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华
在《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一卷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下有这样一段注释:“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林彪的地方作了删改。”注释限于篇幅,并没有让读者完全了解这篇文章历史的来龙去脉。其实这封信是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党内回信,批判的是当时存在的对时局估量持悲观态度的思想,林彪是这种思想的一个代表。笔者查阅了当时大量有关文献资料,试对这一历史做一公正的评价。
(一)
林彪给毛泽东写信,提出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
在此之前,林彪已经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当时红四军内部争论十分激烈,红军指战员和战士思想十分混乱。林彪是支持毛泽东的前委,而不赞成成立军委代替前委。在1929年6月8日的白砂会议讨论是否要成立正式军委的问题时,林彪与刘安恭发生了激烈争吵。林彪指出,成立军委就是想借此摆脱前委的羁绊。就在当晚,林彪送来了他写给毛泽东的一封信。对于当时的情景,时任前委秘书长的江华回忆道:“当天夜里,林彪给毛泽东送来一封急信,主要是表示不赞成毛泽东离开前委,希望他有决心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我当即将此信送给毛泽东,他看了一下,对我说,放在这里吧,没有别的事了,你休息去吧。
6月14日毛泽东写了《给林彪的信》,系统地对红四军内部的争论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对于林彪的来信,毛泽东写道:“你的信给我很大的感动,因为你的勇敢的前进,我的勇气也起来了,我一定同你及一切谋有利于党的团结和革命的前进的同志们,向一切有害的思想、习惯、制度奋斗。”
此后,红四军内部的争论并没有停止,而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由于毛泽东不担任前委书记,代理书记陈毅去了上海,前委机关实际不健全,党及红军组织皆松懈。敌人又不断围剿,而红军屡战失利。为了摆脱困境,前委决定由东江撤回赣南苏区。在此次战斗转移中,红军精锐损失不少,第一纵队缩编为两个支队;第二纵队收编的俘虏动摇而沿途逃跑,也缩编为两个支队;第三纵队缩编为一个大队。合计损失一千多人。这次损失总兵力约1/3,是井冈山“八月失败”以来最严重的损失。
为什么林彪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持悲观的估量态度呢?其实从大革命失败后,加上此后一系列的挫折,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暴动,以致在党内和红军内就始终笼罩着一种悲观的气氛。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不久,林彪的悲观情绪就开始流露出来。而且随着井冈山斗争环境的艰苦形势越来越严重,林彪便经常说些“天天吃南瓜,能打得天下吗?”“一个井冈山,十个井冈山也是空的”之类的牢骚话。与林彪同时战斗在井冈山的肖克后来回忆指出:“在井冈山,林彪曾提出‘井冈山红旗到底打得多久?”他的这种情绪甚至在公开场合也表现出来,曾在红28团党委会上多次讲过。作为一个高级指挥员,这种言行应该说影响是很恶劣的。但毛泽东当时并未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在毛泽东的眼中,林彪还是个“娃娃”,因此他曾对何长工说,“林彪的说法是小孩子之见”,没有放在心上,以致林彪的悲观情绪发展越来越厉害。
1929年5月18日,在瑞金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讨论时局和红军的行动计划。林彪在会上发表了悲观的言论,主张红军在粤赣边界区域流动游击。林彪的发言受到毛泽东的批评。红军攻占福建上杭县城后,林彪居然几次给前委写信,提出要去上海工作或者去苏联学习。对于林彪此时的思想变化,由于当时红四军高层因为建军问题争论不休,林彪的言行仍然没有引起毛泽东的足够关注。一直到古田会议结束,毛泽东重新回到前委书记的岗位上,红四军内部问题得到顺利解决,毛泽东才有时间和精力,针对红四军内部存在的悲观情绪进行一次系统的批评。而林彪的元旦来信,正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二)
由于这种情绪在当时红军中比较普遍,因此毛泽东决定用回复林彪来信的方式,阐明他对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的看法。而之所以特别选择林彪作为说服对象,则有两个历史原因:一是林彪的悲观情绪存在时间很长,而且反反复复,经常会出现苗头,尤其是在革命遭受暂时挫折的时候;二是基于毛泽东与林彪之间在此前后建立起来的特殊关系,林彪拥护毛泽东,毛泽东很欣赏林彪的军事才能和对自己的支持。因此批评说服林彪,体现了毛泽东对林彪的爱护和帮助,并可以借此教育所有持此种思想的其他同志,而不至于影响党内同志的团结。
毛泽东完全是用回信的口气写的,开头即说:新年已经到来几天了,你的信我还没有回答。一则因为有些事情忙着,二则也因为我到底写点什么给你呢?有什么好一点的东西可以贡献给你呢?搜索我的枯肠,没有想出一点什么适当的东西来,因此也就拖延着。现在我想得一点东西了,虽然不知道到底与你的情况切合不切合,但我这点材料是现今斗争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使于你的个别情况不切合,仍是一般紧要的问题,所以我就把它提出来。
对于林彪悲观主义看法的思想根源,毛泽东分析认为:“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认识。”具体表现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而正是中国社会这个最主要的特点,造成了中国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混战,敌人总是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阔的农村尤其是各省之间的交界地区和偏远农村,敌人则无法占领,成为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恰恰就是在不同统治集团的缝隙中,在四周白色政权中,能够有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着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
