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时报》6月15日文章,原题:印度制造业质量胜中国 由本报与全球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推出的“印度制造业优秀奖”,预计会成为企业对比全球标准的重要机制。这种基准至关重要,不要忘了印度制造业面临的最严峻竞争来自中国。
中印竞争环境似乎正逐渐出现两种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业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特色是规模经济,而印度在质量的价值链上迅速攀升。印度拥有世界第二大锻造公司、世界第二大光存储媒体公司及世界最大的两轮车生产企业。这三者都以顶尖质量取胜。而中国产的是大量玩具、服装和鞋类。不过,印度能否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达到中国的生产规模,而中国能否在规模生产中上升到最高质量?
很少有人承认,中国经济之所以高速运转,是因为跨国公司持续大规模直接投资,而印度经济很大程度上由本土企业(有时是与跨国公司组成的合资企业)驱动。目光敏锐的观察家清楚,印度没有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因为中国定价机制不透明,而印度的定价机制由市场推动。
不幸的是,中国产品近几年在质量问题上栽了跟斗,印度的产品却一直表现突出。而且,中国的大规模生产和出口有时让他们卷入国际争端。印度企业家更多关注创新和质量。印度有多达14家汽车制造商获得“戴明品质奖”,是日本之外获该奖最多的国家。
毫无疑问,印度需要从中国学习如何扩大生产规模。中国的成功故事源于大型特别经济区,那里提供了难以置信的商业友好环境及高度简化的监管。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在制造业领域加快扩大规模,同时紧盯质量以及更多的“戴明品质奖”。▲(作者阿米特·米特拉,汪析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