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陈东
对教育改革、终身体育而言,尤其是江苏教育实施新政以后,中学体育教学应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需要,造就合格的新型人才。那么,如何打造体育教学的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关键。
一、教学关系要融洽
做到关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师爱”的温暖。体育课要以情换情,以情育情,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才能使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
二、教学情境要感人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情景。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老师应当在通过教学和组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与各种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学生特点恰当结合的教学情境设计,是体育教师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也是教师教学创造性和新颖性的具体反映。引导学生在获得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体育知识、技能的广泛应用价值,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要通过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动力,给体育带来新的兴趣和动力。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
教法如果常年不变,不管一开始有多大的吸引力,最后肯定会使学生失去兴趣的。同时不是所有学生对体育学习内容都感兴趣,在有些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中学生往往拥有趋乐避苦的心理倾向。体育教师要适度考虑学生的这种现状,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愿望,创造性地选用一些方法和手段,应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使他们在竞争中发现和完善自我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满足他们正常的表现欲。课堂中应尽力创设好的情绪、情感环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如创编一些体育游戏,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及求知欲,当然,教师在创编体育的游戏时应遵循科学性、育体性、育心性、趣味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则。要多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极大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求知欲。
四、教学技能要得法
1.导课新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使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转入活跃状态,怀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轨道。2.设置悬念。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认识过程中。最终,悬念得以解答,使学生获得知识,学得乐,记得牢。3.深入体验。操作体验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技能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身体力行,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4.形式多样。体育项目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课堂练习达到“高效”“低耗”,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练习设计形式要多样,同时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身理等特点来练习。5.总结得体。一节好的体育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而且还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这种总结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巧妙地衔接了新旧知识,既总结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适当的铺垫。
总之,体育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才能真正打造出体育教学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