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侠
[摘要]结合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谈其对高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510147-01
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是21世纪高职院校的努力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备创新和创业意识,能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现代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数学一直是一门主要课程,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的发展,更显出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基础工具作用,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程讲的、练的、考的主要是基于学算术的基本思路,注重计算、推导、证明、叙述,而对于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应用到专业中去,达到对学生学有所用的要求,如何克服内容多,负担重,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充分结合专业中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举例和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图形功能,通过自由的选择软件,比较算法,分析结果,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让学生通过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亲自动手操作感受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掌握好数学技能的愿望,提高他们学好数学的浓厚兴趣。本文结合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谈谈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传统的教学课程内容、方法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1.高等数学是数学的基础课程之一,从其教学内容来看,表现为重视基础理论,涉及应用较少。这些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成型比较早,内容广,知识点多,过于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与条理。理论和练习内容都和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没什么联系,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学后对学生以后工作中也没什么用处,尤其高职学生,他们感觉读高职学习的是技能,而数学和他们的技能什么联系都没有,导致的结果学生不喜欢数学课,影响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很单调,陈旧,忽视学生自身基础条件,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基本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单一的采用定义介绍,定义说明,定理提出与证明,举例说明,教师占主动地位。上课时教师板演,大量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忽略了大学中教师的导师作用,导致教学形式陈旧落后、枯燥,影响学习兴趣。
二、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现代化、实用化
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等技能人才,数学知识尽量为学生的专业服务,同时考虑学生现有的基础和所能理解的程度。可以对高等数学中的知识进行整理,内容不易过深,学生够用为止,比如删掉一些二重积分难懂的,导数也可以进行一下压缩。加入一些概率和统计的知识,可把例题和习题和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尽量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避免为单一解题而解题,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当然对于课本来说不可能对所有的专业所用的数学知识例子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收集一些和学生专业联系的实际例子数学习题,加入我们的授课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有学有所用的感觉。
同时,数学应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思维和定量思维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数学课程体系完善,机构严谨,非常注重理论的层次关系,定理的完整证明较多,我们应力图避免可以追求严格的演绎风格,克服偏重逻辑思维的弊病,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在暴露数学发现的思维上下功夫,我们根据培养的目标,适当地放松对一些定理的证明要求,只要让学生理解就可以,主要让学生懂得如何用,使学生受到抽象性、逻辑性和严谨性方面的训练,如对微积分部分主要要求掌握有代表性的定理证明,侧重对计算能力的训练。通过这样的改革,理论学时适当的减少,为我们开展数学实验的教学提供了教学时间,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近年来,许多学校相继设置数学建模课程和蓬勃开展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有益尝试,而开设数学实验课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实验是以数学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实际应用为背景,应用先进的计算工具,去学习数学理论及应用的实验课程,它可以完成课堂上难以完成的任务,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备创新和创业意识,善于创造性思维,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现代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为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可以通过具体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加上适合的软件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是一个很好途径和方法。
(一)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是重要前提
现在各高校一入学就开设计算机基础课和基本操作课,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的技术能力,和初步运用计算机语言编程能力。数学的建模实验课正需要这方面的能力,学生把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有积的结合,解决一些专业知识,让他们亲身感受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和困难,可激发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促进数学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开设数学建模实验课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注重挖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从问题入手,唤起其上进心和求知欲,产生寻求答案的意识,并通过演示研究某种问题的方法,使其在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造的替能。以具有丰富渊源背景和现实生活情境的问题为主导,用非形式化展示高度形式化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原理,并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在实验课上解决,弥补单一上课不足。
其次,做好建模课的前提,学生一定要懂流程设计,要求划出解决问题的流程图,在这个问题上有必要的时候可以找计算机老师帮忙,从初步建模开始,到建模综合练习结束,尽量地引入实际问题并落实与这些问题的解决。
最后,要求学生始终以专业上问题为中心展开,设计模型,选择合适的数学软件平台,以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学生自己动手在计算机上做题的时间和条件,要求写出包括问题提出和简化,解决方案和数学建模,算法选择和计算机实现,计算结果及其分析等内容的实验报告,给学生以独立学习与研究的数学的机会。在处理数学应用教育的问题上,必须注重淡化纯数学意义上的能力结构。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数学日益社会化的进程,有些能力已经退居到了次要地位,我们强调数学应用教育有可能培养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创设数学实验环境,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家的思考世界,能够以专家的思维思索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