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友德
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化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财富、技术和服务集聚过程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为各个国家和政府所认识。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促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008年,世界已经有50%以上的人口生活、工作在城市,城市化成为不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联合国人居署在《人类居住》中描述21世纪城市和人的关系说:“世界人口有一半已经生活在城市地区了,到本世纪中期,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地区将主要是城市。城市是变化的熔炉,是把人们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的磁石,它是我们人类的实验室,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发动机。”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人口素质的提升过程。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真正提高始于1978年,特别是从1990年代以后开始的。199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只有26.4%,截至2008年末,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45.7%,居住在城镇中的人口已经超过6亿。
根据对发达国家城市化道路的分析,城市化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城市化水平在10%至30%以下为早期阶段,在30%至70%之间为中期阶段,在70%以上为成熟期阶段。中国还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预计未来20年内中国大约还有3亿人口从农村地区移居到城市。大规模城市化将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但随着人口向城市流动,也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如何提高城市文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城市是人类创造的成果,是物质财富和科技文化的渊薮,代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东西方国家在社会发展中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但通过城市推动社会发展却是人类发展的共同大势。诺贝特·埃利亚斯(1897-1990)为人所知是因为他的杰作《文明的进程》。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文明进程的理论。埃利亚斯认为,伴随着文明的演变和进步,人类历史也在发展,并表现出不可逆转的进步趋势。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不同文明碰撞、交流、交融的进程。在埃利亚斯看来,“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如何通过推进城市化不断提升生活在城市空间中市民的综合素质,使市民阶层成为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实践者,这对世界城市发展的未来提出了更多的思考。
1851年伦敦世博会以来的150多年,世博会已经成为综合反映当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被称为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每一届世博会都反映着不同时代的发展要求,引领着时代的发展。
如今,世博会正由新产品、新技术的展示转向新思想、新理念的诠释,发展成为以关注人类发展、解决人类面临各种发展问题为宗旨的大型主题活动。世博会申请、筹办和举办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思考如何通过城市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类创造城市文明,传播城市文明,不断提升市民素质的过程。
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不只是现代化的物质生活,更是人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关怀的精神生活。上海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大都市,除了要注重物质文明建设以外,更要实现城市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举办世博会对提升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迄今,已有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如何让世界看到一个全新的中国,如何做好上海世博会的东道主,是对所有中国人,特别是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市民提出的新课题。
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巨量涌入,高密度的人口,越来越多的私家车都使工作、生活在像上海这样的巨型都市的人们备感烦恼。如何通过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等提升物质文明;如何通过传播自由、平等、民主、法制价值观,推动市民参与,普及公民精神,建设责任、法治、服务型政府,推进政治文明;如何通过改善城市市民的不良习惯,形成与现代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开放、多元、宽容的城市精神;如何使城市变成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理想家园等等。这些问题,是中国申办上海世博会的深层次思考。
2008年4月,上海市通过的《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为志愿者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法律的保障。从2008年5月1日上海正式启动世博志愿者报名招募工作以来,报名人数已超过42万。届时,世博志愿者从园区内的信息咨询、参观者秩序引导、接待、语言翻译、残障人士援助等,到园区外的宣传世博、倡导文明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等方方面面演绎世博会是如何提升上海都市文明素质的。
虽然距离世博会开幕的时间已经日益临近,世博会的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将按时完成,但人们在公共场所吸烟、穿着睡衣上街,乱穿马路、乱丢纸屑等不良习惯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
通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城市发展,上海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等的现代化水平已经和其他国际都市不相上下,但许多发生在上海街头的不良行为却实实在在反映出,与快速城市化不相一致的是,都市文明的提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
虽然每次上海测评的“文明指数”都在不断提升,但有些“顽症”依然存在,如占道经营、马路乱设摊,自行车、助动车交通违章等,这些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随着上海世博会开幕时间越来越近,如何更好地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的努力,不断提升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仍然是中国,更是上海最需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上海正通过社区学校培训、广播电台宣传、网上课堂“文明在线”等方式,不断普及市民的世博知识和礼仪。穿睡衣上大街、居民小区乱晾晒、集贸市场脏差乱、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窗口服务笑容少等上海市民并不陌生的场景,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正在逐渐改善。
消除种种不文明顽疾,除了需要职能部门加强建设和管理之外,还需要城市的每一个市民自觉的、持续的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如果每个人都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从职能部门到普通市民,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都市文明建设将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正如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上海世博会总指挥杨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世博会将集世界之智,办成一届全球文明的盛会。上海如何以自己不断提升的都市文明来迎接世界各地的嘉宾,对上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尽管上海在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以及市民遵守公共行为规则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城市还有较大距离,市民素质的提升还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但“上海有信心,上海在努力,上海在进步”。世博会的召开,给上海提供了一个加速发展、超常规发展的契机,上海应该珍惜和利用好这一发展契机。上海人已经开始认识到,“国际化大型城市的评判标准绝不只是楼够高、路够宽、车够多和人够密,人文社科氛围的积累和沉淀状况、城市居民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及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情况,更是一个考量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从这个视角看中国主办上海世博会,我们可以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城市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其重要性将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新闻背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30年。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大助推器。迄今为止全世界共掀起过三次人口迁移的浪潮,第三次就是今天正在中国上演的城市化浪潮。
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文章提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有1.3亿的农民来到城市生活。这个数字是美国工业化时期,从欧洲移民美国人数的三倍,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城市化使中国处在剧烈的社会与经济结构的转型之中,通过城市化实现现代化,以城市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越来越成为中国明确的发展目标。
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主席诺塞泰斯在摩纳哥庄严宣布: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为中国上海!中华民族百年来的梦想得以实现。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的城市文明提出了重大考验,同时也给上海提升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带来了重要机遇。从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以来,世博会还没有以城市为核心的主题。中国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以此来思考如何应对城市化给中国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从上海申办世博会成功以来,上海一直在进行如何提升都市文明的探索。2006年5月8日,上海交警总队联同市文明办选择徐汇、静安、黄浦等10个区内环以内的60个有代表性的重点路口,作为交通文明指数“监测路口”,对行人乱穿马路、非机动车闯红灯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城市交通协管员选择“两乱”违法现象较多单位所在的路口,用数码相机抓拍“两乱”违法行为。在60个路口还设定交通文明综合指数,包括行人、非机动车守法率指标等8项指标,每半月由市文明办组织市民巡访团等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媒体予以公布,希望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的方式,批评城市不文明的现象,呼吁市民改善自己的不文明陋习。
从2008年3月到2009年4月的“三五系列活动”,将每月5日定为全市窗口行业的“文明服务日”;将每月15日定为“环境清洁日”;将每月25日定为“公共秩序日”。通过一系列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的具体行动来营造良好的城市自然人文环境。
同时,上海市还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迎世博城市文明指数测评。2008年12月17日上海公布了“上海市迎世博600天城市文明指数第一次测评结果”。 2009年10月10日,上海公布了“迎世博600天城市文明指数”第四次测评结果。每一次测评的结果比上一次都有进步,尽管进步是微小的,但说明了通过文明创建的活动是可以改变人们的不文明陋习的,上海市民对公共场所文明行为的认同度正在不断提升。
编辑:董晓菊dxj5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