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丰满的文字联欢

2009-06-08 08:51李稳姣
新作文·初中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巨蟒豹子选材

李稳姣

写文章必须有一个深刻的主题(立意),但如果没有恰当的材料,再好的立意也是无法表现的。可以这样说:如果说主题是作文的灵魂、统帅,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文章血肉丰满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做精心的准备和研究。

1.选材要独特,想别人之未想。

独特的就是不一般的,别人没有的。这就要求考生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如2008年北京一考生在作文《向前,向前,向前!》中精心选择了一只不断“向前”的“蜗牛”为写作对象,并与自己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蜗牛似我,在不懈地努力着”,“我似蜗牛,在前进的路上为小小的梦想不断拼搏着”。由于选材的独特,文章的主题非常鲜明。再如湖北黄冈一考生在作文《这件事我做对了》中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思维,完成了一次古典的再演绎。“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能在紧张的考场上做如此充分的构思和精彩的表达,实在是难能可贵。特别是第一人称的选用,尽情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让荆轲违背了燕王的意愿,没有杀死秦王,并说“我”做对了,独到的见解让文章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2. 选材要新颖,写他人之未写。

所谓新颖,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新颖的材料并不是追求稀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要选择那些有特色的,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的材料;也不一定全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或新鲜事,却可以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凡人俗事。如2008年吉林长春一考生在作文《我对“苦”的认识》一文中以“苦”为写作对象,重点写自己对“苦”的体验,精心选择了人生不同阶段中的种种“苦楚”,然后再通过引用刘基的《苦宅记》,引出对“苦”字的探究;而巧设读书“看倒”的情节,卒章显志,借对字形的多视角的巧析,得出“苦亦非苦”“重在如何看待”的深刻主题。再如2007年广东省一考生在作文《最好的奖赏》一文中选取了“鞭子”作为爸爸妈妈给自己的最好的奖赏,与一般考生所选的物品截然不同。他赋予“鞭子”作为人生教鞭这一深层含义,时刻鞭策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进,毫不松懈。

3.选材要典型,选他人之未选。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运用这样的材料往往能“以一斑窥全豹”、“以一目传精神”,能够“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如2008年重庆一考生在作文《感谢创伤》中精心选择了大家熟悉的三则材料,一是留手机短信的母亲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这是一种壮烈的爱;北川中学幸存下来的师生,并没有生活在灾难的阴影中,而是迅速复课勇敢地生;献血站的广大市民虽然没有经历灾难,但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灾区人民无私的关爱。三则材料分别从死、生、爱三个方面表达了地震灾难带给人的创伤以及人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4.选材要真实感人,瞄准身边真人趣事。

真实,就是说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最好要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2008年吉林一考生在作文《老师,您辛苦了》中选取的是化学老师这一师者的形象,通过对“语重心长的谈话”、“‘打嗝事件”、“离校情景”三件小事的叙述,把老师的责任感和崇高品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文中表现出学生对老师的细心观察和理解,细腻的感情在字里行间尽情流淌,每一个语句都写满了对老师的赞美,如同在和老师促膝而谈。再如2008年江西一考生的作文《有时,我也想放弃》中选择了自己学书法的一段痛苦而矛盾的经历,最后在文学作品的感染和熏陶下坚定了自己的意志和梦想,真实地表达出一个青少年的心路历程。可见,在一篇文章里要想把一个人物写活、写得感人,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最佳素材。

5. 材料要积极向上,扣紧时代的价值观。

“文以载道”,文章是要表达思想的,也只有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光明也会有黑暗,有正义也会有邪恶,可以歌颂也可以贬斥。但无论写什么内容,文章一定要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如2008年上海中考一考生在作文《我眼中的色彩》中描述了自己眼中的绿色,并引用古诗阐述自己对绿色的喜爱,给阅卷老师留下了积累丰富的印象。文中观点“绿色是一种生活态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然后由自然的绿色过渡到心灵的绿色,随后一句“绿色已不再仅仅是一种绿色了,它完美诠释了我对生活的态度——自然、拼搏、创造”,点明主旨,使得文章立意健康向上,增加了文章的内涵,让主旨意蕴深远。再如山东莱芜一考生在作文《我依然想做一片叶子》中抛弃了一般人想当“红花”的愿望,而甘心做一片小小的叶子,题目本身就给人以积极向上之感。尤其是在行文中突出了“叶子”高傲地与“花”较劲的场景和“叶子”飘落之后的后悔片段,都给人以真实的情感流露。或许小作者就是想通过这片叶子的后悔与伤心告诉读者:“花有展示美丽的职责,叶子有制造养分的职责,每个人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吧。

