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09-06-08 03:00
成才之路 2009年32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个性兴趣

张 琴

摘要:阅读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教师肩负着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有必要深刻反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种种不足。笔者查阅文献,并与平时教学积累相结合,通过对现今阅读教学中不足的展现,重新审视阅读教学,对现代化的阅读教学理念,进行了浅层次的探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个性;生活体验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大纲》(试用)指出:“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以课文作为凭借”,就是语文教学以阅读为主,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观之当今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得不使人揪心:学生普遍学习的兴趣不浓,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语文繁、杂、难,继而产生厌学心理。但看他们从流行文化中学到一两个所谓时髦的词儿就兴高采烈的模样,再看他们沉迷于低俗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漫画的那股劲儿,作为他们语文学习引路人的教师们大概心里都有个疑问:自己的阅读教学还要继续吗?

一、 现今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只有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饶有兴趣地去读,他们才能得到较多的收获,语文教学才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现在我们的很多教师却在一个需要互动的舞台上,唱着独角戏,忘记了阅读教学不应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此过程中只应起着引导、点拨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应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获得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

(2)学生阅读缺乏。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短视。教材容量小,学生用三年时间读六本书,再加上他们课业繁重,课外时间紧张,课外阅读量又少,而且教学内容经常重复,教学过程中的“阅读缺乏”问题也就呈现,学生的理解能力、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也根本不可能得到系统全面的提高。

(3)教学模式陈旧。“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现在的教育仍然走着老路、死路,可能究其原因仍是被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束缚着。这样就决定了教师一味追求分数,在教学过程中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手段都是为考试而做的,出现了“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等教学模式。

(4)评价手段落后。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们大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语文的知识性,让学生们翻来覆去地进行着机械的题海战术,以求取得佳绩,以示自己水平。试想,在这样的评价手段引导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怎能谈得上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更因为要对时代和历史负责,因此,深刻反省和彻底检讨我们的阅读教学,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 现代阅读教学理念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应让学生们直接面对文本,让他们自主地、充分地去读书。当然,教师们不是完全退至后台,而是“要努力营造好一个与文本透露出的情感相通的情境”,这样有利于让学生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饶有兴趣地去读。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通过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让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可适当辅以形体语言;教师也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只有做到善于激发学生们阅读需要的内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才能实现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学科教学价值。

(2)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发展个性。从哲学层面上讲,阅读活动是读者——文本——作者三者间的互动对话的过程。“应提倡多角度阅读,比较阅读,有创意的阅读,要能发挥想象和联想,拓展思维空间。”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在阅读活动中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如果这样就严重束缚了师生的思想和思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本提高不了语文素养。“教学相长”在这里只能是美好的梦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吧,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吧,让他们发挥个性进行创造性阅读吧。

(3)将阅读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从实质上说,阅读的过程是阅读主体通过特定的心智活动,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文本的言语与本来生活之间对应关系的过程。”“由于本来状态下的生活只能以直觉的形式存贮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这就决定了阅读的过程是文本的言语形式与主体的直觉经验之间进行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激活的过程。”由此可见,将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会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有一定的提升。如《岳阳楼记》中描写“淫雨霏霏”中的岳阳楼时,有这样的一句“虎啸猿啼”。有的学生会联系自己类似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在夏季遇到台风时,狂风怒吼,就像雄狮的怒吼声,令人毛骨悚然。而范仲淹在此处就是运用的这种类比手法。岳阳楼周围并没虎、狼,这可能就是风声、雨声或者是洞庭湖的浪声,又或者是迁客、骚人们由于悲伤情绪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假想。当然,有的学生理解为这就是岳阳楼周围的虎啸猿啼声,理解不到类比手法的运用。对于学生认识中出现的偏颇,作为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和启发,不能轻易否定,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而应努力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找寻到与之相匹配的直觉经验。这样,学生们在阅读活动中与其生活中有过的体验相结合,就能自然而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够引导他们更热爱生活,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4)重视积累,灵活评价。教师们要树立大阅读教学观。只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报刊、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散文》《东方时空》《科技博览》等栏目、优秀影视剧等皆可在阅读材料之列;特别是要让学生积累课内和课外读物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等,并能让学生经常朗诵。当然,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强对阅读内容、方法的指导,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自己去领会和感悟,充实知识储备,丰富思想情趣。积累了这些感性的语言材料,储存于大脑,必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那么,该如何评价学生阅读效果的好坏呢?这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评价对象。①阅读状况评价。学生的阅读状况一般指他们在阅读时的态度、情绪、积极性等。一般来说,阅读时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阅读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完成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状况。②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评价方式,它伴随着学生阅读活动的始终。所以,在阅读学习中,形成性评价是最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

结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的影响和熏陶。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未来的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让他们更好地迎接生活中的挑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当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探讨的问题很多,笔者在这里仅仅是就当前阅读教学现状谈了一点肤浅的认识,目的是抛砖引玉。我坚信:有你我他的共同参与,活化新知,尊重传统,我们一定会迎来阅读教学的艳阳天。

参考文献:

[1]李梅林.在情境中阅读和感悟[J].语文教学通讯,2008(5).

[2]张金保.遵循阅读规律,提升阅读效率[J].语文教学通讯,2007(3).

(宜兴市万石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个性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