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初步思考与实践

2009-06-13 05:51
成才之路 2009年10期

朱 荣

摘要: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能增进幼儿对自然的情感,萌发其初步的环境意识,使幼儿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它们的特点、联系和发展变化加以认识,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从理念、内涵、手段等方面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反思,旨在更好地推进幼儿科学教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理念超越;内涵拓展;手段突破;反思多元

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时代迫切需要培养出具有厚实知识基础的、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因此,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幼儿,从小启迪幼儿的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理念的超越:从“常识教学”走向“科学活动”

现代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科学活动内容强调启蒙性与时代感的统一,突出“浅、少、趣、广、新、序”六个字;活动形式强调多种教育手段综合运用,强调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互相配合,既重视正规的学习活动,又重视非正规的、偶发的探索活动;提倡“模仿科学的加工过程”,让孩子们去尝试、经历、体验、探索、发现,自己学习寻求答案,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不单是知识的讲授者,而且还是幼儿探索的引路人,双方关系是平等的,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指挥者”。

二、内涵的拓展:从“单一材料”走向“丰富资源”

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和智力结构的起源是物质的活动。幼儿学科学具有直观性和活动性的特点,当他们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才会提出问题。同时他们需要自身的活动和亲手对物质材料的操作,用自己的感受去充分感知事物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所以,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不断向他们提供科学信息,能引发他们探索活动兴趣的物质环境,不断拓展、丰富幼儿的科学教育资源。

1. 充实活动材料

材料是物质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换操作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及阶段教育情况,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操作与观察的、蕴涵教育价值的材料。如“空气”的主题活动,可在引导幼儿找空气时,为孩子们投放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导幼儿用塑料袋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觉气流的冲击力。又如,投放石子、沙子、豆子、扣子、瓶子等材料,让幼儿在活动时通过摇晃、敲击瓶子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从敲击瓶子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判断瓶子中的材料,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听觉能力,还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

2. 分层落实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适合大、中、小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同时学习的情况,其实这就是教学内容的划分。例如,水这个教学内容包括很多小的内容,水无色无味的特征、水的流动性、水的三态、水的用途、水的沉浮,以及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水的基本特征就是小班幼儿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大班幼儿在学习时,水的基本特征已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水的沉浮现象、水能使光发生折射等现象产生疑问,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如果把发现了解水的沉浮现象作为大班幼儿学习的重点内容,那么了解水与物体的沉浮关系就是难点内容,因此教师在活动前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观察、评估幼儿,准备教学用具,对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每一种现象、状况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尽全力作出最全面的预测,确定合适的重难点内容,是成功的幼儿科学教育的必要前提。

3. 巧借社会资源

社会自然资源是指幼儿园所在地区和邻近地区中可以被科学教育所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自然资源,可为幼儿提供学科学的机会,开阔眼界,丰富科学经验和生活,使幼儿学习在幼儿园中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利用社会自然资源还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把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融于社会和大自然之中。

三、反思的多元:从“从众而教”走向“专业成熟”

1. 启蒙教育不可“拔苗助长”

幼儿科学活动,归根到底还属于科学的启蒙教育,因此对幼儿接受程度应有一个恰如其分的期待,定位要准确。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幼儿原本也是最诚实、最尊重客观现实的。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幼儿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作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可贵探究。

2. 尊重个性不可“千人一面”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情感、意志、个性表现一般都很鲜明。某些平时好动的幼儿对某一科学活动兴致十足,能长时间认真观察、操作,用意志克服了好动的缺点;有的能力强的孩子面对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却轻易放弃了成功的机会……科学的成功需要有一个稳定而持久的情绪情感、活泼自信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我们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激励,培养幼儿稳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活泼开朗、敢于挑战的个性品质,充分发挥情感、意志、个性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动力作用。

3. 相机指导不可“越俎代庖”

在科学活动中,特别是在科学实验活动时要注意给每个幼儿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尽量让每名幼儿都动手操作,即使实验材料不充分,也要让幼儿轮流去做,让他们充分感知现象,探究原理。即使时间有限,也要为每名幼儿提供展示的机会,创造不同的角色。如果老师经常统一安排好谁来记录,谁来代表小组发言,谁做实验,这样就不能完全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容易抹杀部分孩子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让幼儿自己协调、决定小组内的分工,避免一名幼儿做,其他几名幼儿只能眼巴巴观看的现象,真正给孩子创造平等、公正、宽松的学习环境。

(如皋市直属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