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淑梅
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是高考对考生最基本的要求,它能考查出考生对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常见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该题的分值已增加到19分,包括3个选择题和10分的翻译题。由于许多同学平时依赖于《高中文言文注解及赏析》一书,积累的文言知识有限,所以考试中一遇到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读过几遍也读不懂,做题质量差,得分也太低,久而久之对这个题就会失去自信,仅靠运气作答。
为此,我将自己在高考复习中的一点心得介绍给同学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言语段的阅读技巧
1.看文段的出处,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文中人物所处的时代,调动自己积累的历史知识,粗略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2.初读文段。一字一句认真读,注意正确断句,边读边在心里将单音词译成双音词,了解句子大意。如果翻译不出来,要看是否是前面出现过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3.看第10题(以高考试卷为准)中对文段内容分析题中的四个选项,了解短文每段的大意,看看文中出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文中共写了几件事,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性格。
4.再读原文段,就能基本上理解文言语段的内容了。
二、文言文考题的解题方法
做题时,一定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
1.文言实词考查题
要将每个选项中的句子在原文中找出来,联系上下文意理解此句的大意,进而推断句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示例:(2008年高考全国Ⅱ第8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C)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乃: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是
与A项有关的原文语句是:“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就”的意思是“接近、靠近、趋做宰相的材料;后句写他善治家。C项,前句写他担任侍中时的功绩:后句写他“善治家”。D项,前句是太相对王昙首的感激之辞;后句写王昙首婉言谢绝皇上的封赏。经筛选排除,答案应为B项。
4.文章内容分析题
将四个选项所叙述分析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出原句,看选项所分析的与原文中所表述的内容是否一致,选出正确答案。此题一定要细心辨读,将选项中所叙述的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一一落实核对,特别要注意细微处,方能提高准确率。
示例:(2008年全国Ⅱ第10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B)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从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史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分析:A项,“王弘对他评价甚高”的说法可能会干扰考生。其实,当王昙首率先写完诗作后,太祖问王弘:“你弟弟跟你比怎么样?”王弘说:“如果只是像我这样,家门还寄希望于谁呢?”言外之意是说王昙首比他强,能够振兴家门。B项,原文中没有提到太祖遇事咨询王昙首。因此此项理解分析错误。C、D两项的说法文中都有依据,正确。
三、文言句子翻译技巧
1.先看一下内容分析题中的4个选项是否有与翻译的句子相关的内容,以帮助自己理解句子大意,但千万别原样抄过来,否则,只得一个句子大意分。
2.将每个要翻译的句子在原文中找出来,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正确理解,再字字落实翻译。
3.抓好得分点,注意每句中的关键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省略的成分要补译出来,用括号括住,确保句子文意通顺,无语病。
示例:(2008年全国Ⅱ第ll题)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分析:这两句在内容分析题中都没有与之相关的句子,只好将它们放在原文去理解,去翻译。
(1)句中的关键词是“从”“自”,它们的意思分别为“参加”“自然”。
(2)句中的关键词是“衅难”,理解为“祸端”;宾语前置句两处。
答案:(1)既然参加了英明神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懦弱者具有坚强的意志。(2)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以上从三个大的方面对文言文语段阅读和解题技巧作了具体解说和例析,希望能对文言文“学困生”有所帮助。
甘肃省华亭第一中学(74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