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应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每小题5分)
跨国食品公司早在多年前知道他们生产的很多食品会使大脑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进食者吃过量。
为雀巢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工作的科学家一直在暗中调查某些食品——像巧克力饼干、汉堡包和零食等——为什么会使人们暴饮暴食,进而导致肥胖。表面上,这些食品公司坚持说,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生产的食品会引起生物化学反应,促使进食者暴饮暴食,因此它们并不打算向消费者发出警告或改变这些产品的特征。
但业内科学家说,食品制造商担心它们生产的食品会破坏人体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因此正试图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一家食品公司说:“我们创造了一个生化怪物。”
如今,全球被诊断为肥胖的人已经超过了3亿,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为超重而死亡。在英国,1/5以上的成年人属于肥胖人群——这一比率是20年前的三倍。
一位担任食品制造商顾问的科学家说:“食品公司清楚地意识到,它们在生产使人上瘾的食品方面简直成功得不能再成功了。这是一个大问题。”
科学家认为,暴饮暴食效应是由类鸦片物质引发的。这种化学物质会使人产生“再多吃一些”的愿望,同时还会削弱能让人抑制食欲的“吃饱了”的感觉。
食品工业的研究显示,虽然暴饮暴食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但它会对人体的食物摄入产生很大影响。萨塞克斯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对20年来的研究进行了一次回顾。他们发现,如果用药物阻止类鸦片物质的释放,人体食物摄入会减少21%,在肥胖人群中,这种效应会更大,使进食者的食物摄入量减少33%。
此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高脂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产生的类鸦片物质效应最大,而食品制造商往往在产品中添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使其更美味可口。譬如说,它们常常在谷类食品和饼干中添加巧克力,在开胃零食中添加奶酪,在汉堡包和奶酪汉堡包的面包片中加入大量糖。
长期以来,食品工业挖空心思,一味追求产品美味可口。然而现在,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这种美味可口反映的是食品对大脑产生的影响。
(选自《参考消息》)
1、下列对“暴饮暴食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食品公司生产的食品使大脑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进食者吃过量。
B、指高脂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产生的类鸦片物质效应,它使人产生“再多吃一些”的愿望,从而导致人们暴饮暴食。
C、指某些食品产生的类鸦片物质使人的大脑产生化学反应,导致人们暴饮暴食,进而导致肥胖,并对人体食物摄入产生很大影响。
D、指食品中的某种化学物质会使人产生“再多吃一些”的愿望,同时又能削弱人们抑制食欲的“吃饱了”的感觉。
2、“食品制造商担心它们生产的食品会破坏人体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因此正试图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制造商担心人们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会被它们生产的食品破坏,正试图寻找一种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一个问题。
B、食品制造商正试图找出可行的办法,解决它们所担心的人们的食物摄入量因它们生产的食品而被破坏的问题。
C、食品制造商正试图寻找可行的办法解决它们的担心,使人们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不因为它们生产的食品而遭到破坏。
D、食品制造商试图找出可行的办法,既不破坏人们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又不影响它们生产食品。
3、如何解决“暴饮暴食”和“肥胖”问题,下列根据文章内容作出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公司对它们生产的能够使人上瘾的食品,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或者改变这些产品的特征。
B、要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使人体控制食物摄入量的能力不受破坏。
C、用药物阻止类鸦片物质的释放,从而使进食者的食物摄入量减少。
D、要让人们意识到,高脂肪、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会产生类鸦片物质。因此,不要进食美味可口的食品。
4、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揭露了这样一个事实:食品公司早就知道它们生产的很多食品能够使人上瘾,但是他们并不打算向消费者发出警告或改变这些产品的特征。
B、全球肥胖人群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长期以来食品工业挖空心思生产出很多美味可口的食品有密切的关系。
C、为雀巢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工作的科学家一直暗中调查某些食品,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生产的食品会引起化学反应,进而促使进食者暴饮暴食。
D、本文意在告诫人们:要特别小心食品“陷阱”。事实上,现在的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美味可口反映的是食品对大脑产生的影响。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共28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翻译题12分)
