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当下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效应及选择

2009-06-04 04:23张少杰
求是学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金融危机

摘要:财政政策是应对当下金融危机重要的政策手段,如何针对财政政策发挥功能的特性来选择有效的财政政策加以实施,是目前急需研究的议题。为此,以当下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特征来确定财政政策的功能和取向,进而对具体实施的财政政策加以选择,是研究财政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必须涉及的几项关键性内容。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效应

作者简介: 张少杰(1964—),男,黑龙江绥化人,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从事财政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09)03-0062-04收稿日期:2009-01-1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被人们认为是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虽然危机的中心是西方发达国家,但在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想避免全球经济波动带来的影响变得十分困难。尽管中国以过去30年成功的改革开放积累的经济实力,具备了一定的应对这场危机的能力,但是,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将是非常严重的。如何应对这场危机,这成为我国当下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而目前我们采取的最大的行动就是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手段,来缓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2008年11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一项旨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总额达4万亿元、时间到2010年的投资计划。这一财政政策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如何规划财政政策的取向?具体选择怎样的财政政策手段和对财政政策作出怎样的结构安排?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并加以研究的。为此,本文的研究涉及如下几个内容:(1)当下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中国影响的程度;(2)财政政策应对金融危机的功能及取向;(3)适应当下金融危机形势的财政政策选择。

一、当下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中国影响的程度

金融危机是指全部或部分金融指标,包括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的和超周期超预期的恶化[1]。 它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基于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而出现更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出现较大的下滑。同时还会出现,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上升等现象,甚至还会伴随社会动荡或政治危机。然而,这些特征在不同的金融危机下表现得不尽相同。正是由于各次危机不同的具体特征,决定了应对金融危机时总是难以照搬其他的经验,而且使得处理金融危机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比如,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就与本次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出现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另一个是发生于老牌的、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危机的影响范围也不相同,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要远远大于1997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再进一步讲,本次金融危机还有一个深层次的特点。

本次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之所以被一些人认为是百年一遇的严重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次危机是由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美国爆发的危机引起的,而且是在经过长期增长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矛盾的总爆发,因此其聚集的能量相当的强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把这次金融危机比喻为“金融海啸”。如此严重的一场危机,其特殊性自然也就十分明显,而且从爆发这场危机的原因看,本次金融危机涉及美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正如有人分析的,此次空前规模的金融危机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软预算约束创新导致的证券化次贷的疯狂蔓延[2]。软预算约束是雅诺什·科尔奈在20世纪70年代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企关系提出来的。它的基本含义是,国有企业并不会根据自己的收入确定支出,因为国有企业在资不抵债时仍然不会破产,并且可以得到政府的救助。软预算约束导致国有企业可以无限制地放大道德风险,因此,这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低效和浪费的重要原因。按理说,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是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的,或者说这种现象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但是,在发达国家的经济越来越虚拟化的今天,这种软预算约束得到了最易滋生的土壤,无节制的软预算约束创新充斥了金融领域。以投资银行为代表,它们创造出一些令人眼花缭乱且难以理解的金融工具,具备一种可以超越国界调动全球金融资源的力量,而且把一些高风险的金融产品经过创新加以化解,这又加剧了软预算约束的创新。既然是软预算约束,那么一定会积累道德风险,而且随着软预算约束创新的扩大和深化,这种道德风险越积越大,最终的金融危机一定是难以避免的。

当下金融危机的这一特点对中国的影响也呈现出特殊的路径。首先,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转移对我国的影响。这是指我国金融机构购买美国金融创新产品遭受的损失。对此,普遍的观点认为,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尚未大规模开放,这形成了一道较好的“防火墙”,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金融危机向我国扩散。当然,在这场危机中,我们的一些金融机构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其次,金融危机通过对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由于我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经济联系最密切的一个途径就是对外贸易。截至2008年底,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5 616.3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58%①。如此规模及比重的对外贸易,意味着中国经济与世界实体经济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这样的状况下,中国经济的进出口部分首先受到冲击,尤其对出口的冲击对我们的影响更大。据海关统计,2009年1月包括之前的两个月连续出现进出口增速下降的局面。由进出口尤其是出口速度下降带来一些出口企业经营困难,沿海地区已经出现大量外向型企业倒闭、停产或缩减生产的现象。这不仅对就业,而且对上下游企业也产生了连锁效应。这样的趋势如果得不到抑制,那么接下来的就会对国内需求产生全面的影响,进而导致国内经济的紧缩。最后,金融危机以一种外在冲击带来的影响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新的机遇[3]。任何一种危机总可能引发一个新的局面,而当受到外部危机冲击时,这种可能性会更大。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提出许多需要变革的问题,而这样的外部冲击无疑会加速我们作出调整的抉择。对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当然,能不能很好地应对危机,以及能否把危机变成机遇,这要取决于我们的对策是否科学合理。这其中对财政政策的挑战就更为突出。

