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妹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过程的优化密切相关,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地合理、科学。以新课的引入为例就可采取以下的方法和措施:(1)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导入新课;(2)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导入新课;(3)由小实验导入新课;(4)由演示实验导入新课;(5)由提出疑问导入新课;(6)由介绍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导入新课。新课引入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引入方法,只要广大教师细心琢磨,认真去想,善于实践,就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要掌握课堂教学结构、过程的新理论、新技术,必须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即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又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发现、想象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即确定每节课每一环节都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优化练习与作业:(1)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性。例如:在学习了“摩擦力”后,除布置一些基础习题外,还可布置几道选做题:①学生自编一道与摩擦力现象有关的题目,题型不限。②写一篇“假如没有摩擦”的科幻小论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做其中的一题。(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例:进行班级篮球比赛,为了防止运动员打滑跌倒,下列哪些措施是错误的:A.在球场上撒些小沙子;B.运动员穿的鞋底带有凹凸不平的花纹;C.扫净水泥地上的小沙子;D.穿上平底的塑料鞋。由于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老师还要经常及时给予鼓励,作出评价,指出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多次反馈多次纠正,使练习真正起到应有的巩固知识的作用。
在每一堂课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只要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广泛涉猎各种教学方法,吃透各个教学内容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征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应用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和产生理想的效果。教师通过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注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怎样去学,最终使学生由“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