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晖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中小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形成企业所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文章介绍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难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难点;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3-0031-03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占据我国企业总数99.8%的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创造GDP、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而且也是推进技术创新的活跃力量。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而复杂的竞争局面,为拓展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将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
中小企业的定义主要参照三项指标:从业雇佣人数、企业资产量、在一定时段(通常为一年)的经营收入。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和划分标准基本上都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的。一般来说,中型企业是指企业规模在100人至1000人之间,同时年营业额在1亿元至5亿元之间;而小型企业是指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下,同时年营业额在1亿元以下。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从而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它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产品市场的占有率的提高及在消费者心目中地位的上升都至关重要[1]。技术创新往往是技术上采用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它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旨在得到一种新的或有某种改善或改进的产品,这里的产品不仅仅包括一般消费品,也包括设备、原材料及软件等;而工艺创新是设计并采用某种新的加工方法,包括改进和革新原有工艺条件、状况等。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点
当前,国际分工正呈现出由垂直转向水平的新特点,一个国家或地区已不再一味地追求完整地占领一个产业,而是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尽力抢占一个产业的高技术和具有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同时把相对低端的技术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给或主动转移给其他国家或地区,从而形成新的分工体系,即水平型的国际分工。随着国际产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大量的国际产业资本、生产能力和先进技术逐渐转移并聚集到我国,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世界性的加工制造业集群区,而且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科技含量较高的高端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从而使我国这个“世界工厂”逐步呈现向高科技中心转变的趋势。在此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中小企业的合作伙伴也不再局限于国内周边地区的同行业,而是为数众多的国外或外地区的现代化企业。这些企业拥有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和先进工艺,通过技术联盟,国内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挥“后发优势”,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次级的国际生产与技术研发基地。
中小企业人员少、规模小,并且一般没有独立的研发机构,一般是通过技术引进方式,或者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共同开发等方式进行技术创新[2]。在投资项目选择上,中小企业一般着眼于现在而非将来,选择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创新。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中中小企业大量涌现,由于生存和发展的紧迫性,决定了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大量的实践表明,众多的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最初都是来自中小企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思想束缚少于大企业的特点,往往在技术创新中表现出比大企业更高的效率。因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始终扮演着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力量的角色,成为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技术创新是决定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动力。尤其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经济一体化这样的大趋势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创新就会落后,不创新就会被淘汰,能否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强弱就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虽然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决定了其创新的高效率,但是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却面临了很多的问题与挑战。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中小企业往往资金不足,所以必须进行融资。对于企业来讲,融资有内源和外源渠道两种,内源渠道就是通过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外源渠道就是通过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和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生产的产品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企业的利润偏低;其次,一些中小企业资本积累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少,所以仅仅靠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和资本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外源性的资金加以补充。目前,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中小企业要从外源性渠道获得资金也比较困难。从银行信贷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的主体利益得到强化,已逐渐成为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有了自担贷款损失的压力,必须保证所贷出的资金和利息可以安全及时地收回;而在中小企业方面,一是难以向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使银行无法判断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二是自身信用差,拖欠银行还款现象严重,这两方面都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使得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较为困难[3]。
(二)中小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职能大多不够完善,因此激励机制往往缺乏有效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激励手段单一,更多的是采用短期物质激励,忽视精神层面的激励,这容易导致员工只是暂时受到激励,不能保持长久性;二是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的甚至没有绩效考核体系,单凭管理者的印象来确定人员的绩效,进而确定工资级别,其工资和奖金往往和实际绩效关联不大;三是缺乏系统的业务或技术培训,企业管理者注重员工产出,而忽视员工学习方面的投入;四是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找到归属感,导致企业人员流动大等等;五是在激励员工技术创新方面,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以上激励机制的不足直接影响了企业员工的技术创新积极性,阻碍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三)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人才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说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由于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人才,因此,是否具备创新人才成为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由于受传统就职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优秀的技术人才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工作,同时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差、工资水平低、研发资金短缺、社会地位及其发展都不及大型企业,使得他们很难引进人才。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科技人员70%都集中在高校、科研院以及大型企业等,而在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比重却非常小。
(四)中小企业缺乏信息获取渠道
