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强
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是当代教育极为关注的问题,如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新时期语文阅读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文本阅读与个性培养的关系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基于文本本身蕴涵着的丰厚的人文内涵,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时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打破传统,不仅仅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艺术魅力和创作技巧,而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感和健康的个性。
由学生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兴趣、爱好、人生阅历等诸方面的因素所形成的不同的个性特点,也会引导读者对文本进行再创作,即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得到的审美体验和领悟情感使读者和文学文本产生共鸣,产生一种个性倾向。阅读主体对客体文本又有了一种主动的“关照”作用,这就意味着阅读是一个接受与再创造并存的对象化的心理活动和实践行为,正是在这种接受和再创造的过程中,文本对读者的个性产生了影响,同时学生也展示和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由此可知,阅读的过程也即是学生的个性得以培养的过程。
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认识到了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阅读主体个性培养的过程。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学生自己去把握文本,当学生的理解明显出现偏差时,给他们指出并引导他们如何才能正确地参与到文本的再创作中去,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建立一种“对话”关系。要通过与文本“对话”去发现问题向文本质疑,并且要凭借自己的审美体验和认知情感找到与文本相吻合使老师和自己都信服的答案来。作为学生阅读活动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回答文本问题时,应当提醒学生尽量摆脱那些千篇一律的公式和套话,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独到的审美眼光、科学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生活理想得出自己的答案。
(二)尊重学生的自我理解。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推陈出新有所突破,老师决不能以教学参考书上的所谓“权威”理解简单否定学生的自我理解。教师必须明白:自己和学生一样,也只是阅读者中的普通一员,自己对文本作出的理解也仅仅是对文本的一种阐释。而作为学生,也同样有对文本进行阐释的权利。教师的责任就是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审美素养,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文本进行阅读和理解,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能力的阅读者,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阅读文本中获得审美愉悦,获得知识的更新和提升,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新塑造自身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当中,只有学生主体能动的参与,以自己的心灵世界和生命体验去和文本对话,以自身固有的心理图式及情感去构建对象的意义,以至忘却自我、相互同化,产生心灵的共鸣,才是成功的对话,才是以达到重塑自我,提升自我为目的的阅读。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其实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难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和水平。并给予引导纠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禀性天赋、气质性格、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等个性心理特征投射到文本中,而且对文本所折射的审美取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精神因素进行审视,进而使文本中的这些个性因素对学生的个性产生影响:个性的重塑,个性的完善,个性的提升。所以只要在教学中能够从重视阅读对学生个性产生的影响,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启迪,那么学生阅读的时候其健康完善的个性也将得到良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