、璇,从旋得声。《庄子·达生》:“工倕旋而盖规矩”,成玄英疏:“旋,规也;规,圆也。”旋的本义即是周旋、转动,周旋、转动呈圆形,故从旋得声的琁、璇亦有圆义。朱希祖所记“旋机”,今作“琁玑”或“璇玑”或“璿玑”,《汉语大词典》“璇璣”条言:“【璇璣】亦作‘琁璣。亦作‘璿璣。”璇玑原指北斗前四星,后泛指北斗星,北斗星(斗柄)始终绕北极星旋转,做圆周运动,故“璇玑”词亦有圆义。

环,繁体作“環”。环、营,古通用。“自环为厶”亦作“自营为厶”,“环绕”亦作“营绕”,足可证“环”即“营”,而从音韵学上的“喻三归匣”更已成定论。環,从玉,睘声。睘,同“瞏”。《正字通·目部》:“睘,同瞏,俗省。”瞏,《说文》:“瞏,目惊视也。从目,袁声。”瞏,金文作●(驹父盨),简牍文字作●(江陵楚简)。其中的“目”画得比较夸张,用睁大之眼表示“目惊视也”之义。殷寄明先生在论及从睘得声的同源字时提到:“‘瞏字从目,《说文》训目惊视,疑即吃惊而目圆睁意。”[1]P537人惊视时眼睛睁得都比较圆,瞏的古文字画得甚是形象。综上所述,故从睘得声的“環”亦有圆义。

璚,亦有圆义。矞,《说文》:“矞,以锥有所穿也。”用锥穿物,物上必留下小孔或小洞,小孔、小洞皆为圆形。且从矞得声之字皆有圆义,如橘,呈圆形;鐍,有舌的环,环呈圆形;谲,权诈、欺骗,引申为圆滑,此为抽象的圆义;憰,权诈也,引申为圆滑,此亦为抽象的圆义。又“璚”同“瓊”,瓊有圆义,故璚亦有圆义。

瓗,从玉,巂声。巂,通“规”。《礼记·曲礼上》:“立视无巂。”郑玄注:“巂,犹规也,谓轮转之度。”孔颖达疏:“知巂为规者,以巂、规声相近,故为规。规是圆,故读从规。”陆德明《经典释文》:“车轮转一周为巂。”巂,上古匣母支部;规,上古见母支部。匣母、见母皆归入上古牙喉音,且都为支部,故两字读音相近。故从巂得声的瓗当有圆义。

再从音韵学的角度进行探讨。瓊,上古群母耕部;璿,上古邪母元部;琁(璇),上古邪母元部;环,上古匣母元部;璚,上古群母耕部;瓗,上古群母耕部。群母属牙喉音,邪母属齿音,齿、牙发音部位靠近,故声母之发音相近似。耕部,王力先生的古音三十部将其拟音为[e?耷],元部拟音为[an],皆为鼻音,且[e]、[a]发音部位相近,可为旁转。且段玉裁将瓊、璿、环皆归入古音十七部中的十四部。而这些字的声符:夐、旋、矞、巂皆有圆义,且读音相近,故瓊、璿、琁、环、璚、瓗可视作同源字。

《笔记·玉部》朱一:《广雅》“小拱大拱”、“小捄大捄”,王氏注:“法也。”凡从求声多有圆意:裘,莍,鞠(平声,球)。

朱二:球训法者,以球为规,以磬为矩。

周一:按球,玉也,可为磬;磬有折形,古算取法于句股,磬亦可为算法,故球亦得引申训法。(或云球有圆义,可以为规;球又可作磬,磬有折谊,可以为矩;训法者,由规矩引申。)

按:一讲到“球”,人们的脑子里都会浮现出足球、篮球这类圆圆的东西。但为何“球”字有圆义呢?这是值得研究的。原来“球”同“捄”,而“捄”有法纪之义,《诗经·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庬。”王引之《经义述闻》:“球、共,皆法也。球,读为捄,共读为拱,《广雅》:‘拱、捄,法也。……拱、捄二字皆从手而训亦同,其从玉作球、假借字而。”求,小篆作求,金文作 (诅楚文),可以看出“求”从“又”,又,手也。捄,从手,求声,求亦有手义,故“捄”定与手有关。捄,本义为“盛土梩中”。盛土,双手掬起,表面呈圆形,故捄有圆形。而“捄”训法,当为后起义。而章氏所言,球、磬为规矩,规矩为法,其解释很有创新,但其不足的是从引申义入手,而忽略了字的本义,加之解说甚为迂曲,不可尽信。