信息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科技信息,才能了解和洞察国内外同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方向,作出及时、快速的反应。我国提供科技信息的中介行业还没有得到发展,信息中介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然而中小企业如果自己投入资金建设一套获取信息的渠道,成本又太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因此,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不能及时获得企业相关的技术创新信息,尤其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如果缺乏市场信息,中小企业就不能寻找创新机会,更不能保证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前景。
三、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措施
中小企业需要转变理念,在对待人才方面需要采取信任及更开明的态度,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手段,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地发挥出来。为此,中小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措施,来有效激励广大员工的创新激情。根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中小企业可灵活应用短期物质、长期物质及精神或内在层面激励相结合的措施。
短期物质激励是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相对成熟的部分,主要是要让员工体会到自己绩效反映在薪酬上的变化。短期物质激励可以针对员工的绩效及不同偏好制定一个“菜单”,包括金钱、家庭支持计划、带薪休假、医疗保健等多种方式的不同组合,供员工“自助选择”。长期物质激励即股票期权计划,美国普遍推行ESO(经理股票期权)和ESOP(员工持股计划),是一个值得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上积极探索的方向。股票期权计划把管理者、技术员工的利益和股东利益及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一致,从而最大化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并在长期利润的驱使下进行持续的创新[4]。
除物质激励外,对员工(尤其是技术型或专业型的人才)更需要采取精神层面或内在层面的激励,即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提供更有更有挑战性的职位工作,提升工作纵向负责的深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树立为企业学习榜样对象或者颁发荣誉证书等,满足员工内在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而激发出创新积极性。
(二)塑造全员参与创新的企业文化
进入21世纪,面对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中小企业仅依靠企业家个人或部分专家的创新活动很难比竞争对手更快更有效满足顾客的全方位需求,全员参与创新已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要使全体员工尤其是专业人才把技术创新作为自己的潜意识行动,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套促使员工积极思考、不断改进工作的氛围,形成一种企业文化。要提倡勇于冒险及创新的文化,形成“奖励成功,宽容失败”的体制。对创新成功者要及时给予承认,并加以奖赏;对没有获得成功的创新者,不能冷落他们,对他们同样要给予鼓励、支持,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员工创新的顾虑。像美国的3M公司始终鼓励其员工的创新活动,对创新成功的员工,公司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英雄般的款待,动用各种措施给予表彰。即使创新失败或因试验付出代价,只要是为了改进工作,则不会由其负责,仍鼓励并支持其继续努力。反之.谁要是在公司任职三年内提不出任何改进工作的意见和行动,则在公司裁员时将成为首选对象,这便是3M公司久盛不衰的奥秘。
(三)采用产学研合作方式
当前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从技术到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企业独立自主开展R&D活动已经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内部研发也不再是获取技术的惟一来源,开放式创新逐渐得到认同并被广泛采用,有效地从外部获得技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在此环境下,中小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的“产学研方式”得到政府部门的政策倾斜及企业的重视。中小企业有灵活的机制,有强烈的市场意识,有可投入的项目资金,有应用新技术的欲望,这便为科研院所提供了用武之地;作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院所在技术前沿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的产学研合作实践表明,企业邀请院校或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这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市场需求和生产实践,从而更好地确立研究课题及专业技术发挥;对企业而言,好处也是很明显的,能够快速提升企业的科研实力,并产生效益。作为中小企业应用产学研方式的一个例子——厦门德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先是联合厦门大学承接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研究,然后又联合厦门理工学院组建厦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方通过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课题。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厦门德茂公司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的完善与应用,并产生了预期效益,实践证明了产学研模式的可取性。
(四)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尽快建立多种形式的企业融资渠道,努力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证。中小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不足,技术和资金相对薄弱。对此,国家应逐步建立全方位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种专门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性、全国性信息网,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以及有关金融投资、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的信息与服务[5]。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国家可制定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融资资助计划,并逐步建立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以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在创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要。另外,从国际通行做法看,风险投资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广泛的技术进步,可以用于高新技术产业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这样一种机制是从根本上增强企业持久活力,而不是向企业注射短效的“兴奋剂”,我国可以谨慎地研究加以试用。目前,国家也从信贷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以更多的融资保证,如各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等。这些解除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措施,必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科技创业,2008,(10):10-11.
[2]杨 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吴菊梅.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点思考[J].民营科技,2008,(6):25-26.
[4]陆 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6):35-36.
[5]杨 静,孙玉娟.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五大途径[J].江苏商论,2008,(4):116-117.
On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M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Zhang Chaohui
(Xiamen Data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361008, China)
Abstract: In the environ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fierce competition, the SMEs face huge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 an enterprise that is SME must try to form unique Core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unceas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SM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n goes on with analyzing the main difficulties of SM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bl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of SMEs.
Key words: SME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difficulty; countermeasure
(责任编辑:张丹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