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备课管理

2009-06-15 09:35冯忠杰
中国教育科学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变革新课改

冯忠杰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备课改革。我们必须进行备课管理的改革,专人负责,分科指导。重备课过程管理,重建评价标准和体系。

【关键词】备课改革;变革;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备课改革。目前,农村师资紧、课程多,教师任务重,大都承担了多门学科的教学,为应付检查照抄旧教案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案流于形式,把动态的学生排除在教案之外,仍是知识灌输为目的的旧备课模式的翻版。另外,一些老教师教法陈旧、思想观念转变慢,新课改对他们来说只是“穿新鞋走老路”;部份年青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个人喜好备课、上课,他们某些观点新奇,但得不到理论支持;骨干教师虽然走在了课改的前沿,但他们好的观点和做法仅仅在每学期的一两次教研课中体现,大多数教师难以很快消化和实践。

备课改革必然引起备课管理的变革。过去,学校领导以“旁观者”的身份管理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同时备课检查局限于数量和篇幅,这种做法,脱离了对教案实用性的评价,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扼杀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备课管理的改革,具体作法如下:

1 专人负责,分科指导

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分科牵头,组织教师学习《课标》,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科特点,分单

元、分章节作好探讨主题导向和讨论方法指导,帮助备课组教师寻找理论依据,督促教师参与热情。

2 重备课过程管理

采取“一查、二听、三考核”的办法,管理教师的备课研究过程。

一查:查“个人预案”。检测教师是否认真钻研教材,运用新课改理念。

二听:听“集体讨论”。检测教师是否积极参与讨论,理念是否运用恰当,各自的经验和心得是否得到交流。

三考核:对备课组的讨论过程、集体详案、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个人随记和后记量化打分,

表彰好的做法,激发教师的探究积极性。

3 重建评价标准和体系

对教师、教案和课堂教学的评价,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不当,容易使评价结论失真,打消教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因此,我校重新建立了评价标准和体系:

3.1 评价标准:

3.1.1 活用新课程理念。新的备课模式不是新理论和方法的简单罗列,它要求教师讨论探究出什么地方该用什么方法,怎样用,才能达到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

3.1.2 活用“集体详案”。它要求教师使用“集体详案”教学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发挥自己的风格,再次优化组合教案,在指导学生活动和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中突破、创新。

3.1.3 “随记”详实,“后记”认真“反思”。“随记”是否有针对性地记录了教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后记”提出的改进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有利于后阶段教案设计。

3.2 评价体系:

他评——自评——综合评价。

3.2.1 他评:包括主管领导评、听课教师评、学生评等方式。形成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材料。

3.2.2 自评:教师是教学案的设计者和表演者,对自己教案和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最清楚,他们的评价更切合实际,更有针对性。

3.2.3 综合评价:主管领导组织参评人员对大家的评价意见进行综合,得出的评价结论克服了片面性,接近教师的真实水平,最具说服力。

3.4 教案展评,回收保管。

新的备课模式下最终形成的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教案,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资源,而是全校教师的共同财富。展评教案的目的就是要让我校每一位教师参与进来,既为他们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也让他们提前接触课改,自觉摸索,提高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总之,以上措施是我校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几点初步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成绩。但我们觉得,在怎样切实有效地减轻教师负担?如何加强备课过程的管理?如何建立一套更加合理、完善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还需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我们将一如既往,使我校的课改工作再谱新篇。

猜你喜欢
变革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卷首语
德育中的变与不变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经理人变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