凡从求得声之字多有圆义,如裘,裘衣当把毛团起来而使之圆;毬,蹴鞠也,蹴鞠犹如今之足球,为圆状;莍,椒之果实,其果实裹如球而为圆形。故球、捄、裘、毬、莍当为同源字,皆从求得声,为圆义。

《笔记·玉部》周一:圭有琬者,即圭首行员者。凡从宛声字皆有圆谊。琬、琰对转,琰锐而琬员。

按:琬,《汉语大字典》:“琬,一种上端浑圆而无棱角的圭。”《周礼·考工记·玉人》:“琬圭九寸而缫。”郑玄注:“琬,犹圜也,王使之瑞节也。诸侯有德,王命辞之,使有执琬圭以致命焉。”可见,琬有圆义。章氏所言从宛得声之字皆有圆义,如琬、腕、碗,剜、豌。宛,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夗者,屈曲之义,宛从宀,盖谓宫室窈然深曲,引申为凡圆曲之称,又为屈折之称。”又,琬、琰二字常连用,如《尚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唐玄宗《孝经序》:“写之琬琰,庶有补于将来。”琰为尖形玉,则琬当为圆形玉。故从宛得声的琬、腕、碗、剜、豌等字当为同源字,皆有圆义。

《笔记·玉部》钱一:凡从畾声之字,皆有圆意,如雷、藟、瓃(可旋转)

按:《说文解字》:“瓃,玉器也。从玉,畾声。(臣铉等按:靁字注象回转之形。畾不成字,凡从畾者,并当从靁省)”畾,同“靁(雷)”,雷,甲骨文作●(前四·一〇·一);金文作●(盠驹尊)。甲骨文的雷,中间弯曲的线条当是形符,表闪电;四小点当为声符,表示打雷时发出的巨大响声。到了金文,字形变得较为复杂,主要是甲骨文中的声符由四小点变成了四个车轮,字上又加了“雨”。车轮,成圆形,其滚动时发出的声响与雷声相似,都是“隆隆”之声,所以“畾”有圆义。后以“畾”为声符的字,往往带有圆义,而省去了车轮的“隆隆声”这一意义。章氏所言“凡从畾声之字,皆有圆意”,甚是。如靁,字形看有回转之形;藟,即今之所言葡萄,葡萄呈圆状。《左传·文公七年》:“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杨伯峻注:“葛藟为一物……亦单名藟,亦名千岁藟、虆芜、蓷虆、苣瓜、巨荒,屬葡萄科,爲自生之蔓性植物。”瓃,徐锴《系传》:“汉雋不疑瓃具剑饰。谓鹿卢也。”鹿,通“辘”;卢,繁体字为“盧”,皆有圆义,故从瓃的异名也可看出其具有圆义。罍(见图一),《汉语大字典》:“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和陶制成。”外形多为圆形,后泛指酒器。可见罍亦有圆义。故从畾得声的瓃、靁、藟、罍,皆有圆义,当为同源字。

注释:

①为区别各套笔记,每一字头下分别标以“朱一”、“朱二”、“朱三”、“钱一”、“钱二”、“周一”、“周二”,因为篇幅原因,这里只摘录较有代表性的三家所记之笔记。

②璿,此字朱希祖、钱玄同皆作“琁”,周作人作“璿”。小徐本、段注均作“璿”。

③“【】”为标音符号,下同。

④“[]”为脱文符号,括号内字当补入。

⑤《说文》作“[]”,《诗经》作“疚”。

参考文献:

[1]殷寄明.汉语同源字词从考.东方出版中心(第一版),2007.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章太炎
章太炎
章太炎著医论 首推《伤寒》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典范 章太炎
从出土文字看《说文解字》存在的问题
章太炎好行医 无人敢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