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菊
背景
5.12大地震虽然让孩子们生活环境瞬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地震带来的不全是伤痛和不幸,来自于全社会的无私援助和关爱,实实在在的发生在孩子们的身边,这些关爱和变化让孩子们的心灵倍感温暖。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谈论领取的物质、物质的来源、如何领取物质、领物质发生的故事。为了让孩子们在接受关爱的同时懂得用感恩的心、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回报来自全社会的大爱,于是我们组织孩子带着感恩的心走进社区,通过角色游戏《社区居委会》为孩子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促进孩子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实录:
像往常一样又到吃餐点的时间,只听杨培彬对小组长说:“快!领物质了”,几个孩子们听到喊声拿着盘子围了过来,“排队,一个一个的领”,在杨培彬的组织下餐点迅速发了下去……
游戏时间到来,王尧几个男孩子还在为怎样分发游戏牌讨论不休,既然孩子们对分发物质感兴趣,我们不是组织孩子们参加过社区居委会吗?为什么不抓住这么好的教育契机让孩子们模拟社区居委会?于是我提出玩社区居委会游戏,孩子们兴奋不已,“我是物质站的领导”“我来当天河社区主任""我是回澜社区的志愿者”“我当仿古社区的灾民”,不一会儿三个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并对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分工,每个社区还统计各自灾民花名册。
游戏开始了,各个社区领回物质,他们熟练的分类、登记。“XX社区灾民注意了,请听到通知后马上到社区领取物质”,“不要拥挤排好队,每个人都有,领物质要先签字”,看见灾民有序的领着物质我也加入了,轮到我签字工作人员发话了“你不是我们社区的,这儿没你名字”,“我户口就是天河社区”,“户口薄拿来我看看”……
第二次他们又领回物质,“遭了,物质不够怎么办呢?”几个社区领导争论不休,有的说抽签发放,有的说这次女的领,下次男的领,有的说先发给老年人,意见始终不统一,迟迟没有商讨出解决的办法。于是我介入了:“我们参观社区的时候他们怎样分发物质的?”“为什么我们不去征求一下灾民的意见呢?”。结果天河社居按照顾老年小孩残疾人分发,回澜社居按在地震中有伤亡的优先发放,剩下的抽签发放,仿古社居等下批物质来了再分发……
反思:
1.适时适宜的介入拓展游戏的开展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轻松、开放的组织形式深受孩子的喜欢,也给予孩子广阔的发展空间,老师在游戏中适时适宜的介入能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拓展游戏的开展。我们知道在孩子游戏过程中并不是老师指导的频率越高,孩子的游戏热情就越高,更不是老师参与孩子游戏越积极,孩子游戏发展得就越快。
像案例中孩子们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第一次物质分发游戏,他们没有遇到困难、没有违反规则,更没有任何求助行为,我的介入根本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对幼儿的游戏发展产生了干扰性作用。当孩子的游戏遇到了困难而他们又无法解决时,可能会导致游戏情节的停滞不前。如果老师的介入能促使游戏继续开展、游戏的情节获得拓展那就是必要的和适宜的。如上例中孩子对物质分发感兴趣,对“物质不够”如何分发出现争议。我的两次介入就是及时的捕捉到了孩子的需要,帮助孩子进一步拓展游戏情节的需要,是适时的、也是适宜的,是有价值的。
所以,游戏是一种孩子喜欢的自主性活动,在孩子自主活动的空间里,老师适时适宜的“介入”都应本着尊重孩子的意愿,支持孩子的游戏行为的意念,满足孩子的需要,避免不必要的无效干扰。
2.通过角色游戏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角色游戏是孩子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因此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必须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孩子生活的游戏材料与环境,以利于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对物质的分发有浓厚的兴趣,游戏中每个孩子能根据自己个性特征,能力大小,自由组合、自主分配角色,“物质的分类登记,灾民排队、签字领取物质”这些说明孩子们对社区积累大量生活经验,参观后的情景更是历历在目。
如案例中“物质不够怎么办?”,我为孩子提供充分讨论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孩子在角色游戏中能寻找出那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都是以往或成人生活经验的再现,他们是靠同伴间不断讨论碰撞反复实践来模仿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顺利地完成游戏,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将来踏上工作岗位、踏上社会很有帮助。所以在角色游戏中为孩子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能促进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纲要”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孩子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模仿是孩子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角色游戏是孩子社会性培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开展角色游戏《社区居委会》老师应以孩子为主导,让孩子在游戏中模仿生活中的人,事,物,提高社会认识水平、发展社会实践能力,促进社会情感道德,遵守社会规则。
收稿日期:200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