二、财政政策应对金融危机的功能及取向

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手段之一。财政政策发挥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或政府想达到某种宏观经济目标时,就可以采取财政政策,有时是将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一起加以使用,有时则需要在两种政策中加以选择,或者加以组合。因此,对财政政策的使用不在于要不要采取财政政策,而在于如何正确地使用某种财政政策或科学地组合各种财政政策。

在面临金融危机冲击时,中国政府采取的最有利的举措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笔总额达4万亿元并将在两年内完成的财政投资计划,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具有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实力。当然,更重要的并不是要显示我们的实力,而是要用这一笔投资实现保增长、促就业的目标。这就涉及到如何正确发挥财政政策的功能或效应的问题。

在财政政策的两种手段中,财政支出是与消费、投资以及净出口并列构成国内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财政支出政策就是通过调整政府的支出来达到刺激经济或抑制经济增长的目的。因为财政支出也就是政府花钱,与消费者和企业花费通过出售他们的劳务和商品所得的钱不同。政府既不提供劳务,也不生产商品,而是借助国家的税收特权得到他想要花费的钱。因此,政府财政支出的效果实际上是建立在财政支出与税收变化相互影响的基础之上,如财政政策的效果,可以是一个由财政支出支持经济增长和由税收抑制经济增长相抵消的结果。研究人员利用中国的数据(1986—2007年)测算了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总体效果是使实际的GDP年平均增长1.142%。由于这个期间实际的GDP的平均增长率约为9.75%,所以,这个期间实际GDP增长率的11.71%是由财政政策贡献的[4]。这表明,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贡献。不过,对财政政策的效应还可以把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效果分开来考虑。还是以上的测算,我国在1986—2007年间财政支出的效果是使实际GDP年均增长2.42%,税收的效果是使实际GDP年均减少1.37%[4]。也就是说,财政支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税收对经济的抑制作用。这种对财政政策功效进行的实证分析,反映了财政政策或者作为财政政策的两方面内容的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程度。不过,这种测算是建立在修改后的汉森模型进行的,因此,反映的是财政政策的总体和两个内容各自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其实,财政政策在发挥效应时,并不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它的促进消费和投资甚至是进出口的功能更是我们在当下的金融危机背景下不能忽视的。

在当下的金融危机中,我们为避免受金融危机冲击而出现经济衰退的关键是想尽办法扩大内需。因为金融危机对我们冲击最大的是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对此,设法保持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增速自然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面。但是,以扩大内需来补充出口的降低更是需要我们考虑的。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对外贸的较大依赖严重地抑制了国内需求的增长,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扩大内需就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从一般的逻辑来讲,扩大内需必须要增加居民的消费和企业的投资。就增加居民的消费来说,除了增长居民的收入外,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以及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本身是一个需要综合和系统解决的问题,其中一定不能忽视的就是政府的作用,或者政府借助财政政策发挥的作用。具体说来,有两个方面的效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达到,一个是通过减税和扩大转移支付水平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如对中等收入者加以减税,对低收入和无收入者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不失为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取向。另一个是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来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中国的高储蓄倾向对于处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条件,但是,并不是说中国的发展始终都必须要这样的高储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这种高储蓄需要转变,因为它会造成对国内消费需求的严重抑制作用。但是,高储蓄一旦形成会产生一种路径依赖,人们把储蓄变成一种习惯。因此,必须有一种有效的制度来冲破这种路径依赖或习惯。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都证明,这种有效的制度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然而,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不仅严重滞后,而且严重的不平衡。这种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无法承担起激活居民消费意愿或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重任。因此,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支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功能,是我们当前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取向。而就增加企业投资来讲,目前,中国最困难的企业群体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它们受各种限制,经营十分困难,而当下的金融危机对它们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拯救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业企业是目前财政政策需要发挥的重要功能。采用为其减税和补贴是财政政策的又一个取向。就保持出口增长方面来说,尽管目前的形势很不乐观,但是,过于迅速的出口下降肯定是我们难以承受的,为此,在财政政策方面采取出口退税或出口补贴的手段,也是财政政策发挥功能的一个取向。