6.选材要贴近生活,精选人生朵朵浪花。

学生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可以这样说,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感人的事情,这样的素材随处可见、随处可闻、随处可取,只是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其实不一定非要大事情才感人,只要认真发现、用心感悟,生活中到处都有极好的题材。况且,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而最能撩拨我们心弦的,也往往是一些小事。如2008年天津一考生在作文《爸爸,你好》一文中精心选择了小作者与父亲之间的几件小事,诸如生病时对自己的精心呵护、闲暇时用充满慈爱的眼光看“我”写作业、自己与父亲诀别时的表现。文章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因为生活的真实让人情动于衷,催人泪下。再如2008年上海一考生在作文《我眼中的色彩》中以描述故乡景色为主,紧紧扣住故乡的颜色来写,特别描绘了故乡的“金色夕照图”和“繁星萤火图”,把故乡最富特色的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如果不是对家乡的熟悉和了解,一定写不出这么美丽的文字。

7.选材要扣紧时代,彰显人物精神魅力。

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应该是时代的产物;一切优秀的创作者,也都应该用自己的文章深刻地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精神。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出现,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理想素材。如2008年湖北荆州一考生在作文《为了心中那份爱》中选材就别具一格,紧扣时代的脉搏,巧妙链接地震中“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生命”的英雄形象,生动展现师德的崇高与灵魂的高贵,唱响了一曲惨烈而悲壮的爱的挽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发自内心的崇敬心情。再如2008年江西一考生在作文《有时,我也想流泪》中选择了中国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震撼人心的事件:冰冻雪灾、奥运圣火在巴黎遇劫、汶川大地震。这些材料的精心选择,充分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作”的作文观。

8.选材要体现深刻性,能深入挖掘加工。

选材时并非随意拿出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这里还有一个深入发掘和精心加工的问题,要能学会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这样文章就会富有深度和力度,自然也就增加了文章的深刻性。如2008年湖南长沙一考生在作文《心灵的地震》中精选的素材就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感。乞丐需要的是钱,可“叔叔”递给他一张百元大钞时,他却拒绝了,说“想讨一本书”;书店做的是生意,可“叔叔”递过去一沓钞票时,店员却拒绝了,说“书不是用来做装饰品的”。看似荒唐的情节,却洋溢着一种生活的真实。文章通过这个故事深刻地说明,在这个社会,也有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比如知识。再如2008年广东一考生在作文《脚步》中选取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时节与父亲回故乡拜祭祖先的事件。在山路的湿滑和泥泞中,上山的脚步就显得非常重要,考生敏感地抓住了上山的脚步和下山的脚步明显不同的特点,从中得出感悟:今后要用“勇敢、灵活、聪明的脚步走好我的人生路,去开创我的人生”,主题非常深刻。

总之,选材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如何,都要围绕中心选材,为表现中心服务。让我们经过层层筛选,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开拓我们的心智,使文章闪烁着创新精神的火花!

写作训练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精选两个素材。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本字典,在它的体内,你能找到“欢乐”和“温暖”。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颗明星,在漆黑的夜里,它能给迷途的心指引方向。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根绳子,用它的身躯,把心与心紧紧地连了起来。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罐蜂蜜,蕴含着浓浓的香味儿,使人们的心儿如痴如醉。

选材指导:

选材可以紧扣时代脉搏,紧紧扣住2008年新近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等事件。

素材1:

武警驻川某师在汶川县城和龙溪乡展开救援活动时,当抬开最后一根木柱,才看清这是一位年轻的妇女,她死了,满面灰尘面色惨白,怀里抱着一个满脸是血的婴儿,女人弓曲的背抵住木梁巨大的压力保护着孩子。班长有经验,用手指一试孩子的呼吸,见孩子还活着,立即将其从死去的母亲怀里抱了出来。这时候,在场的人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孩子脸上的血是母亲手腕静脉血管里流出来的,血流滴的方向正对着孩子的嘴……大家突然明白了这孩子为什么能活下来……

结论:灾难面前用母爱孕育生命的奇迹。

选材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

素材2:

一位考生家长突然在考点门前晕倒了。这个家长很古怪,考试一开始,他就带着个马扎,坐在考点门口那块开阔地上,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个考场的窗口。这几天气温特别高,他却一直晒在烈日下,身子像生了根,一动不动,后来终于受不住烈日的炙烤,晕倒了。

记者到医院采访这位家长,问他为什么要坐在考点门口开阔地的烈日下,他说女儿的考场正对着大门,自己坐在那里,女儿透过窗户就会看到他。女儿才15岁,平时胆子就小,这是她第一次独自面对这么大的考验,难免会心慌意乱。如果她能看到爸爸,考试时就会很镇定,很从容……

记者告诉他,考场靠窗一侧是走廊,不可能直接看见门口的开阔地,这位家长直摇头,说,无论如何我都不能离开的,因为我告诉过孩子,我会一直坐在那里。

结论:这世上有多少位父亲,就有多少份对儿女的爱。

写作训练2

请以“______自然”为题,精选两个素材。

选材指导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横线上可以填上“感悟”二字,题目为《感悟自然》,可以选择典型的素材:大自然可以给人们传达危险信号。

素材1:

