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晓蓉:坚守,为我们美丽的山川

2009-06-04 08:12
四川党的建设 2009年5期
关键词:旅行团都江堰责任心

陈 晓

一名普通的导游,地震当天,徒步6个小时,带着旅行团从距震中仅30公里的死亡地,克服重重难关,成功脱险。她说“导游是需要有责任心的。”

“一个都不少,全带回来了!”

“5·12”地震当天,由四川国旅负责接待、伍晓蓉带领的14人的北京旅行团当时正在从卧龙返回成都的山路上,地震发生时他们所处的位置距震中仅30公里。

一些游客希望留在原地等待救援。而道路已被堵死,车辆排成长龙,余震不断袭来,通讯中断,天又下起了雨。地震已把山上的石头震松,再加上雨水,会造成更多的山体滑坡。伍晓蓉见此情况急了,果断地说“绝对不能久留,马上走!”

不需要平常带队用的旗子,身高1.72米的伍晓蓉在队伍中特别显眼,她和两名男游客走在前面探路。因地震震出的沟壑不计其数,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乱石不断从山上掉落

克服重重难关,整整走了6个小时,走到都江堰时已是晚上21:30。伍晓蓉还是觉得不安全,想方设法让游客们坐上了回成都的公共汽车。5月13日,由于航班吃紧,未能订到机票。5月14日上午,将所有游客送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伍晓蓉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当遇到地震这样的不可抗力,导游带着游客在险象环生的路上走,是要担很大风险的,但伍晓蓉却坚定地选择了和游客在起,用伍晓蓉的话说,“当导游是要有责任心的。”

也正是这种责任心,地震刚过,明明知道没人来旅游,伍晓蓉和她的一些同事还是天天去办公室,在网上跟外省的同行沟通,“因为,这种时候更需要维护客户关系。”伍晓蓉说。

去年6、7月份,伍晓蓉处于失业状态,省外、国外的团纷纷撤单,没有团带,也就没有收入来源。伍晓蓉父母和哥哥的房子都在都江堰,父母的房子地基断了,哥哥的房子也受损,伍晓蓉的压力不小,可她还是选择了留下来。

有很多同事、同行纷纷转行了,有的去公司上班,有的去开服装店……

但是也有一部分导游像伍晓蓉这样选择坚守。他们到处找团带,像“灾区一日游”、“近郊游”,带团到温江的国色天香、到成都沙西线的欢乐谷、到龙泉驿看桃花。游客中绝大多数都是省内客源。

“如果所有的导游都不干了,我们的旅游业更不容易恢复,也会丢失大量省外、国外的客户。我们美丽的山川没人来欣赏,多可惜呀!”伍晓蓉的话朴实,却让人感动。

4月9日,就在她接受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她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说5、6月份他们有个会议要在四川开,要伍晓蓉安排接待。

“与地震前相比,旅游业今年尽管还是不景气,但明显好多了。”伍晓蓉前不久还接了一个约20人的外宾摄影团,10月份将来四川,在四川待13天左右。这是去年地震之后伍晓蓉接的第一个外宾团。

“只要有人肯来,我们的旅游就会好起来。”这是伍晓蓉和她的同行们在空闲时聊得最多的话题。“今年比去年好些,至少大家都不害怕了。加上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今年政府推出熊猫卡这个活动就大大促进了旅游业的恢复。”伍晓蓉充满了信心。

后记

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我们一路走来,采访本上已记下厚厚的名字,厚厚的故事,厚厚的历史,远远超出刊物的报道容量。

因为,在这里,有着太多的坚强,太多的感恩,太多的怀念,太多的希冀。

数不清的基层干部告诉我们:对家乡的深深爱恋,对美好新家园的期盼,汇聚成加快恢复重建的无尽信心和自觉行动。

数不清的灾区群众告诉我们:感谢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会自力更生,乐观坚强,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

数不清的援建者告诉我们:再大的难,我们一起担,脚下的路,我们一起走。

……

我们用粗浅但忠实的文字,记录下这段历史的片断。

我们的记录,不是为了重拾泪水与伤痛,为的是记住那一种震撼与感动,记住那一种不屈与抗争。

伍晓蓉

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导游。地震当天,徒步6个小时,带着旅行团从距震中仅30公里的死亡地,克服重重难关,成功脱险,被四川省旅游局授予全省旅游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猜你喜欢
旅行团都江堰责任心
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编辑工作
拜水都江堰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李冰与都江堰
橡皮象旅行团
3-5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实验研究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千古奇观——都江堰
做一个幸运的父亲(八)——责任心养成于逆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