对于林彪等人产生悲观主义思想的原因,毛泽东也作了具体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1)中国的革命力量虽然弱,反革命力量也是弱的。(2)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力量形式上虽然弱小,但却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这是问题的实质。(3)反革命力量表面上强大,本质上却是虚弱的。(41革命高潮能否到来是由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是否向前发展决定的。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复杂矛盾不断激化和发展,注定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
因此,毛泽东要求党内同志
和红军指战员们在判断中国政治形势的时候,需要认识下面的这些要点:(1)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2)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看,自然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也是这样,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本质。(4)现时的客观情况,还是容易给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的同志们以迷惑。特别是我们在红军中工作的人,一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这种一时的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起来,仿佛全国全世界的形势概属未可乐观,革命胜利的前途未免渺茫得很。
毛泽东的回信,深入浅出,说理精辟生动,说服力很强。毛泽东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形容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革命的力量虽然小,但它的发展是很快的。他断言: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三)
毛泽东在信中直抒胸臆,披肝沥胆,批评时以说理服人,虽然毫不留情,但用词却非常委婉,让人觉得很“顺耳”。出于对同志的爱护,毛泽东还特意把林彪的悲观思想与单纯军事观点和流寇思想作了区别,可见当时毛泽东对林彪的信任和关怀。
毛泽东的这篇党内通信,其起初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批评教育林彪一个人,而是为了纠正红四军党内较长时期内存在的悲观主义思想倾向。所以,毛泽东的信写完后,不仅把信送达林彪,还要求红四军政治部把这封信公开印发,供全军阅读和学习,以教育红四军所有党员和广大干部战士,由此可见这封信的历史意义之大。
延安整风运动中,为了教育全党同志,让大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经中央书记处研究决定,由毛泽东亲自主持,于1941年12月在延安编印了《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作为整风的重要文献,供参加整风的高级干部学习。书中收录了由毛泽东保存的给林彪的这封信。其后,1942年中央军委编印的《军事文献》,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的《两条路线》,1944年中共中央北方局编印的《抗战以前选集》,1945年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编印的《党的路线问题选集》,1947年12月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编印的《毛泽东选集续编》,均相继选用了毛泽东这封给林彪的信。由此可见,毛泽东对这封信的价值的看重。
通过整风运动,清除了王明教条主义在党内的影响,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旗帜——毛泽东思想。随着党内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和学习,需要集中编辑一套毛泽东的文献。1947年秋天,解放战争中的东北战局已趋于稳定,中共中央东北局开始酝酿筹划把过去陆续发表和延安整风时期编印的《两条路线》等文献集中有关毛泽东的著作,加以整理、汇编,出版一部《毛泽东选集》,主持这项工作的是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由于毛泽东这封信的特殊历史地位,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此曾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编选毛泽东的文集时,要收入给林彪的信。了解这一情况后,林彪于1948年2月12日致电中共中央宣传部,表示这封信的内容有很大的宣传教育意义,他本人同意向党内外公布,但“为这不致在群众中引起误会起见,我认为只公布信的全文,而不必公布我的姓名,就好些”,以免对中央内情不了解的人发生种种无谓的猜测。
这份电报由中宣部呈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随即作出指示:(一)这封信不要出版;(二)请陆定一、胡乔木负责将这部选集的书稿全部审阅一次,将其中不适宜公开发表的及不妥当的地方标出,并提出意见,待修改后再出版,并让东北局暂缓印行和翻译成外文。林彪当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和东北军区即东北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作为一个主持一方军政的主要负责人,林彪的顾虑不能说没有道理。同样是出于对林彪的爱护与关怀,毛泽东作出以上的批示。因此,按照毛泽东的指示,1948年出版的东北书店版和晋察冀版《毛泽东选集》,没有收入这封信。
199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修订《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一版的报告。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工作,第二版《毛泽东选集》在199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的纪念日正式出皈发行。毛泽东给林彪写的信被收入其中,标题仍然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在篇目下就有了本文开头那个恢复历史原貌的重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