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述兰
音乐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美的震撼,采用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情操,最能直接表现和激发情感,特别是那些无法用文字表现的情感、意境,通过音乐往往可以达到神奇的境界。中学生的生活里离不开歌曲,他们喜欢唱歌听歌,关注歌坛流行,对歌词耳熟能详。许多歌词本身就是一首赞美诗,师生对歌曲的欣赏,对歌词的品位,演绎成为师生精神世界中最美妙的部分,具有最打动人心的神奇魅力,让这种人性化体验成为心灵沟通的存在方式,让经典歌曲浸润人生。
用音乐导入情景,诱发学生探究意识。当代中学生都喜欢音乐,在上课前,根据教材内容,播放一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乐曲,不仅能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情境陶冶的效果。在教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在上课铃响之时,开始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并和学生一起跟着唱,歌声结束后老师导入 :这是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的歌曲,歌曲主要歌颂了当代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那么,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坚持并不断完善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内容。这样的导入设计虽然不是十分完美,但它毕竟激活了我们的政治课堂。把学生的热血在高昂的歌声中沸腾起来了,给学生创设了“我要尽快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情景。
运用音乐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创新。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促使感情自然流露。唤起人们的各种遐想。上课是可以适当引入音乐召唤学生,引发心里共鸣,活跃其思维,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在可的 结尾处播放周杰伦的《蜗牛》一曲:“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在激昂的气氛中勉励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立自强,增强社会责任感。歌曲歌词作为一门语言欣赏艺术,它微妙,美丽,它的激发煽动会使人变得更有感情,更有个性,延伸我们的感受和记忆,在抒发胸臆‘触动心绪激励国魂等方面无可比拟,而不是单纯的娱乐和玩文字游戏。
音乐调节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富有感情的理解哲学理论。音乐是一种巨大的课程资源,学生无聊时耳朵里塞上耳机,陶醉于音乐之中,有时一听流行歌曲还忘记上课 。学生如此喜欢。不如请进课堂,发挥其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自觉自愿的愉快学习。当学生厌倦了政治课上枯燥的说教时,散发着时代气息有寓意丰富的歌曲,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悟出教师要讲的东西。尤其是枯燥无味的哲学,可以变得平易近人,如讲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时,我和学生一起哼唱《涛声依旧》,讨论“旧船票能否登上新客船”,播放《雾里看花》,让学生理解“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在生活中的假象,哲学慧眼,把纷繁复杂的世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
音乐可以延伸课堂,帮助学生进行文综训练。一首好歌就是一个地域的名片,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甚至反映了一个区域的文化特色、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细细体味歌词内涵,歌曲中的地方元素正是高中地理学科中所学的内容,也蕴含着历史学科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富有地方特色让学生在课外欣赏哼唱中消化知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实现政治学科与历史地理学科的结合。如学完高一《政治生活》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内容后师生高唱一曲《青藏高原》。用歌词“千年的期盼”指出就是这节课学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废除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成立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布置课后问题,“无言的歌”指的是20世纪早中期的西藏,那时西藏的自然、社会状况如何?这就涉及地理和历史的知识点。在远古时代,号称“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原是一片汪洋大海,是目前地球上唯一的陆陆板块——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不断碰撞的产物等历史方面:就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度,野蛮的酷刑骇人听闻,处于比欧洲还“黑暗的中世纪”百万农奴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们“能带走的只是自己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脚印”。
音乐运用效果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所选乐曲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二是乐曲要是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内容一定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靡靡之音千万不能进课堂。三是政治教师要有较高的鉴赏素质。
(宜春市奉新县冶城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