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主题中体育意识的变迁

2009-06-15 03:13邰忠锋
电影文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沙鸥变迁体育

邰忠锋

[摘要]体育生活历来是世界电影领域的一大主流题材。本文以《女篮五号》和《沙鸥》为例,回顾了中国体育电影主题意识的变迁,从而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民体育意识的发展历程,最后结合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阐述了体育电影肩负的光荣使命与责任。

[关键词]《女篮五号》;《沙鸥》;体育;变迁

体育生活历来是世界电影领域的一大主流题材。在我国,体育题材影片同新中国电影发展是基本同步的。在新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体育向来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含义,而与此同步的体育影片在内容上也紧跟形式,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体育电影主题意识的变迁中也清晰地映射着国民体育意识的发展脉络。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体育作为政治的附庸体现在电影当中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竞技体育从昔日的时髦玩物,变成了普通百姓娱乐、健身的生活内容,各类项目迅速普及。

20世纪50年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一方面要建设,另一方面要休养生息。当时,新中国被排斥在奥运大家庭之外,国民通过体育运动自娱自乐成为社会主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就成为主要的奋斗目标,于是这一时期的影片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全社会群众体育的发展和新旧社会运动员不同的境遇。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教育的完善,共产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成为全社会的主导思想,在这个大背景下,“做革命人”“为革命锻炼”“个人服从集体”就成为在这个时期体育题材电影的指导思想。

由谢晋导演执导的《女篮五号》,是体现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反映时代命运的体育电影代表作之一。

该片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影片描写的情节是:新中国成立前,上海东华篮球队老板的女儿林洁爱上了球队主将田振华。一次与外国水兵比赛,老板受贿,指定输球,被田振华拒绝。赢球带来厄运,老板派人打伤田振华,又强迫女儿他嫁。18年后,田振华担任上海女篮教练,耐心地教育和帮助林洁之女小洁。小洁因伤住院,田振华、林洁同时来探望小洁,这对情侣久别重逢,重新获得了爱情。

影片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新旧中国,又有浓郁的人物情感——伤别后重逢,还有独特的动作场面——女篮比赛,它们构成了类型电影的重要元素。影片节奏明快,气氛浓烈,起伏跌宕。借景抒情,突出主体,刻画心理。探讨了体育与爱国、青春与际遇的重大命题。两个年代的运动员在历史新老交替的转折中重塑尊严,篮球精神得以续传,尘封多年的恩怨蓦然冰释。该片于1957年获得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于1960年获得了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影片可以说是一部当时的励志影片,开启了新中国体育电影的先河。

二、20世纪50年代,体育作为伤痕文学的素材体现在电影当中

“文革”结束之后,体育影片也出现了和当时政治形式、历史文化相吻合的题材。其代表作是由中国第四代导演张暖忻于1981年执导的影片《沙鸥》。

其故事梗概是:南方某训练馆内,中国女子排球队正为参加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出国比赛进行着紧张的训练。女排队员沙鸥因腰部严重损伤,未被列入出国参赛名单,并被要求马上离队休养。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沙鸥毫不退缩,执意要求坚持训练。从北京赶来的母亲劝沙鸥及早退出运动队,与在国家登山队当运动员的未婚夫沈大威结婚。沙鸥的决心得到沈大威的支持,她顽强地与伤痛搏斗,坚持刻苦训练,终于获准出国参赛。由于中国队与世界体坛隔绝多年,技术欠佳,终致比赛失利。在回国的轮船上,沙鸥痛苦地将个人所得的银牌投入大海。回北京后,沙鸥全力支持沈大威的登山事业。但不久,沈大威在与队员一起登上珠穆朗玛峰后返回基地的途中,遭遇雪崩不幸遇难。事业的失利和爱情的破灭,使沙鸥痛苦至极。在圆明园遗址,她面对民族的耻辱柱,精神重新振作起来,返队当了教练。数年以后,经沙鸥培养的年青一代女排队员终于在比赛中战胜了日本女排。已经瘫痪的沙鸥在疗养院的电视里看到这激动人心的热烈场面,禁不住热泪夺眶而出。

