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写意雕塑引发的思索

2009-06-10 05:30刘春霞
艺海 2009年5期
关键词:民族性雕塑精神

刘春霞

写意,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表现方法,它要求艺术家在创作时抓住作品的某些特征,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及理想,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创作时不求再现客观对象,创作手法不求工细,而是注重对神态的表现和意趣的抒发。

汉代充满浪漫色彩的楚文化,与雄浑的中原文化融合后,在艺术上便形成了中国古代极具代表意义的汉代写意雕塑,汉代写意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奇葩,它的概括写意,不是停留在纯理论和技巧的造型,而是基于精神感觉上的表现。它虽然与秦代一样多反映的是现实题材,但手法大胆,充满了夸张和想像,重视对事物内在气质的表现,充分地体现了老子“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美学思想。从造型来看,它继承了秦代庄重的特色和楚文化浪漫的气息,融合成了古拙写意的新风范,这种无拘无束的造型方式,给予了汉代雕塑浓重的返朴归真感,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雄浑博大和自由奔驰的浪漫气质。与之前秦代的写实风格相比,它所关注的不再是现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表现方法。它是源自汉代的生活背景的,但是它比现实生活的真更加深切。汉代的雕塑家们更常因材施艺,加以鬼斧神工的点拨,达到“意”与“象”的完美对应,汉代雕塑艺术的真实不再是现实的真实,而是经过艺术加工处理,重现自然、高于现实的真实,也正是这种艺术的真实,使汉代诸多如辟邪石狮之类的雕塑,经过变形处理和概括夸张,发挥出建筑装饰的特殊功能,比写实的雕刻石兽更显得神圣不可侵犯。这种风格的形成也像其它艺术形成时一样,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会和诸多方面的思想的影响,在这种前提下,汉代雕塑艺术的写意性,除了作品本身所流露出的写意味道之外,更多的是体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共性和精神。

中国人总喜欢用“像”与“不像”来评价艺术品,其实真正十分逼真的艺术品是用不上“像”这个字的。中国人常说的“像”,其实指的就是与对像的精神或某种特征的符合,就是“气韵生动”,就是“写意传神”,是具有强烈民族性的一种审美习惯和艺术特点。艺术都是有根基的,具有中国传统沉淀的艺术必定是有自己特点的艺术,虽然特点不一定全是优点,但只有当一种艺术有了特点,它才有了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理由。

西方雕塑注重对美的逼真刻画,强调科学写实,有人在欣赏艺术品时习惯性地用西方的审美标准来看待所有的艺术,导致欣赏不了甚至不认同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我认为西方的写实风格和中国的写意风格,是思想观念和人文沉淀所造就的,写实注重的是科学,写意注重的是精神,两者并不存在难易程度的高低之分。东西方两种艺术风格和审美差异是东西方文化及思维方式的体现,我们在对待这两种文化和艺术时不能存有偏见,就像欣赏西方的雕塑和绘画要遵循他们的审美理想一样,欣赏中国古代雕塑更要从我们自已的艺术标准和审美习惯出发,遵循自己民族的审美传统。

学习西方雕塑并不是我们目的,而是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可以丰富艺术表现的语言和形式,但不能替代其它的艺术形式,更不应该成为我们欣赏自已本民族艺术的障碍。作为现代艺术工作者,我们依然要从古代雕塑的精华中吸取营养,因为无论是雕塑还是其他艺术形式,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才更具有世界性,具备了这个特点,才有了它存在与发展的理由和价值,而随着人们思想水平的普遍提高,具有民族性的雕塑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大,了解并继承先人的智慧和传统,才能使我们以后的艺术道路走得更远,并对今后的艺术更健康全面地发展起到好的影响作用。其实,艺术和人本来就是相互影响的,所以,要表现与发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就要从艺术熏陶上入手,但愿我们能经常回顾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精神,并从中不断获得新的动力。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李薇薇

猜你喜欢
民族性雕塑精神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巨型雕塑
虎虎生威见精神
我的破烂雕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自然雕塑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