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祥
2009年3月1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向全世界呼吁:“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因为“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
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沉着应对,果断出台了刺激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不仅有大家熟知的两年4万亿元投资,还包括了四个方面: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大范围的产业调整、大力度的科技支撑和大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这些得力的措施不仅可以力争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还得到了外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予积极评价并寄予厚望。这些“快”和“准”的措施已经促使一些地方和行业基本面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中国人的心开始暖起来了”。
为了力保经济增长和就业,应对来势汹汹的全球金融危机,国家把扶持中小企业列为项重点政策,从监管机构到金融机构,各方接连出台缓解这一瓶颈的举措,银行发放的贷款金额呈现井喷态势。今年1至2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2.6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64万亿元。
阳光雨露固然是好,但似乎挺难落到小企业的头上。
在两会采访期间有中小企业主对记者表示:“用我手头有的东西做抵押,银行不认。”对于抵押物汽车,银行只认宝马等豪车:对于房产,银行只接受楼房。大银行“不屑”小额贷款,中小企业面临贷款难的困境由此可见—斑。
上述情况也并非只有我国独有。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中小企业总体风险大,死亡率高,银行要对存款人负责,不可能把大量资金投入高风险领域。只有在企业进入成长期后,银行才愿意介入。在创办期和发展期,中小企业都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基本只能靠个人自筹、朋友借款和民间融资。作为商业性机构,银行为规避风险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放贷似乎无可厚非。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门槛过高确实是一个严重问题。对此,温总理指出: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长期的、根本性的方针。扩大内需首先要解决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其向内部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倾斜,这就需要随着生产发展来逐步提高职工工资。决定人们购买力的不是—般号召,而是口袋里的钱。而解决口袋里钱的问题,在中国最重要的就是就业。影响就业最大的是中小企业,因为这关系到就业人数的90%。我们必须改变人们忽视中小企业的看法,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给予信贷支持。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新的不利因素还在增加,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在国际金融动荡中,中国怎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呢?
记者了解到,中小企业已经把一切能抵押的资产都抵出去了,但贷款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而银行把一大堆东西和贷款绑在起,并不是银行想要这些东西,而是因为除此之外,银行找不到更好的处理风险的办法。如果企业希望银行不要抵押和担保,那么风险必须由第三方来分担。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提出建议,希望国家建立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包括成立中央财政出资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建立合理的担保公司资本金补充和扩充机制、增加财政引导资金的投入等,从而充分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针对缺乏房产和汽车等不动产抵押物的中小企业,闫冰竹指出,动产抵押是—个重要解决办法。但是,目前我国动产抵押配套制度并不健全。他建议,未来国家有必要完善动产抵押的法律法规和抵押登记制度,同时出台银行动产抵押贷款的引导。国家应加大对民营担保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资金支持、风险补偿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国有担保公司一样的待遇。此外,国家相关部门在工商、税务、海关和信贷等方面的信息应更多地向担保业公开,促进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这些多头并举的措施真正落实了,中小企业真正能够及时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获得必要的发展资金,才能真正地“暖”起来,才能实现“中小企业暖”则“中国经济暖”进而促进“世界经济暖”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