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蛲云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构建的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中国入世后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转换给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就更深刻地表明在这场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系统工程中,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对于每一位高职毕业生而言,显然挑战大于机遇。本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挑战
1概述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随着“双向选择”的实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的要求逐步提高,这就给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早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毕业生“分配”一词已从文件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就业”,即“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模式。诚然,“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给高校毕业生带来更大的选择权利,也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既给他们带来期望,也带来困惑。
2高职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
2.1学生自身因素
2.1.1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高职毕业生中有不少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工作热情高,团队精神佳。
2.1.2期望值过高,脱离现实部分高职毕业生及家长选择的目标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一心想抱“铁饭碗”或只考虑个人的要求和待遇,轻视其他行业,限制了就业范围。
2.1.3目标不明确,朝秦暮楚部分高职毕业生偏重自身兴趣、爱好,择业时左顾右盼,“高不成、低不就”,凭“志趣择业”,人为造成就业困难。
2.1.4心理不成熟,错失良机部分高职毕业生缺乏自信,存在畏惧心理,担心在人才竞争中被淘汰,总是消极等待,等待单位来选择自己,缺乏主动择业的积极性。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高职毕业生处于弱势,虽然他们之中有不少“优质生”,但总体的低学历及综合素质欠佳,使他们在就业时常遭遇否决,因此,如何做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显得相当重要。
2.2社会因素
2.2.1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已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就业,使不少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人才结构和层次发生了变化,从以前“饥不择食”发展到“挑肥拣瘦”;部分用人单位出现盲目的“人才高消费”,目前,在人才市场上某些单位盲目攀高或因其它原因而一味追求高学历,开口闭口就要本科生、研究生,有的甚至提出“欢迎研究生,考虑大学生,拒绝专科生”,忽视了对大专层次人才的需求:部分用人单位“用工”观念有所变化,比较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部分有工作经验的下岗人员恰好能满足要求,致使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无法马上就业。
2.2.2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吸纳能力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由于各级党政机关精简机构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全面实施,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要受到严格的机构编制和干部职位的限制。②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生产方式的转变,特别是企业改革的深化,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正面临减员增效的宏观调控,有的甚至破产倒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毕业生的就业。⑨许多基层事业单位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正面临着要压缩人员;而某些编制不满的单位,则因经费包干或实行内部责任制的改革,对录用毕业生积极性不高。
3树立新观念探索新路子
3.1学校方面
3.1.1加快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建立并完善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作,极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校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在新的就业体制下,毕业生思想教育,就业政策的指导,信息和咨询服务等尤为重要,要搞好这一工作,必须要建立就业指导机构,建设一支专、精、高效的工作队伍。
3.1.2加强宣传力度,拓宽信息渠道学校必须转变观念,转换职能,改变过去等着用人单位上门的状况,化被动为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主动向有关用人单位宣传学校及相关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积极主动地为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的资源信息,认真负责地向他们提供和推荐毕业生人才情况,主动邀请他们来校招聘。
3.1.3开展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应该是长期的教育和短期指导与服务相结合,并要纳入学校学生常规性的教育管理体系。就业指导不仅要抓好,更要抓早,要从新生入学时就开始并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
3.1.4加强学生就业上岗的技能培训,突出职业教育之特色职业大学培养的是具有专门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专业技术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开设,突出职业性,加强学生就业上岗前动手能力的培养。
3.2毕业生方面
3.2.1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技术应用型人才,因而高职毕业生应突出技能,以能力补学历。每位高职学生都要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每次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和提高“技能特长”优势:也可利用三年中的五个假期积极主动地投身社会,让自己与社会进行双向交流,以丰富职业背景和社会阅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单位、社会和祖国。
3.2.2就业观念的更新和定位高职毕业生应冲破择业中关于所有制形式、地区、行业等种种旧观念的束缚,认清就业形势,摒弃传统的就业意识,走出“高不成、低不就”的误区。加入世贸组织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人才,但同时更需要受过高等教育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一线人员,这正是高职所培养的人才。因而,只要有扎根基层和满足一线需要的信念,并树立“就业第一”、“先就业后择业”、“可以当干部也可当工人”等就业观念和择业意识,就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3.2.3树立“终身教育”意识所谓“终身教育”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市场经济的规则是:有能力、有技术就会有工作。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仅靠一个阶段接受一次性教育所获得的知识,一劳永逸地享用至整个职业生涯。因而,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广泛汲取课外知识,还可参加“专升本”的学习,到工作岗位后,也应边工作边学习,才能不为社会所淘汰。
3.2.4以“双证书”增强就业砝码自从我国实施技术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双证书”不仅是衡量个人技术级别、专业能力的社会标准,而且成为越来越多行业的就业准入证。从而使其具有不似学历胜似学历的功效。它是衡量高职毕业生是否为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能否“顶岗工作”的有力凭证,它对消除高职毕业生由于低学历所带来的就业障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高职学生在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务必通过各级各类技能鉴定和资格考试。并要把它作为学业的一部分来完成。毋庸置疑,成功者们拥有了学历加证书在择业、就业时比较优势,易为社会认同和接纳。
4结束语
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自主权,有效地开拓和扩大全社会教育资源,为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运行的效率创造条件。从近几年的社会形势来看,毕业生的质量及就业情况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信誉,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的保证。因而,校方及毕业生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定位,适应新形势,才能开创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