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这项能力的发展,主要靠学生自主训练、实践、应用。怎样进行小学低段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这既是一项语文基本功的培养,更是一个生理功能的开发。尤其对低段学生而言,不知道该怎样下手,从学生学情特点上来看,他们的知识还很贫乏,缺少词汇和写作素材;从心理特点来讲,好玩、好动,无意注意占的比重过高,他们缺乏认真观察身边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又不愿意读书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那怎样调动低段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怎样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对写作充满信心呢?
一、让积累的词句填充学生作文“仓库”
学写作文,首先要让学生积累词句,培养恒心,不能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过程。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日摘抄十个好词、五句好句,读背这些词句,并坚持写日记。我坚信只有勤于笔耕,不断练习,手熟才能生巧。久而久之,才能文思如泉,笔走如神。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在阅读中要善于教会学生做笔记,用笔记下好词、好句,精彩的段要背下来。积累多了,能拓宽思路,丰富语言,当然也就能妙笔生花。
二、让课文内容打开学生思维空间
作文需要的是思维的舞蹈,那些方块字便是思维舞蹈的足印。小学低段教材上的课文都是优美生趣之作。如三年级教材中,诸如《爱什么颜色》《你一定会听见的》《葡萄沟》等等。这些文章,有的写得生动优美,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很有好处;有的则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读后肯定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那些“奉命作文”,思路狭窄,学生望而生畏;而让学生自由作文,不受时空所限,写作内容取之不尽。让学生自己选材定题,可从整体着眼,传达一个完整的信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打破分阶段从句到段再到篇的训练
程序,能有效发展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让兴趣成为促进学生写作的源动力
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直观具体的事物、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引起注意,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情趣。这就为作文训练搭了梯子。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观察对象,再加以适时的引导让他们动脑、动情,把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联系起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体验。学生写作的知识、技能还不够丰富,所以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如课堂上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学会记录老师讲解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能体现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板书设计等,并随机作一些课堂小练笔。课外准备一本摘抄本,让学生随机摘录好词好句,遇到有较深刻印象的事用较简短的话记录下来,这样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写作知识、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有写作方法可学、有生活内容可写、有好词好句可用,促进了兴趣的培养。
要让学生有成功感,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片作文后,都希望从老师那儿了解到作文的结果,得到鼓励。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一方面从词、句、段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优点,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每一次习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从而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
到提高,一方面促使学生的作文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强化。
四、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灵感源泉
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写作文也不例外。写生活,到生活中去写,作文应当走出小课堂。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的生活丰富,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写作文不仅要让学生谈今天的生活实际,还可以让他们写写对过去生活的回忆,鼓励他们畅谈自己的理想。作文是学生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反映,客观现实生活是学生吸取作文材料的源泉。这就决定了练习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特别是作文训练起步阶段,应该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于是,必须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素材,而且要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的。写一写美丽的大自然,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祖国山川的秀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让学生加强对写作知识的运用。比如写写留言条、请假条等,写入叙事、描景状物、议论抒情都有。或实话实说,或虚构幻想,题材广泛,富有生活气息,充满童真童趣。家乡变化、军民抗灾、台湾地震、谴责北约、澳门回归、国庆阅兵、“神舟”上天、环保问题、喜迎新千年等题材,都在他们稚气的笔下反映出来。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生活中得到运用,认识到写作的重要。
作文是学生运用书面语描绘多彩的世界,表达真情实感的心灵劳动。只有学生熟悉、感兴趣、有表达愿望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动机和热情,从而动脑动笔将它表达出来。
总之,小学低段学生的作文教学不仅要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要遵循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善于营造氛围,在学生充满兴趣的轻松氛围中进行作文练习,有目的地多练而让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