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中的虚与实

2009-06-10 12:07魏德山
文学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车夫刻画孔乙己

魏德山

记叙文是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体裁。一篇好的记叙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能否灵活处理虚写与实写的关系,做到虚实相生。所谓虚写是指使用间接手法,通过描绘环境,渲染气氛,或刻画其他人物的言行。以便更加鲜明地描摹中心人物的精神风貌及性格特点;而实写则是直接通过人物自身的外貌、言语、行为等来揭示其心理特征。巧妙处理虚实关系,使其虚实相生,水乳交融,可使记叙文写作如同插上翅膀飞向成功。具体做法是:

一、从虚入手,以虚带实。

为了把主要人物刻画得更加鲜明突出,从虚入手。以虚带实,以虚托实是常用方法。刘鹗的《明湖居听书》(《老残游记》第二回节录)着重点是描述白妞的演唱效果以前,用另外两个人特别是黑妞的表演来作铺垫。黑妞的表演“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百变无穷”,令人“以为观止矣”。然而与白妞相比,却连“十分里的一分”都及不上。黑妞的本事再大,可是她的好处别人“说得出”,“学得到”,白妞的则“说不出”,“学不到”。可见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及至下面描写白妞的说书艺术则在黑妞等人的映衬下更是自见风流。

吴伯箫同志的散文《猎户》曾因构思精巧、主题鲜明被选人中学语文教材。该文重在刻画打豹英雄董昆的形象。为了把这一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作者采取了从虚入手,以虚带实的写法。首先落笔尚二叔,然后着墨“百中老人”,最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才是主人公董昆。而作者写尚二叔、“百中老人”,正是从侧面间接地去刻画董昆的形象,直到最后,作者才让打豹英雄登场,并对其外貌、语言等直接加以描绘。这样。环环紧扣,层层烘托,从虚入手,以虚带实,突出了人物豪爽英武、爱憎分明的形象,强化了主旨的表达。

二、由实入手,以实带虚。

孔乙已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主要人物。作者在展示小说精巧含蓄布局的同时,致力于对孔乙己这一科举制度牺牲品的刻画。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孔乙己刚出场时,他穿着“又脏又破”、“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鲁迅先生就这样由实人手,直接刻画孔乙己的衣着、外貌以及言谈举止,揭示他穷酸潦倒、迂腐麻木的性格特征。随着情节的发展,当孔乙己再次来到咸亨酒店时,他的面容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但作者并没有单单着力从正面去加以描写,而是更多地通过对孔乙己来酒店前后酒店掌柜和喝酒人的对话议论的虚写手法来加以刻画,既概括点明了他折腿的原因,又突现了他的悲惨命运,使作品显得疏密有致,结构紧凑,从而更加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三、由实生虚。虚中显实。

鲁迅先生是驾驭艺术表现手法的高手。他在《药》、《一件小事》中,都巧妙地采用了由实生虚,而由虚又反过来烘托实的虚实兼用的手法。从而大大加深了作品实写形象的鲜明性和感染力。

为了刻画华老栓愚昧麻木的精神面貌,以便人木三分地揭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作家先以实写的笔法描绘了华老栓为了购得人血馒头来拯救儿子性命而匆匆出门时的情景,继而,又以虚写的笔墨刻画了华老栓买到人血馒头时的心情,“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现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这样就使前段实写的原因得到了呼应。同理,在小说《一件小事》中,作家为了塑造车夫的高大形象,达到深化主旨的目的。深知仅仅依靠实写老女人跌倒、车夫扶送她去找巡警的场面,是无法充分表现车夫的高贵品质的。于是鲁迅先生又熟练地运用了由实生虚、化实为虚的手法,通过对车夫身影虽然逐渐远去,但是其形象却愈走愈高大的烘托衬染,有力地托起了前面的实,圆满地完成了塑造车夫形象的任务。

猜你喜欢
车夫刻画孔乙己
一类无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刻画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晏子的车夫
孔乙己(下)
孔乙己
人力车夫
流逝的岁月 流淌的歌声
细致刻画,突显至爱
藏在心里的三匹马
你是第几个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