丞相公孙弘者,齐淄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弘让,谢国人曰:“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拜为博士。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习文法吏事,上大说之。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元朔三年,张欧免,以弘为御史大夫。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目:“今臣弘罢驽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候。致位三公。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乃上书归候,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今事少闲,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④臣弘行能不足以称⑤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⑥避贤者路
A、①②③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④⑤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平津侯公孙弘从做汉朝监狱官到召为博士到御史大夫,以布衣而封侯,官至丞相,位列三公的经历,赞扬他官高戒奢,躬行节俭的高尚品质。
B、公孙弘与汲黯相处得很好。有一次,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非常高兴。
C、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他的这种行为受到了汲黯的责备,也受到了汉武帝的批评。
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公孙弘认为身为御史大夫没有做好本职工作,应负一定的责任,希望交回侯印,辞官归家,给贤者让路。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事少闲,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10-11题。(26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4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愁,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内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中“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试作简要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2分)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名,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银山:江中巨浪。
(1)前两句用什么手法,写出了甘露寺的什么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开窗放入大江来”?(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共26分)
淡紫色的午后
王希希
这个午后,心情应该是淡紫色的。
一阵风过,紫藤的叶子纷坠如雨。这样的落叶不会使人感到惋惜难过。每一枚都完整、光洁,并且鲜亮是最艳的那一种鹅黄,像稻麦刚刚成熟的颜色。那是麦浪,那么这个,应该是“麦雨”吧?我伸手向头发。拈下一片,微微地笑。多么有缘,你到了我的发梢;也许在夏天,那一串串如繁密坠饰的紫藤花间,我曾仰望过你:你是淡紫中最嫩绿的一片。
书页间铺满了叶子,石凳和石几上也是。
隔着高低不平的矮墙,邻家的姑娘在横的竹竿上晾着新洗的衣服。洁净的衣襟衣袖自在地滴着水。她的浅棕条纹的小外套在棕红方格的被单间轻快地穿梭。
一个婴孩咿咿呀呀地叫着,摆着嫩藕似的手脚,跌跌撞撞地往前走。他睁大了清澈的眼睛,仿佛觉得这个世界十分稀奇,可是还不会说话。只好忍不住要用欢叫来表达喜悦。后面跟着护佑的大人,眼中都是宠溺。婴儿的眼眸上,让秋天也变得清纯了些。
白发白须的老爷爷在悠然地打着太极拳。那几位热爱象棋的退休老人此时还在投入地对弈,我疑心他们一直没有停下来过。棋子落在棋盘上,叩声清脆,伴着一声得意的低哼。
老奶奶们在晒得到太阳的长椅上织着毛衣,聊着天,那纤长的针尖跳着光点。她们的话声很细微,絮絮地,像这毛线一样冗长而连绵,仿佛可以持续一整个冬天。忽然听到她们热情地喊着谁了,于是正抱着被褥出来晒的那一个就一边往绳索上搭物件儿一边回话,执一根长长的竹片拍着被面,飞出来的细尘融入空气,和这样琐碎的话题十分和谐。
一个窈窕的白衣女子牵着白色长毛狗经过,神态倨傲冷清。狗在草丛间不断地嗅着,啃着,扒着,招来它的美貌主人轻轻的呵斥,不情愿地放弃了探索,继续往前走。
邮递员微哑厚重的车铃声,也惊飞了几只安详的鸟。它们鸣叫着,振翅从歇息的树叶间飞起,另择他处停落,灵活地转着小小的头颅,左右张望。
我打开阖拢了的书,又看几页。思绪像隔着一层薄膜,眼睛从书上看到的,并不能顺利地送入脑海中去,而是软软地弹了出来。用一只橙压着,免得被风翻乱了书页。橙的皮被剥下时,溅出小小的雾气,带着微微的辛辣;而送到唇齿之间,甜美中,带着沁凉的清香。
渐渐地有点凉意了。手背皮肤上的粉红,变做了淡淡的青色。落下的叶更多,小灌木丛在风中簌簌地交头接耳。老奶奶们收起毛线团上楼去了。光线缓缓慢慢地移动,移开,有人出来,收走了已经落入阴影的被褥。
本来安静下来,有点寂寞了,可是突然地,就冒出许多人声。女人们拎着大包小包从超市或菜场选购来的食物,男人们解下车头上系着的公文包,大家互相打着招呼,说着白天的辛苦。年轻的夫妻挽着臂,互视地笑。
最多的是孩子。小男孩背着书包,呤呤啷啷地往家跑,一路追踢着一只球,球的主人在后面着急地喊。小女孩走得徐徐,已经学会神态矜持地折一片微黄的柳树叶子,在指间玩弄。或者两三个,并着头,捂嘴说话,飞出一片娇脆的笑声。到转弯的地方,便拉一拉手,互道再见。他们的校服几乎一样。
不及等到人声再度静去,我也收起书,上了自己的那一层楼。楼阁里呼应着锅碗瓢盘的叮当,选出淡淡的米饭香气。
我这间小屋亮起的灯,淡黄的,是否也会安慰某一个迟归的人?那些树丛间的鸟,一定也回到了各自的小巢吧?
(选自《散文》,有删节)
12、第一段中说“这个午后,心情应该是淡紫色的”,综合全文分析,淡紫色的心情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思绪像隔着一层薄膜”怎样理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主要用第三人称来表达,可第二段划线部分却是第二人称的形式,这种人称的转换对感情的抒发起到了什么作用?(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主要描写午后人们的生活,但文章却以“那树丛问的鸟,一定也回到了各自的小巢吧”作结,这样写对行文有什么好处?(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