当大海啸席卷泰国南部时,当地一个渔村的181名村民却早已逃到了高山上的一座庙中,从而躲过了这场劫难。是什么赋予这些渔民神奇的预感?65岁的村长卡萨雷说,祖辈们留给他们一条古训:“如果海水退去的时候速度很快,那么海水再次出现时的速度和流量会和退去时完全一样。”

这个渔村世世代代与大海关系密切,在泰国被称作“摩根海的流浪者”。他们整个雨季都在大海里航行,从印度到印度尼西亚,然后再返回泰国。每年的4月到12月间,他们在海岸边捕鱼捉虾。在每年5月,他们会向大海祷告,请求大海的宽恕。专家认为,大量海水迅速退去的确是海啸即将发生的迹象。这个时候,许多渔民只是忙于捡拾那些被海浪冲到沙滩上的鱼,而听过古训的“摩根海的流浪者”则已经向山顶出发了。

结论: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许多人已经把古训看成过时的东西了,而“摩根海的流浪者”却凭借大海发出的“信号”,轻松躲过了灾难。

还可以选取新颖的材料:巨蟒与豹子之争。

素材2:

在一片原始森林里,一条巨蟒和一只豹子同时盯上了一只羚羊。豹子瞪着巨蟒,巨蟒瞪着豹子,各自打着“算盘”。豹子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先消灭巨蟒。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先消灭豹子。

于是,几乎在同一时刻,豹子扑向了巨蟒,巨蟒扑向了豹子。

豹子咬着巨蟒的脖颈想:如果我不下力气咬,我就会被巨蟒缠死。巨蟒缠着豹子的身子想:如果我不下力气,我就会被豹子咬死。于是双方都拼尽了全力。趁着这个当口,原来惊恐万分的羚羊安详地迈着步子走了,而豹子与巨蟒双双毙命。

结论:自然中的生存法则向来都是残酷的,优胜劣汰,胜者为王。但是审时度势,懂得放弃也是一条必不可少的补充准则。

写作训练3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围绕“人与形象”这个话题,自选两个素材。

“美丽除了外表之外,更主要的是人的心灵。”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格言。事实上,我们不应该仅仅把它当做一句格言来记住,而更应该把它作为一种行动的指南去实现。因为一个人的形象是一座城市文明的外在体现之一。

选材指导:

可以选择独特的材料。

素材1:

歌手周杰伦是公认的中学生偶像。曾经有媒体这样问他:“作为中学生的偶像,你觉得中学生应有的青春形象是怎么的?”周杰伦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十几岁这个年纪的青少年,都有自我表现很强烈的愿望,希望吸引别人的目光,所以表现得很酷、很拽。你可以这样,但是你一定要拿出实力来。不管是读书也好,运动也好,音乐也好。我以前猛练钢琴,练得非常辛苦,所以才能用钢琴在别人面前耍帅。所以,中学生在形象上,可以自我主张、做自己,但是这不应该违背法规、道德,不应该与人们公认的价值观有所冲突。”周杰伦的这番话,令人深思。

结论:对中学生而言,形象就是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可以做自己,但一定不要违背法律、道德,不应该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观有冲突。

可以选择真实的故事。

素材2: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于2008年6月底正式退出微软日常工作,以把精力专注于慈善事业。他选择了“裸捐”的方式,把自己价值58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全部返还给社会,而不给子女留下任何财产。“财富不是我的,我只是暂时支配它而已。”比尔·盖茨如是说,“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或许对比尔·盖茨来说这是崭新人生的开始。今后,我们更应该以慈善家来称呼他了,而不是再把他看作是为世界指引未来的人。

结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技术超人的形象消失了,不过,一个道德圣人的形象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写作训练4

请你围绕“家庭与教育”这个题目,自选两个素材。

选材指导:

可以选择独特的材料。

素材1:洛克菲勒的家教

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家产达几十亿美元,可他要求子女在每天上学前挨家挨户去送报纸挣工钱,在家里要做家务事,从事擦皮鞋、洗汽车等工作,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因此,他的子孙个个成才,家业代代不衰。

结论: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不仅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而且还要持之以恒。

可以选择真实的素材。

素材2:严而不厉,爱而不溺

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对自己孩子的要求是:事业上永无止境,思想上谦虚诚实。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你的弹琴成绩,叫我们高兴。对自己父母不用怕‘自吹自捧的嫌疑,只要同时分析一下弱点,把别人没说出而自己感觉到的短处也一齐告诉我们。把人家的赞美报告我们,是你对我们最大的安慰,但同时必须深深检讨自己的缺陷。这样你写的信就不会显得过火;而且这种自我批评的功夫也好比一面镜子,对你有很大的帮助。把自己的思想写下也与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的印象深刻。你觉得我这段话对不对?”

结论: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严格是严爱,而不是溺爱。

猜你喜欢
巨蟒豹子选材
《与巨蟒搏斗的运动员》
赢的诀窍
谦让才会赢
那只天真的豹子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百里挑一的小豹子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小豹子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