如此表现出来的财政政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功能,充分说明为应对当下的金融危机,财政政策有着见效快、

力度大的优势。当然,一定不能忘记,财政政策应用必须要对各种财政政策有针对性地选择或组合。

三、适应当下金融危机形势的财政政策选择

财政政策是应对当下金融危机不可替代的政策工具。因为在人们的信心遭受打击而一时难以恢复时,政府站出来施以积极的经济行为不仅是对人们信心不足的弥补,而且也是恢复人们信心的保障。因此,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不是财政政策是否具有效应,而是如何正确地选择实施财政政策的手段。从财政政策本身来看,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对此,进行财政政策的选择就是我们在当前的形势下,到底该实行财政支出政策,还是实行税收政策,或者是二者的某种组合。从财政政策调控的对象来看,财政政策通过调控消费、投资、进出口对经济增长施以影响,还会对就业、通货膨胀、社会保障等产生作用。因此,财政政策的选择需要考虑这些调控对象的特点进行,或单独采取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或进行这些政策手段的某种组合。

“保增长”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首先要保证实现的目标。我国在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源于投资和出口,二者贡献大约占70%,也就是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30%左右。这样的增长动力是不太协调的,特别是在发生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我们的这种增长动力结构就面临巨大的考验。出口快速减少,进一步引发投资不足,这给我们的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的威胁。财政政策在应对这种局面时,应该选择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结合。在进行财政支出时,既可以进行财政直接投资,也可以进行财政补贴消费或投资。而在执行税收政策时,在危机时当然要进行减税,不过需要设计的是减税对象和减税幅度,目的是有利于增加消费以及减少收入差距。对于这两种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关键的是如何安排好实施它们的序列和比例。在开始一定是把财政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作为支出重点,但在私人投资有所恢复时,必须把支出的重点转移到有利于增加消费方面,如补贴、增加工资、调整收入分配等。总之,在实现“保增长”的目标时,财政政策的选择最终要起到恢复私人投资信心和增加消费规模和比重的作用。

“促就业”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最需要实现的目标。任何一次经济危机所体现的最为严重的问题都是就业问题。失业人口迅速增加,既是危机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同时也是加重危机的最重要的因素。财政政策在应对这种现象时,首先要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吸引一批劳动力就业,还要通过增加职业培训和畅通就业渠道的投资尽量减少结构性失业。其次要通过对私人企业增加就业或不减少就业加以减税或补贴等措施,来缓解危机引发的企业解雇工人带来的影响。最后要为个人创业提供财政支持,这不仅是在危机中易于得到认同的手段,而且也是具有长远影响和战略意义的财政支持计划。

“求稳定”是我们顺利度过这场金融危机的重要保障。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很可能演化为政治或社会危机,这是处理经济危机时最不愿看到的结果。为此,如何实现恢复经济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的双重目标,是应对危机的巨大考验。运用财政政策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以上两方面的措施之外,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在这个方面,可以选择的财政政策是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特别是针对建设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事业的公共财政支持。

以上是在应对当下金融危机中针对不同目标进行的财政政策选择。当然,面对这样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不可能采取单一的财政政策就可以应付的。但是,财政政策具有的及时、保障性强的特点,要求我们一定运用好财政政策,对财政政策的不同手段加以科学的选择和组合。

参 考 文 献

[1]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2]许成钢. 解释金融危机的新框架和中国的应对建议[J]. 比较,2009,(39).

[3]乔榛. 当下的金融危机是否孕育中国成为大国的机遇[J]. 求是学刊,2009,(1).

[4]张龙,贾明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J]. 软科学,2008,(5).

[责任编辑国胜铁]

Effect and Choice of Financial Policy

against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ZHANG Shao-ji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Heilongjiang 150080, China)

Abstract:Financial policy is a way to deal with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and it is an urgent issue to choose an effective financial policy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olicy. Therefore in dealing with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re are several key aspects such as the definition of the function and orientation of financial policy concer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isis and the effect on Chinese economy, the choice of specific financial policy.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financial policy; effect of financial policy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金融危机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用好用活财政政策 推动民族宗教事业发展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