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欢 杨庆舟
摘 要: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长远发展,如何培养高校学生干部,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直是共青团工作者们探索的问题之一,建立健全学生干部队伍培养的长效工作机制更是值得深究的一个话题。本文结合目前高校学生干部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选拔、培养、使用三个方面入手, 探索并构建高校学生干部三级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校 学生干部 三级培养
1.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干部是一个由学生中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先进骨干分子组成的群体,作为高校广大学生中的一部分,他们的身份特殊、意义重大。从横向来看,高校学生干部一般包括党支部干部、共青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以及学生社团干部等,从纵向来看,高校学生干部分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干部,其中起主力作用的为二、三年级学生干部,人数众多,遍布校园的各个角落,是一群具有极大影响力、号召力和表现突出的群体,与一般大学生相比,他们在智力上更聪明,思维更敏捷,知识面更广阔,文字、口头能力表达能力更强,在心理上表现成熟,有主见、敢负责、善决断、能协调,具有较高的威信与号召力,在学生中能够起到骨干作用。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织者,在高校素质教育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他们还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学校、院或系领导与同学们联系的纽带,发挥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应该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头羊”,是校风学风建设的良好倡导者,是校园文化生活的最佳组织者。
因此, 在新的形势下, 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 是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 是培养造就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目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需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系统的培养才能形成,而目前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却因人而异。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大四到大一,从校、院到班级,学生干部的人数众多,出现了学生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干部素质不平衡,直接影响到整个学生干部队伍的形象和号召力。由于学生干部在思想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在思想上没有树立服务集体、服务师生的观念,导致工作作风不正,大大影响了学生干部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力度也不够,有些学生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只是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在思想和素质方面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2.2 学生干部培养缺乏长期规划,缺乏必要的物质依托,难以建立长久的培养机制。
学校容易忽视学生干部的意识、思想道德品质和工作业务教育的环节,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的指导,缺乏分层次、分年级的专业培训,导致学生干部工作能力提升缓慢或停滞不前,低年级的学生干部教育引导不够,严重阻碍了学生干部潜力的发挥和学生会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组织绝大部分没有专门的培训经费,团学组织活动经费一般也很少, 很难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也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干部的培养。由此造成活动简单重复, 工作上的被动, 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无法建立学生干部的长久培养机制。
2.3 学生干部的培养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缺少实践性的内容。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仅仅停留在普通的日常谈话和定期的培训讲座,理论建设和实践锻炼没有很好的结合,造成了很多培养机制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只是存在一些形式上的培训,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另外,学生干部的培养缺少一种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没有工作阶段性的总结和评估,不能形成严格的考察机制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学生干部培养发展链条也就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
3.对加强构建学生干部三级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
从以上问题不难看出,学生干部的培养需要规范化和制度化,这不仅是培养高素质学生干部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高效率、善创新、有威信的高校学生干部的有效手段。学生干部的培养要坚持普遍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既要覆盖到全体学生干部,同时也要突出对学生干部中的骨干进行重点培养,要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确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只有继续深化和加强学生干部“三级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做到学生干部培养有的放矢。
3.1 注重“一级培养”,从源头上抓起。
选拔一批富有热情,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有集体荣誉感、甘于奉献的大一新生学生干部进入培养体系。经过培训使一年级的学生干部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为下一步选拔优秀的学生干部储备大量的人才,为以后各类学生干部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一级培养”是打造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根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严抓“二级培养”,选拔精英人才。
选拔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大二学生干部精英,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让其了解党团基本知识,培养其关心时政的习惯,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通过大型活动的历练和长时间的考验,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在学生组织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二级培养”担负着学生骨干梯队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环节。
3.3 深化“三级培养”,加强管理传承。
加强对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干部的理论武装工作,有计划地培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一批具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和较强工作能力的骨干力量。“三级培养”将极大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是落实青马工程、培养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举措,“三级培养”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马工程实施的效果。
3.4 坚持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既要对学生干部加强思想理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要多组织学生干部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应该让广大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到其中,组织各类重点团队,分层次、分批次的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高度重视实践环节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干部广泛深入地参与实践锻炼。组织和引导学生干部积极参加日常志愿服务,为高校学生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创造条件。
3.5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对外交流。
着眼长远,不断建立和完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相衔接、与高校学生干部成长成才相适应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选拔机制。把政治素质好、品学兼优、组织领导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岗位上,保证学生干部的高素质。二是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培养方式,强化学生干部的表率意识、模范意识、自律意识,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对主要学生干部的评价要以鉴定的形式计入本人档案。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政治立场坚定、工作成绩显著、综合素质全面、群众基础较好的学生干部要予以奖励,要积极争取学校党政的支持,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干部骨干,在推优入党、推荐免试研究生和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并探索将学生干部从事社会工作的成绩进行考核,计入学分。对参加培训后考核合格的学生干部,要颁发培训证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积极向党政机关、人事部门和社会各界推荐优秀学生干部。四是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加大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切实为学生干部的全面成才提供保障。五是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本着拓宽视野、增进友谊、共同进步的原则,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对外交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干部在青年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各级学联组织和各国学生组织的友好交往,组织高校学生干部与优秀青年学生群体进行交流。
总之, 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 具有很大的潜在能量,也是高校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加强和深化学生干部三级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期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使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出更大的效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邵明辉.构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长效工作机制[J]. 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3):41-42.
[2] 陈慧敏.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方式方法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5(4):166-167.
[3] 瞿彦剑,张清政.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J].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0):126-128.
[4] 孔亚琴.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制度化的思考[J]. 镇江高专学报,2008,21(3):9-12.
[5] 姜微微.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08,(9):259-260.
作者简介:苏欢(1981-),男,四川眉山人,硕士,主要从事共青团和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