20世纪80年代,正是各种艺术思潮纷纷出现并对我们产生影响、引起人们思考的时期。我们依稀记得铺天盖地而来的伤痕文学使全中国人民泪限模糊。中国的第四代电影艺术家,也就是发韧于这样一个在我国文化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一直努力想实现对“文革”灾难历史的剥离,巨大的社会语境漫溢着陌生的向往和政治上解脱的兴奋,以及凡事重新获取界定的预期。影片《沙鸥》以直接表现人的心理活动的叙述形式,构筑银幕形象的根基,重意境轻情节,重人物轻事件,探索了新的电影语言,寻找和发现电影艺术表现生活的新能力。

第四代电影里的人道主义理想带来了对人性,良知、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包容的倡导和张扬,使社会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人们重新拥有美好的期待,社会潜能由此被激发。观众从影片《沙鸥》中女主人公沙鸥不断遭受打击,但仍然为实现目标而顽强搏斗的经历中,看到国家兴盛,民族自强的精神支柱。将体育比赛与改变“东亚病夫”的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表现了民族尊严,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该片获得1981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2年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今天我们虽远离了那个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却依然可以找到纪实美学话语之下,第四代导演们对自我风格、对意象美、对叙事策略的强烈渴望和追求,也清晰地映射出了体育作为伤痕文学的素材体现在电影当中。

三、主题意识的变迁以及国民体育意识的发展

《女篮五号》和《沙鸥》作为体现时代特征的优秀影片,从其主题意识的变迁中可以窥视出国民体育意识的发展及对体育精神的不懈追求。在刚刚完成的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优秀电影评选中,《沙鸥》以其纪实、长镜头美学彪炳于中国电影史册而被当选。欣喜之余也有一些遗憾,我国虽早已是世界公认的体育强国,运动健儿们不断在各种世界大赛上摘金夺银,但一个令人尴尬的现状是:我国优秀体育题材电影长期缺席,以至于提起国产体育题材电影,许多人的记忆仍停留在上世纪50年代的《女篮五号》和80年代的《沙鸥》。抚今追昔,反思现状,虽然时代巨变,但中国体育电影却依旧保持着既往的一些特质,仍旧难以和现代体育精神接轨。借体育题材说时代故事,重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和时代话语,轻竞技体育本身的冲突性、技巧性、动作性。那些彻底以体育精神——拼搏、对抗、胜利、失败为主题及素材的作品,没有引起我们应该的重视。或许,中国体育电影载负着更多的其他社会层面的使命使然。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的成功召开,世界开始以体育为核心用全方位视角聚焦中国,作为文化载体最直观表现形式的电影仍将扮演重要角色。一批体育题材电影走入观众的视线。如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述的是中国运动员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故事。由于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参赛,他被迫逃出日寇占领的大连,躲避关东军的一路追杀,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23天的漂泊,单刀赴会,代表四亿中国人站在了奥运会的跑遭上,生动地体现了刘长春身上不放弃、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应该说,《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再次体现了我国体育电影制作方面对于体育精神的深刻挖掘;《买买提的2008》是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儿童片,影片始于一个善意的谎言,但就在这个“谎言”的激励下,沙漠村落的小足球高手们克服困难,最终得以进京一圆自己的奥运梦。影片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成熟的民族风格,以一种令人兴奋的大气格局,借助少儿足球与“2008”“北京”等时尚命题,成功地完成了民族梦想的表达,《加油,中国》在艺术上的重要突破在于影片没有刻意强化“不夺金牌誓不休”的情结,而是艺术地呈现顾拜旦所说的那句名言:“奥运的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更落落大方。”

“体育电影励志是关键,但还要跳出励志主题向更深层面开拓。”在前不久召开的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体育电影研讨会上,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副教授倪骏这样说。是的,对于体育来说,竞技结果不是终极追求。对于体育电影来说,竞技本身也不是终极表现对象。体育电影表面是力与美,内核是梦想,而情感贯穿其中。好的影片,就应该多给人以价值启示和精神鼓舞,以此提升国人对体育的深刻感悟与共识。

猜你喜欢
沙鸥变迁体育
为爱出发:嫁给救命恩人,把生活过成了诗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荣誉·事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