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观”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09-06-13 05:51丁汉华
成才之路 2009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体育

丁汉华

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为世界瞩目,其申办时提出“人文奥运”口号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文”这个词的提出,体现着人类社会在发展观念上的重大转变,标志着当今社会发展中,人类对自身的重新认识与反思,它也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人文”的现代体育观的构建,必将成为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民族是不健全的民族。当今教育改革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传统体育中存在的问题,都说明了人文教育刻不容缓。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文、人文精神内涵的研究,就体育教学中如何融入人文精神,树立人文观念进行初步分析探讨。

一、 注重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是由学生的主体意识决定的。因为,体育教学的影响只有在得到学生主体意识的选择支持后,才能对其知识能力、个性品质、身体等各方面发挥作用。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体育基础、个性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学习目标与追求、学习方式方法等也各不相同,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编写,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教学对自身生命活动的意义。只有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要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决定着广大学生对接受体育教学的不同需求。长期以来,学校存在的教学方式,一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就必须改变一个炉子冶炼一个模式产品的教学形式。树立学校体育的“生态观”,培植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让学生这棵茁壮成长的禾苗在其成长发育过程中,需要“阳光”时就提供充足的“光照”,需要“水分”时就及时给予“滋润”,需要营养就施加“肥料”。给学生提供、创造个性发展的机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的学习心理、情绪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师生关系能唤醒和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产生激烈的参与欲望,并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体育课堂的设备是没有生命和感情的,体育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创造,才能使体育的物化环境“活”起来,呈现出浓浓的“人文”意味,才能激活学生的内驱力,营造“人性化”的课堂环境。教师应尊重学生,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一员,尊重、欣赏、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其人格;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感受学生的思想、情感,并把这种理解恰当地传导给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是知己、是朋友,这样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不能把自己消极的情绪带到课堂,这样的话影响课堂环境,会使学生的情绪受到牵连,并且对课堂上的突出事件不能做出冷静、正确的处理;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谈、对话,使得师生双方超越身份、地位、尊严的障碍,在精神上相遇,在情感上共通,通过心与心的交谈,获得完整的信任与尊敬;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遇到矛盾时能够冷静思考,既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又主动与教师交换意见。

四、 建立良好的考核评价体系

体育课的成绩考核评定,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的考核和评定方法。起点不一样,要求就不应一样。成绩评定取决于学生的努力,其成绩提高的快慢,进步的大小以及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必须从多种素质发展需要的视角出发,制定综合性的体育成绩评价模式,使单一的“达标”评价向多角度、多方向的综合评价转化,尽可能通过考核评价的多种作用,来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良性反馈调节,使其成为调节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杠杆,其成绩考评真正转移到“启智、求知、用心、育人、健身”这一主要目的上来。学生的成绩评定可以让学生按照教师拟定的评价标准自行评分,具体的做法就是教师和学生都明确评分标准。由于学生参与自己评分,所以能从这种学习中获得动力,从而激励自己。与此同时,也发展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因而把学生的“间接”学习动力转化为“直接”学习动力,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和获得什么,调动了自己学习的动力。

总之,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体育向人文教育升华。体育教学活动只有自始至终关注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以人文价值为取向,才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姜堰市港口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体育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