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两岸目前都存在的汉字繁简之争,马英九9日提出了“识繁书简”的概念:认识繁体字、书写用简体字,这有利于保存中华文化,希望两岸未来联手推动。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马英九9日接见台湾“驻美中华总会馆暨北加州中华会馆负责人回台访问团”时称,对于海外长期以来就繁体字与简体字的争议,未来两岸可以推动“识繁书简”,这样才能保存中华文化。马英九说,繁体字代表“中华文化原来的特色”,但大陆因为采用简体字,大陆民众有些看不懂繁体字,希望将来两岸在这方面也能达成协议;“我们建议识繁书简,识繁就是认识繁体字,书写的话可以写简体字,印刷体尽量用繁体字,这样才能跟中华文化的古籍接轨。”台湾《联合报》2008年12月18日的消息称,台“行政院”推动繁体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计划将在2009年展开,希望4年内达到目标,将联合全世界重要大学展开联署,包括大陆知名大学,因为繁体字“是中国老祖宗的遗产”。
其实,汉字繁简之争的声音两岸皆有,许多大陆专家都曾提出过与马英九类似的观点——“识繁用简”。据中新社报道,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4月8日举办的第五次国学研究论坛上,针对是否应该恢复繁体字的社会思潮,诸位专家皆表示恢复繁体字不可取,简化是汉字演变的主要倾向,并建议以“识繁用简”作为中文学习原则。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董琨即认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复繁”和“进一步简化”两种思潮都有些偏颇也不可取;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两岸四地来往交流的现状以及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目标,他提出可以借鉴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教育部确定的“识繁用简”原则,在中小学学生的语文课本后边附上繁简字对照表,让学生对两种文字都能有所了解和掌握。
据报道,从事书法、古文字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斌曾向中小学教师、文化工作者、书法家、科研人员作的一项社会调研也显示,大多数人认为恢复繁体字不可行,周斌分析原因为“一是不具有操作性,二是不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他同时建议教育部门应将识读繁体字列入中小学课程。▲(萧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